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自然災害

1987~2007年,勉縣平年多而豐年、災年少,災害主要有暴雨、水澇、干旱、冰雹、霜凍、病蟲、風災。地震雖有,但較輕微。水災常發生于夏秋之間,旱災多發生在5至8月或冬春連旱,蟲災、秋霜多在秋季。1988~2007年,水災最多,旱災次之,偶遇風災。局部有其他災害。

第一節 水災

1988年5月6日~7月25日,發生三次暴風雨,25個鄉鎮的158個村受災。糧食受災5.78萬畝(其中3.28萬畝無收),公路滑塌128處59.2公里,水毀河堤441處18.15公里。2288間房屋進水(其中102間倒塌),死亡5人。3個鄉通信中斷,5個鄉公路中斷。

1989年9月22~26日,連降大到暴雨,山洪暴發,河水暴漲。24~26日,縣城降雨量96毫米,漢江流量3860立方米/秒。全縣房屋進水2719間(倒塌778間),沖毀農田9980畝,沖垮河堤91處8.74公里,公路阻塞525處、塌方22.4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損失500余萬元,糧食減產300萬公斤。

1990年7月5日~7月6日,普降大暴雨,縣城降雨量141毫米。7月6日15時12分,漢江武侯水文站洪峰流量6080立方米/秒,沮水河茶店水文站流量3050立方米/秒,養家河元墩水文站流量714立方米/秒,堰河流量1109立方米/秒。全縣受災4.03萬戶19.1萬人,死亡4人。水毀河堤734處89.79公里,其中漢江河堤決口24處3.01公里。漢惠渠堰河導洪洞、11處抽水站、28座小水電站、22口陂塘被沖毀,12個鄉鎮機關、320所學校的252間房屋倒塌。黃泥崗縣種豬場水深2米,淹死種豬198頭,川陜公路柳營段、城關和平路東段、黃沙街水深1米,肖寨東至江灣段公路水深2.5米。5個區31個鄉鎮交通中斷,3個區公所電話中斷。

1992年8月12日,驟降暴雨,各河道洪水暴漲,茶店水文站沮水流量3390立方米/秒,全縣32個鄉鎮的161個村受災。沖淤水田5500畝、旱地1.01萬畝,減產糧食840萬公斤。沖毀河堤和排洪溝47,738.6公里,沖毀道路304條412公里,淤積塘池34口,沖毀抽水站13處、機井27眼、低壓電線13公里,沖毀小水電站14處、輸電線路14公里。

1994年7月7日7時40分,長溝河、張家河一帶突降大到暴雨,6小時降水量77.7毫米,山洪暴發,河水猛漲,勉汪路、勉火路、方朱路、茶張路和張家河公路交通中斷。全縣1.4萬畝旱地被沖,其中方家壩40畝水田淤成沙灘,倒塌房屋45間,死1人。北部山區各鄉電力、通信中斷,經濟損失800萬元。

1998年8月20~21日,連降大到暴雨,山洪暴發,江河陡漲,塘、庫溢洪。21日,漢江武侯水文站洪峰流量4100立方米/秒,沮水茶店水文站洪峰流量1800立方米/秒,養家河元墩水文站洪峰流量1190立方米/秒。全縣25個鄉鎮、150個村受災,2人被洪水沖走失蹤,349人被洪水圍困。農田受害17.22萬畝,成災4.01萬畝,絕收1.04萬畝。倒塌房屋5790間。無壩堰、浕水堰、白馬堰、琵琶堰、常青堰攔河壩被沖,灌溉干渠決口78處3.9公里,渠道滑坡157處7.3公里、淤積107公里,漢江堤防及排洪溝決口8處1.22公里。沖毀漢江及支流堤防基礎、護岸、邊灘4.1公里,丁壩及護基壩受損40座。公路中斷57條,沖毀橋梁112座。直接經濟損失7806萬元。

