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華褪盡是鄉(xiāng)愁
- 劉正軍
- 743字
- 2020-10-21 18:02:18
打猴
“猴”,其實就是陀螺,“打猴”就是打陀螺。自然,這是我們那兒的方言。
打猴除了要有猴外,還要有一根鞭子。這兩樣都是我們自己制作的——從廢锨把上鋸下五六厘米長的一段,用斧頭把它的一端削尖,涂上花花綠綠的顏色,就成了一只猴;在一根小木桿上拴上二尺多長的布條,也就成了一條鞭子。
打猴時,先把鞭子上的布條一圈一圈緊緊地纏繞在猴上,再用左手捏緊布條并將猴扶正,使它的尖端觸著地面,然后右手將鞭子上的布條繃緊向外猛地一甩,猴就站立在地上旋轉起來了。然后再不時地揮動鞭子抽打它,給它加力,它就能不停地旋轉下去。
打猴可以獨自玩,也可以集體玩。

打猴
獨自玩時,是一個人彎下腰繞著猴,從不同的角度抽打它,使它在地面上做原地打轉、上下跳躍等各種動作。獨自玩比較單調,集體玩時花樣就比較多了。我們最常玩的,是面對面站成兩排,各自使勁地抽打著自己的猴,使它向對方旋轉過去。待旋轉到對方腳下時,對方也狠狠地抽打它,把它打得又旋轉回來。這時,兩組猴在地面上飛快地向對方旋轉著,非常有趣。
有時,我們在地面上畫一個圓圈,然后站在圈外,不停地揮動鞭子把猴打至圈內(nèi)。這時,五顏六色的猴在圈內(nèi)飛快地旋轉著,巧妙地穿梭著,極有意思。偶有哪只猴“不守規(guī)矩”旋到圈外,便立即有人趕過去,揮起鞭子把它又打回圈內(nèi)。
偶爾我們也進行打猴比賽——先在遠處畫一道線,線內(nèi)設置一些簡單的障礙,如溝啊坎啊什么的,再各自抽打著自己的猴,看誰的猴旋轉得快,能最先越過線去。
我很喜歡打猴,經(jīng)常獨自一人在院子內(nèi)打個不停,累得滿臉都是汗?jié)n,吃飯時媽媽叫都叫不回來。我打猴的技巧也很不錯,可以“順走一條線,橫掃一大片”,把猴打得上坡、下坡、過坎、過溝;有時還能只用一只手,便可以甩動鞭子把放在地上的猴,打得站立在地面上旋轉起來。
打猴時妙趣橫生,我們都喜歡打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