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行政學院)學者文集(2018年)
- 蔡釗利主編
- 1851字
- 2020-10-23 14:54:17
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
黨法關系是法治與政治關系的集中反映。世上沒有無政治的法治,尤其是當今世界,離開政治的法治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實證明,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后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種法治道路中都包含了一種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敏銳地洞悉到黨法關系是依法治國的核心,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靈魂,從而明確指出:“黨和法的關系是一個根本問題,處理得好,則法治興、黨興、國家興;處理得不好,則法治衰、黨衰、國家衰。”他還強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關系的闡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法治建設的政治引領。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我們必須牢記,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們的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的最大區別。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立就是一句空話。
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提出這么一個問題:一方面,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核心;另一方面,法治強調憲法法律至上,那么黨的領導和法治之間到底是一個什么關系?到底是黨大還是法大?針對這一疑問,社會上有種種論調,且都想占據輿論制高點。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給予了明確回答,他指出:“‘黨大還是法大’是一個政治陷阱,是一個偽命題。”“我們說不存在‘黨大還是法大’的問題,是把黨作為一個執政整體而言的,是指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地位而言的,具體到每個黨政組織、每個領導干部,就必須服從和遵守憲法法律,就不能以黨自居,就不能把黨的領導作為個人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擋箭牌。我們有些事情要提交黨委把握,但這種把握不是私情插手,不是包庇性的插手,而是一種政治性、程序性、職責性的把握。這個界線一定要劃分清楚。”“如果說‘黨大還是法大’是一個偽命題,那么對各級黨政組織、各級領導干部來說,權大還是法大則是一個真命題。縱觀人類政治文明史,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則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
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愿的統一體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實施憲法法律,同時,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這是一條極其重要的法治原則,也是把執政黨領導方式納入法治軌道的基本依據。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在法定的范圍內依照法定的程序和規范行使權力。換句話說,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權力是由法律賦予的,行使權力的界限也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當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完善制度、制約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保證權力正確行使而不被濫用,是依法治國的另一個重要議題。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但一個國家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必須與本國國情和社會制度相適應。習近平總書記對“黨法關系”的闡述,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世界與中國以及政治與法律的高度和維度突出了黨法關系的核心和重點,必將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原載于《陜西日報》2018年2月23日)
作者簡介:
傅小青,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行政學院)法學與社會治理教研部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陜西省法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憲法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非常任委員。長期從事法學教學與研究。主持和參與各類課題10余項,出版專著2部,主編教材4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