2003年7月14日~9月20日,連續4次大范圍陰雨及短時強降雨,漢江及沮水、養家河、堰河、黃沙河、褒河相繼出現超警戒洪峰。25個鄉鎮均有農田沖毀淹沒、房屋倒塌,道路、橋涵、渠道、通信設施毀損等災情,直接經濟損失3813.2萬元。陰雨低溫天氣使秋糧大面積“秋封”減產,12.1萬畝水稻受災,減產1.59萬噸;7.35萬畝玉米受災,減產2476噸,總計秋糧經濟損失2700萬元。暴雨使7263間房屋進水,649間房屋倒塌,緊急轉移災民1047人,直接經濟損失180萬余元。145處水利工程受損,其中沖毀漢江堤防和護岸4處3.5公里、堰壩1690米,沖毀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898萬元。境內2條過境國道、省道及15條地方道路受損,沖毀路面112公里,塌方189處,防擋墻垮塌31處;沖毀鄉鎮道路205公里、便橋11座、涵洞75處;損壞通信線路15.07桿公里,部分鄉鎮電信和電力中斷,直接經濟損失1600余萬元。14所學校倒塌房屋2間50平方米,同溝寺同順小學遭受雷擊,一批電器設備損壞,全縣中小學造成經濟損失45.2萬元。

2007年7月20日,多次暴雨洪災,全縣16個鄉鎮受災。倒塌房屋210間,直接經濟損失2360萬元。農田受災3.38萬畝,絕收1.26萬畝,減收糧食4300噸,直接經濟損失1050萬元。損壞縣鄉公路36.6公里、通信桿線10.7公里,工業交通運輸直接經濟損失390萬元。損壞堤防28處2300米,損毀河流護岸17處,損毀其他水利設施172處,直接經濟損失達675萬元。

第二節 旱災

1988年5月后,降雨偏少。6月大旱,全縣八大渠堰引水流量僅11.74立方米/秒,占應引水流量的34%,金公、順天、盡水堰6月2日斷流。全縣減產糧食1860萬公斤,2000戶1萬余人飲水困難。

1994年4~5月,全縣累計降雨量僅61.9毫米,占多年平均值的58%。江河基本斷流,各渠堰總引水流量9.85立方米/秒,占應引量38.5立方米/秒的25.58%。其中板凳堰引水0.17立方米/秒,占設計流量的6.8%;塘、庫蓄水占應蓄水量的42.5%。6月20日雖基本緩解,但全縣4400畝農田未能插上秧。復水階段又出現嚴重伏旱,7月中旬降雨20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7~8成,全縣9.5萬畝水稻減產5941.1萬公斤。全縣農作物直接經濟損失約2億元。

1995年元月后,持續干旱少雨。到7月上旬,總降雨量僅170.1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60.4毫米,減幅40%。全縣8個灌區5~7月份總引水流量僅為10立方米/秒左右,石門水庫西干渠引水口吊空。各塘、庫蓄水極少,后期無水源可補,嚴重旱情使1.2萬畝水田未插上秧,8.8萬畝水稻缺水受旱,其中干死0.4萬畝,半干死1.37萬畝,減產3.1萬噸?;夭缬衩撞シN17.11萬畝,絕收5.15萬畝,減產2萬余噸。旱地秋雜糧受旱6.4萬畝,減產1.1萬噸。全縣糧食減產直接經濟損失1.03億元,多種經營損失7081.6萬元。同時,因缺水、缺電造成縣屬和鄉鎮企業停產,減少產值1070萬元;畜牧業缺水損失1600萬元;城鄉生活缺水損失30萬元,全縣旱災損失約2.01億元。

1996年6月,降雨量69.2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一成。7月,降雨量87.7毫米,偏少五成。8月,降雨量59.71毫米,偏少七成。各河道流量銳減,7月7日漢惠渠渠首引水流量2.94立方米/秒,占正常引水量流的27.22%,板凳堰、幸福渠等渠堰接近斷流。全縣3萬畝水稻、3萬畝玉米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

1999年7月下旬~9月10日,無雨,伏旱嚴重,秧苗干枯,遇火能燃。丘陵地區,旱地回茬玉米、雜糧基本無收。

2000年1~3月,降水偏少,氣溫偏高。4月中旬后,持續高溫少雨。5月1~20日,降水量僅19.3毫米。春播、育秧和夏糧作物嚴重受災,淺山丘陵地區旱地農作物全部受災,13.5萬畝水田未插上秧改為旱糧作物,2.7萬畝水稻缺水枯死,1.8萬人飲水困難。

