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一學就會的作文課
- 張嘉慶
- 2948字
- 2020-08-21 15:56:11
“糖葫蘆”,穿成串,人物特點穿起來
我們學習了描寫人物特點的方法,但只是抓住特點恐怕還不行,還要根據人物的不同特點進行取舍。因為每個人的特點不是只有一點,當面對不同方面的幾個不同特點時,應該如何取舍呢?下面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前面我們提到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與眾不同的,運用飛鏢法,不論從哪個角度寫,都能寫出特點來。但是有的同學就會有煩惱了:一個人有很多特點,如果作文題目只讓寫一個特點,或者自己就是想找到那個最明顯的特征來寫,怎么辦?
下面我們來學習一個新的寫作方法——糖葫蘆法,用這種方法可以非常理性,而且迅速地確定哪個人物、哪個特點是最值得寫的,最能寫出與眾不同來。
大家一定吃過又酸又甜、沾滿糖衣的糖葫蘆吧?但大家一定沒想過糖葫蘆還能幫我們寫作文。下面以《熟悉的一個人》為例。
首先,可以確定這個題目是寫人物的,其次,要寫的是一個很熟悉的人。有的同學可就要犯愁了,熟悉的人可多了,最先想到的是爸爸媽媽,還有同桌、伙伴和老師。到底寫誰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用糖葫蘆法確定一下。
首先,在紙上寫出備選人的名字。寫出第一個名字,用圓圈圈起來,就是第一個山楂球;寫出第二個名字,再用一個圓圈圈起來,就是第二個山楂球……以此類推,寫幾個人名就畫幾個山楂球。畫一根線把山楂球都穿起來,給每個人評分。怎么評呢?很簡單,當看到一個人的名字時,立刻說出他的特點,從五字秘訣“臉身衣語行”,到“習慣、性格、愛好”,想出一個特點就給一分,一個人一個人地評下來,看看誰的分數高,誰就是最應該寫的那個人。如果某個人的某一個特點十分鮮明,就一次性加兩分,甚至三分。比如,小剛說自己的爸爸特別愛吃,而且隨口就能說出好幾個有關爸爸和吃的笑話來,那么,就要給爸爸加上三分。最后,把每個人的評分寫在相應的山楂球下面。
經過一番評比,分數最多的那個人當然就是最值得寫的那個人了。這就是糖葫蘆法。而且我們會發現,在評分的過程中,那個最有特點的人的特征已經在我們的頭腦中梳理了一遍,要想動筆馬上就會思如泉涌。
有的同學說,雖然這樣可以確定要寫的人,但是還沒有確定到底要寫他的哪些特點呢。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可以用飛鏢法確定,也可以照貓畫虎,再用糖葫蘆法做一次選擇。這一次,仔細想一想這個要描寫的人物都有哪些特點,給每一個特點畫一個山楂球,再進行評分,分數最高的自然就是最值得寫的典型特點。
下面把學生亮亮使用糖葫蘆法的全過程,向大家展示一下。他所寫的作文題目就是《熟悉的一個人》。
拿到題目,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爸爸和媽媽,可是這兩個人已經寫過好多次了,不想再寫了。于是,就又想起了爺爺和奶奶,語文老師黃老師以及自己的同桌顧明宇。四個人選,已經不少了。
接著亮亮就用糖葫蘆法,把這四個人穿成了一個大糖葫蘆。他想到,爺爺長得又高又瘦,喜歡養魚,還喜歡養花,這三點應該給三分。又想到奶奶個子不高,有些胖,每天晚上喜歡到小廣場去跳舞,還喜歡做菜,尤其是她做的紅燒肉,是亮亮的最愛。奶奶必須給五分。
接下來是亮亮最喜歡的黃老師。黃老師長得又高又瘦,總覺得他的手腕沒比粉筆粗多少。他戴著一副大黑框眼鏡,講課的時候眼鏡總會滑到鼻尖上。黃老師雖然瘦,嗓門卻很大,講課特別有意思。黃老師特別喜歡書法,也特別在意自己的板書,所以他寫每一個字時都一絲不茍,非常認真。黃老師寫粉筆字的故事特別多,亮亮隨便都能講出一大堆來,寫板書這一項就得給三分,再加上其他的項目,必須得六分。
最后是自己的同桌顧明宇。顧明宇是個長得很壯的小伙子,皮膚有些黑,眼睛大大的。他的脾氣特別急,能跑堅決不走,說話卻總是快不起來,因為一旦說快了,馬上就會著急得磕磕絆絆,有些結巴。他的評分,亮亮給了四分。
