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新媒體時代青年社會動員的心理機制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社會動員實際上是進行“人”的工作。對青年群體的社會動員需要符合青年心理特征。理解青年網絡心理基礎是揭示新媒體社會動員規律的重要環節。

有效的社會動員能夠促進青年群體參與社會事件,即能夠使他們的行為發生變化。首先,新媒體在青年志愿者社會動員中發揮重要作用。蔣柳萍指出,志愿者組織是公民參與的重要表現形式,多途徑、多形式的組織、完善志愿者組織對改變“強政府、弱社會”的模式意義重大。上海世博會志愿者的組織就是體現了這一點,其處于政府與社會之間,通過服務于上海世博會,既能對“強政府”的一面起到緩沖,又能補充“弱社會”的地位蔣柳萍.從世博會志愿者組織看社會動員——兼論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參與[J].前沿,2010(21):175-178.

其次,新媒體在青年網絡社會動員中發揮重要作用。青年自組織借助數字通信技術,尤其是互聯網等多媒體傳播平臺進行廣泛動員。具有自發性、實時性、隱蔽性、感染性、廣泛性等特性及智力、資源、效率、效益、競爭等方面的優勢范洪,何躍,馬素偉.3G時代青年自組織網絡化社會動員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1(10):72-76.

最后,新媒體在青年關注突發災害性事件的社會動員中具有重要作用。孫瑞祥學者認為,主流媒體是維護公民知情權的重要社會力量。以抗擊非典為例,通過議題設置,實現廣泛的社會動員和正確的輿論引導,突出了主流媒體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發動社會力量的重要作用孫瑞祥.主流媒體社會動員和輿論引導能力的生動展示[J].新聞戰線,2003(8):24-26.。劉曉嵐認為,網絡動員作為一種新興的動員方式,在災害救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建構網絡救助機制,需要網絡輿論動員與網絡行動動員,建構災害救助網絡動員的理想模式需要培養多元化與權威性的網絡動員主體,把握網絡動員主體也是監管者的雙重身份,建立法律依據、政策監管、公眾監督和媒體干預的立體保障。

基于此,我們發現新媒體動員具有傳統社會動員模式所不具備的示范效應和連鎖反應:一是網絡動員主體的廣泛性與不確定性;二是網絡動員過程的交互性與受質疑性;三是網絡動員的草根性與低成本性。劉曉嵐,李軍.災害救助網絡動員模式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11(6):158-162.為了更有效地發揮新媒體動員的力量,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新媒體時代下青年的社會心理特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阆中市| 宝鸡市| 红原县| 嵊泗县| 响水县| 天等县| 全椒县| 普陀区| 扎兰屯市| 孝昌县| 临沧市| 昭平县| 南岸区| 龙岩市| 锡林郭勒盟| 义马市| 屯门区| 焉耆| 东台市| 乌拉特前旗| 鸡西市| 镇雄县| 尖扎县| 高平市| 都匀市| 唐山市| 芦溪县| 石台县| 黄冈市| 汕尾市| 泽库县| 广河县| 牡丹江市| 闽侯县| 林口县| 霞浦县| 六安市| 宜兰市| 中阳县| 张家口市| 武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