2001年,春夏伏旱,降水稀少,氣溫偏高,導致油菜、小麥早熟,收割期提前10天左右,品質下降,單產減幅30%。全縣80%的水稻未能插在高產期。6月至7月上中旬,降水持續偏少。

2006年6月,嚴重干旱,漢江幾乎斷流,七大灌區引水流量不足40%,塘庫蓄水量嚴重不足。全縣1.5萬畝水稻干枯,13.5萬畝作物受旱,損失嚴重。

2007年,春夏連旱和伏旱,3月1日~5月22日,總降水量69.7毫米,比歷年同期少44.4毫米,小溝小河完全干涸,漢江及其主要支流幾乎斷流。8月10~25日,全縣滴雨未降,持續高溫。全縣農田因旱少播種760公頃,作物受旱9000公頃,受災4000公頃,絕收1000公頃,損失糧食1.19萬噸,經濟作物損失0.26億元。全縣3.6萬人飲水困難,企業供水告急,個別企業因供水不足而停產??偨洕鷵p失近9700萬元。

第三節 地質災害

1988年5月6日~7月25日,暴風雨使公路滑塌128處,2288間房進水,死5人。3個鄉通信中斷,5個鄉公路中斷。

1989年9月22~26日,大到暴雨,山洪暴發,河水暴漲。川陜公路水磨灣至青羊驛塌方19處,交通受阻,茶張公路茶店余家灣塌方5萬立方米。青羊驛、李家溝脈金礦尾礦壩被毀。

1994年7月7日,長溝河鄉秧田壩村因大雨兩處滑坡,泥石流推毀民房17間。

2003年7月~9月20日,連續大范圍陰雨及短時強降雨,使5個鄉鎮8個村滑坡,危及房屋88間。娘娘灘水庫工地巖石崩塌,20間工棚被毀,13位民工受傷。小砭河鄉聯歡村5組山體滑坡,危及9戶31人,被迫撤離。

第四節 動植物病蟲災害

蟲害

已發現的農作物蟲害有60余種,發生面積較大、危害嚴重的有20種左右。危害水稻的有二化螟、三化螟、稻弄蝶、稻蝗、飛虱、葉蟑、稻薊馬、稻負泥蟲等;危害小麥的有吸漿蟲、蚜蟲、麥紅蜘蛛等;危害玉米的有玉米螟、大螟、玉米蚜蟲;危害油菜的有蘭跳、蚜蟲、小菜蛾、莖象甲等。還有雜食性的害蟲飛蝗、黏蟲、小地老虎、二十八星瓢蟲等。果樹、蔬菜、茶葉等經濟作物蟲害更多。

森林有害生物主要有銀杏大蠶蛾、云斑天牛、松墨天牛、水杉小爪螨、楊小舟蛾、楊毒蛾、馬尾松扁葉蜂、森林鼠兔害等。進入21世紀,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面積、種類呈逐年上升趨勢。

病害

各種農作物病害70多種,發生面積廣、危害重、損失大的有30余種。水稻有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惡苗病、稻曲病、粒黑粉病、葉枯病等;小麥有條銹病、黑穗病、赤霉病、白粉病等,玉米有大、小斑病、絲黑穗病、青桔病等;洋芋(馬鈴薯)有晚疫病、病毒?。ㄍ嘶┑?;紅苕(紅薯)有黑斑病、軟腐病、莖線蟲病等;油菜有菌核病、白銹病、霜毒病、花而不實病等。蔬菜病害種類更多,如霜霧病、白粉病、立枯病、葉斑病、疫病、根腐病等。柑橘有炭疽病、青(綠)霧病、多種缺素病等。

