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行政建置

第一節(jié) 地理位置

勉縣位于陜西省西南部、漢中市西部,在漢中盆地西端,處于漢江上游發(fā)源地地帶。地理坐標(biāo)為:東經(jīng)106°20′34"~106°57′52",北緯32°53′31"~33°38′10"。北依秦嶺,南屏巴山,中為漢江流域平川地帶。東西寬約65公里,最東端為褒城鎮(zhèn)的連峰村,最西端為青羊驛鎮(zhèn)板廟村。南北長約140公里,最南端為小河廟鄉(xiāng)蒲家壩村,最北端張家河鄉(xiāng)金家莊村。全縣總面積2406平方公里。四鄰分別為:東接漢中市漢臺區(qū),南鄰南鄭縣,西靠寧強(qiáng)縣、略陽縣,北與留壩縣、甘肅省兩當(dāng)縣接壤。

縣城原名菜園子,1935年縣治由老城(武侯街)遷此,取名菜園鎮(zhèn)。1957年改名城關(guān)鎮(zhèn),1995年11月后更名為勉陽鎮(zhèn)。縣城距漢臺區(qū)(漢中市區(qū))39公里,距南鄭縣城(經(jīng)漢臺區(qū))51公里,距寧強(qiáng)縣城82公里(高速公路為59公里),距略陽縣城70公里,距留壩縣城103公里,距鳳縣城(經(jīng)留壩)177公里,距兩當(dāng)縣城(經(jīng)鳳縣)211公里。距省會西安市275公里(經(jīng)西安-漢中高速公路);距首都北京市鐵路(經(jīng)河南)1730公里,經(jīng)山西鐵路1675公里。

第二節(jié) 建置沿革

古代建置

勉縣地域在戰(zhàn)國初為白馬氐東境,后屬蜀,秦朝屬褒縣。

西漢初,由褒縣劃出外河壩以西部分地建沔陽縣。晉代常璩《華陽國志》載:高帝九年(前198)漢中郡“治西城,屬縣十二”,十二縣中有沔陽縣,即今勉縣地。《漢書》載:漢中郡的屬縣為“西城(安康)、錫、安陽、旬陽、長利、上庸、武陵、房陵、南鄭、城固、褒中、沔陽”十二縣,后四縣在今漢中境內(nèi)。沔陽縣屬益州漢中郡。東漢獻(xiàn)帝初平二年(191),張魯占據(jù)漢中,沔陽屬漢寧郡;劉備建蜀漢政權(quán),漢中屬益洲,曹魏景元四年(262)置梁州,沔陽屬梁州漢中郡;西晉建興三年(315),沔陽為仇池氐族楊茂搜所據(jù)。東晉永和三年(347),梁州收復(fù),沔陽屬梁州。東晉寧康元年(373),梁州為前秦苻堅(jiān)所據(jù);東晉太元九年(384)收復(fù),沔陽復(fù)屬梁州漢中郡;義熙元年(405),梁州為后秦所據(jù),四年(408)收復(fù),沔陽仍屬漢中郡。

南北朝時(shí),南朝“劉宋取其地”,置華陽郡,寄治白馬城(今武侯鎮(zhèn)武侯街),沔陽縣屬梁州華陽郡。梁天監(jiān)三年(504),漢中太守夏侯道舉郡降魏,沔陽縣屬北魏華陽郡;北魏正始二年(505)分沔陽縣,東設(shè)華陽縣(遷治所黃沙街),西設(shè)沔陽縣(治所舊州鋪)、嶓冢縣(治所銅錢壩)。西魏至北周((535~581),沔陽屬興州。隋開皇元年(581)撤沔陽縣,三年(583)撤華陽縣,皆并入嶓冢縣(治所武侯街);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7),改嶓冢縣為西縣,屬漢川郡。

唐武德元年(618)廢漢川郡,復(fù)置梁州,西縣屬之;唐貞觀元年(627),全國劃十道,梁州為山南道轄,西縣屬之;唐開元二十一年(737),山南道分為東西兩道,西縣屬山南西道漢中郡;唐乾元二年(759)復(fù)漢中郡為梁州,西縣屬之。唐興元元年(784)三月,德宗因避戰(zhàn)亂來漢中,六月,亂平,德宗返長安時(shí),升梁州為興元府,西縣升為“次畿縣”,屬山南西道興元府。五代時(shí)西縣仍屬興元府。

北宋初,廢道置路,西縣屬陜西路興元府,宋至道二年(996),西縣屬利州路大安軍(治所三泉縣,今寧強(qiáng)縣陽平關(guān));三年(997)廢大安軍為大安縣,大安、沔陽兩縣隸屬利州路興元府。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宋平蜀后,“西縣當(dāng)要沖,直屬朝廷”(見《郡國縣道記》)。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分利州為東西兩路,西縣屬利州東路興元府。南宋開禧三年(1207),將原設(shè)在今略陽地的沔州,移至今黃沙鎮(zhèn)(前《勉縣志》誤為“舊州鋪”)。南宋保祐六年(1258),蒙古大軍占領(lǐng)利州后,在黃沙設(shè)鐸水縣。

元代初,改興元府(漢中)為興元路,元至元四年(1267),沔州隸屬廣元路,轄鐸水縣、西縣。元至元二十年(1283)撤西縣。

明洪武三年(1370)改興元路為漢中府,省鐸水入沔州;四年(1371)知州王昱遷沔州治于西山谷口(今武侯街),七年(1374)七月,降沔州為沔縣,屬漢中府,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沔縣屬寧羌州(今寧強(qiáng)縣),嘉靖三十八年(1559)復(fù)屬漢中府。

清代,沔縣屬漢中府。

中華民國及當(dāng)代建置

中華民國二年(1913)廢漢中府,設(shè)漢中道,沔縣屬之;十七年(1928)廢道,直屬于省;二十四年(1935),在漢中設(shè)陜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區(qū)專員公署,沔縣屬之。1935年2月9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占領(lǐng)沔縣,成立沔縣蘇維埃政權(quán),屬蘇維埃川陜省(治四川通江);2月26日紅軍北上后,沔縣蘇維埃政權(quán)消亡。是年8月,沔縣縣城由武侯街遷于菜園鎮(zhèn)(今縣城)迄今。1949年12月,沔縣解放后,屬陜甘寧邊區(qū)漢中分區(qū)行政督察公署;1950年屬陜南行署;1951年屬陜西省南鄭專區(qū)專員公署;1954年屬漢中專區(qū)專員公署;1964年9月改“沔縣”為“勉縣”;1968年起屬漢中地區(qū);1996年漢中地區(qū)改為漢中市,勉縣屬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阳市| 高邮市| 门源| 涿鹿县| 甘肃省| 罗田县| 太仓市| 西青区| 毕节市| 饶阳县| 金堂县| 奉新县| 金川县| 铜山县| 徐州市| 驻马店市| 钟祥市| 泽普县| 大化| 抚州市| 慈溪市| 黎川县| 鄱阳县| 彭山县| 庄河市| 洪雅县| 水富县| 玉屏| 兴隆县| 六枝特区| 玛沁县| 克拉玛依市| 乐东| 石阡县| 通山县| 阜宁县| 保亭| 广元市| 普定县| 越西县| 昌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