黃老師以六分完勝。在亮亮的心里,黃老師有很多特點,但是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寫板書,亮亮能夠說出很多相關的故事,于是就給這一點評了高分。
亮亮的這個小方法,大家也可以在使用糖葫蘆法的時候借鑒。如果能夠想出描寫對象的故事,就一定要給高分,而且作文里完全可以多寫這個人物的故事。黃老師的人物特征已經非常明顯了,除了他的身材、長相、語言、習慣之外,最應該描寫的是寫板書以及相關的故事。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亮亮的這篇《熟悉的一個人》。
我熟悉的人有很多,有爸爸媽媽,有爺爺奶奶,還有和我關系最好的同桌顧明宇。但是我今天想寫的是我的語文老師——黃老師。因為他不僅是我熟悉的人,還是我非常敬佩的人。
黃老師留著短短的頭發,雖然才不到四十歲,但頭發卻已經花白了。黃老師的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大眼鏡,講課時,尤其是講唐詩時,他總是眉飛色舞、手舞足蹈,眼鏡就會不知不覺地從鼻梁上往下滑。可是黃老師卻一直也不扶,搞得坐在前排的我,總擔心眼鏡會突然掉下來摔碎。然而,神奇的是,每次黃老師總能在眼鏡掉落前的最后一刻,一揚臉,讓眼鏡回到原來的位置,永遠是有驚無險、化險為夷。
黃老師個子很高,但身板卻很瘦。他常穿一件白色的襯衫,略微有些佝僂的身子使襯衫的前邊空得晃晃蕩蕩的。這樣就顯得他更瘦了。因為他太瘦,褲子也總是在腰間掛不住。他時不時地會用自己的兩肘往上蹭一下皮帶,把褲子往上拉一拉。
這時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他不用雙手拉皮帶呢?哈哈,那是因為他的雙手沾滿了粉筆灰。
黃老師最喜歡寫板書。每一次語文課上,黃老師都會一邊在黑板上寫字,一邊大聲給我們講課。他寫的板書既清楚又好看,每一個字都特別精神、有力量,簡直就像是一本字帖。
記得有一回,他給我們講唐朝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他朗誦的同時也寫了起來。當寫到“鱖魚肥”的“鱖”字時,為了把筆畫寫得清晰,他把臉貼得離黑板越來越近。當他把整首詩寫完后,一轉身,全班同學看他的表情立刻都變了。每個人都鼓著腮幫子,就好像嘴里含了一大口氣,咽不下去也吐不出來。黃老師也感覺到哪里不對,就隨意地在臉上抹了一把。這一抹可不要緊,大家再也忍不住了,全都哈哈大笑起來。有的同學笑得捂著肚子趴在桌子上。
原來,剛才黃老師寫字的時候,把粉筆灰蹭到了鼻子和顴骨上,他轉過身來那么一抹,粉筆灰全都糊到了臉上。當時的樣子就像京劇里的小丑,簡直太搞笑了。黃老師明白了緣由后,自己也笑了。
這時,我看著黑板上那么漂亮的一首《漁歌子》,覺得黃老師一點兒也不滑稽,反而還挺可愛、挺帥氣的呢。
因為黃老師喜歡寫板書,我和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都非常喜歡書法,大家也常常學著他的樣子,在黑板上練習板書。上個月,我們班出的黑板報,得了全年級第一名!
我非常喜歡黃老師,也特別佩服他,佩服他能夠全心全意講每一節課,大聲朗讀每一首詩,認認真真寫下每一個字!
讀完了亮亮的這篇《熟悉的一個人》,一個認真嚴謹,又不乏幽默感的黃老師的形象已經躍然紙上。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亮亮的這串糖葫蘆是怎么穿的呢?首先他對黃老師的臉部、身材、衣著和習慣動作進行了描寫,這就是糖葫蘆上的四個山楂。接著,他又穿上了一顆大大的山楂,那就是黃老師愛寫板書的這個特點,尤其是他鼻尖粘上了粉筆灰惹得全班大笑的故事,更是描寫得惟妙惟肖。就是這樣的“一串糖葫蘆”,把黃老師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其實說到底,糖葫蘆法教給我們的是一種思考方式。當寫作文面對很多素材,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就把每一種素材的特點都列出來,然后像穿糖葫蘆一樣穿起來,再給每一個山楂球評分,最后分數最高的那個就是最值得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