農田草害

稻田雜草有23科38屬45種,麥田雜草有24科45屬60余種,油菜田與麥田類似,玉米等秋作物田地雜草有37科105屬150余種。案板芽(眼子菜)是稻田多年生惡性雜草,尤其以冬水田危害更甚。稻茬麥田雜草較為嚴重,列為麥田三大害(濕害、病害、草害)之一,主要雜草有豬殃殃、繁縷(鵝兒腸)、看麥娘(棒錘草)、大巢菜等。

農田鼠害

20世紀70~80年代,鼠害較為嚴重,全縣農田每年發生鼠害10萬畝左右,鼠害嚴重的年度,每畝有害鼠1.3只。每只成鼠年耗糧8公斤,加上室內儲糧受損,數量更大。田鼠危害農作物生長,造成缺苗斷壟,輕者減產10%,重者減產30%。農田常見的鼠種有黑線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和黃胸鼠,沿漢江川道區黑線姬鼠為農田優勢種,褐家鼠、小家鼠為普遍種,黃胸鼠為稀有種;淺山丘陵區農田害鼠以褐家鼠為優勢種,小家鼠、黃胸鼠、黑線姬鼠為普遍種。

第五節 其他災害

冰雹

1989年7~8月,方家壩、艾葉口、汪家河、長溝河、朱家河、菜馬河等鄉先后遭受風雹襲擊,9.8萬畝玉米被毀。

1991年8月15日,長林鄉楊寨、天星村降冰雹15分鐘,冰雹直徑最大5厘米,房屋、農田受損。

1992年5月24日,褒聯區杜寨、金泉、段家壩等鄉的14個村降冰雹約20分鐘。冰雹大的直徑2厘米,小的如黃豆,密度285顆/平方米,使9749畝糧食作物受損。

1997年5月6日,漆樹壩鄉遭受風雹襲擊,張家橋、漆樹壩等6個村受災嚴重,狂風吹斷大樹約540棵,損壞房屋515間,7000畝秋糧嚴重減產。5月3日,長溝河鄉降冰雹,最大的有如雞蛋,農作物損失較大。

2000年9月19日晚20~21時,青羊驛鎮降冰雹1小時之久,最大冰雹直徑3~4厘米,大如雞蛋。全鎮9個村2009戶人家受災,1549畝水稻、3487畝玉米、699畝蔬菜、330畝油菜種苗全部受災,184間民房受損,無人畜傷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0余萬元。

2001年4月9日上午9時20分~10時,青羊驛鎮降冰雹,如黃豆大小,地面落雹3~5厘米厚,小麥、油菜、小苗秧受災嚴重,230畝小苗秧全部被毀,成災農田約7730畝,直接經濟損失81.5萬元。

大雪、霜凍

1989年2月20~22日,連降大雪,山區積雪7厘米,平川積雪1~2厘米。氣溫急劇下降,損壞樹木5.6萬余株、電線桿2343根,因災殘廢3人,死牛6頭、豬68頭、羊28只,倒塌房屋368戶1076間,造成危房485戶1484間,3萬多畝油菜被壓斷、壓裂,直接經濟損失2800多萬元。

2002年4月末至5月初,低溫冷害,部分地區秧苗受損。

風災

1993年6月23日18時30分~19時30分,特大暴風風速17~28米/秒,風力11級,風向西北,伴有暴雨。全縣47個鄉鎮的322個村受災,死1人、傷139人,死耕牛18頭、豬62頭,房頂被掀43,327間、,房屋倒塌573間,受災農作物5.2萬畝,毀損樹木8萬余株、電話線240桿公里、電力線280桿公里,經濟損失300余萬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谢通门县| 鄯善县| 化州市| 勐海县| 色达县| 枝江市| 舞阳县| 太仓市| 乌什县| 平南县| 盱眙县| 永登县| 霍城县| 岳西县| 历史| 淮北市| 广南县| 栾川县| 华阴市| 宾阳县| 汾阳市| 定州市| 原阳县| 漳浦县| 白山市| 阿鲁科尔沁旗| 崇信县| 若羌县| 白银市| 临沭县| 东山县| 隆子县| 株洲市| 游戏| 黄冈市| 木里| 邢台县| 萨嘎县| 密山市| 南木林县|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