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影響閱讀速度和效率的因素

根據以往的數據統計,大多數未經訓練的同學,閱讀速度大致在400字/分鐘左右,實際上這個閱讀速度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現在的閱讀需求。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閱讀速度慢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1.音讀占據主導地位

什么是音讀呢?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帶有聲音的朗讀。比較常見的情景是在上語文課時,老師會讓大家集體朗讀課文,要讀出聲音,還要整齊劃一。當然,朗讀課文對我們的專注力、理解能力,甚至記憶力都會有不錯的幫助。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要求,容易讓我們養成一個習慣,那就是無論在看哪種文字類的信息時都會去讀。有的時候音讀并不是像讀課文一樣讀出聲音,而是在心里默讀,就好像在讀給自己聽一樣。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在閱讀時是不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為什么這種情況會影響我們的閱讀速度呢?因為我們每個人說話的速度是有一個范圍的,大多數人1分鐘說300字左右,語速稍微快一點的人能夠說400~500字,更快一點的,像“中國好舌頭”華少,1分鐘大概能夠達到800字左右。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閱讀時只要音讀占據主導地位,閱讀速度就一定會受到限制。

說到這里,有的同學可能會有一個疑問,如果不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出聲音,是否會影響我們對文字的理解呢?先舉個例子,一幅畫上有山、有水、有動物,當我們的眼睛在看、大腦在解析的時候,不需要對自己說:“嗯,這是一座山,山上面有綠樹。哦!山腳下這個長長的、藍色的是河流。咦?在河流的旁邊有一個四只爪子的、毛茸茸的動物,這個動物是一只老虎……”賞畫的過程是不需要“讀”一遍的,我們的大腦會整體接收畫里的信息,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分解賞析。

回到閱讀中來,我們所說的傳統的閱讀過程,是經過視覺中樞,然后在大腦中讀給自己聽。在“讀”的時候,需要先經過語言中樞,然后經過聽覺中樞,也就是聽到聲音,最后再進行理解和記憶。這個過程其實是比較復雜的,中間的兩個環節也是不必要的,因為我們只是希望眼睛看到的內容,能在大腦中快速記憶和理解,不需要讀,也不需要聽。這就是全腦速讀最基本的理念——眼腦直映閱讀法,就是把眼睛看到的文字信息當作圖像,當作一個整體,傳送到大腦中去做整體的感知、理解和記憶。

2.左右腦不平衡

第二個影響閱讀速度的因素是左右腦不平衡。如前文所講,人類的大腦皮層分為左腦和右腦兩個半腦。這兩個半腦的主要功能是不同的,左腦主要負責語言、文字、邏輯、線性思維,又被稱為語言腦或者邏輯腦;右腦主要負責聲音、圖像、想象、創造、發散思維,又被稱為圖像腦或者想象腦。將左右腦連接在一起的部分叫作胼胝體。左腦和右腦之間如果想要配合得更好,胼胝體傳輸信息的速度就要更快一些,就像兩個半腦之間的高速公路一樣。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左右腦不平衡呢?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大腦的發育是不可逆的。總體來說,在6歲以前,我們的閱讀、記憶和思維,主要是以右腦圖像化的方式為主,隨著語言系統的逐漸完善,左腦的功能逐漸發揮主要作用,也就是線性思維、邏輯思維開始占據主導地位,記憶也慢慢從圖像化的記憶轉變為邏輯和理解性的記憶。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的學習過程對大腦的影響。學校里學習的科目和內容遵循了大腦的自然發展規律,小學階段學習的主要科目有數學、英語、語文,到初高中才有物理、化學等。然而這些科目都更加注重邏輯思維、線性思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比較容易忽視右腦的圖像化記憶和理解的功能,長此以往,大多數人都是以左腦思維為主,進而造成了左右腦不平衡的狀態。就好像我們放棄了兩條腿走路,而用一條腿蹦蹦跳跳地前進一樣,雖然在前進,但是速度很慢,而且容易摔倒。

閱讀是學習知識最重要的一種方式,但如果左腦和右腦之間相互配合的能力不足、效率低,就會導致我們在閱讀時總是以線性思維進行理解。比如,我們在閱讀時總是會一個字一個字、一個詞一個詞地閱讀,再去理解,然后再消化一整句話;對于整篇文章也是一樣,一句一句理解,然后再理解整篇文章。這樣的閱讀不僅效率比較低,而且在理解過程中很容易會出現偏差。所以有時候一篇文章讀到最后才發現,原來之前理解的是錯的。

我們希望學習的閱讀方式是對文章進行整體理解和整體感知,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右腦的功能,使用圖像化的理解記憶策略,在后面的章節里會著重分享這部分內容。

3.眼部基礎能力弱

短跑運動員跑起來像飛一樣,為什么我們跑起來沒有那么快呢?有的同學可能會說,人和人是不一樣的,身體結構不同,肌肉密度也不同。沒錯!就是身體的基礎不一樣,肌肉力量和爆發力不同。

在奧運會上有一個項目是“飛碟射擊”,這個項目需要參賽選手在飛碟飛出的一瞬間,用眼睛迅速捕捉到飛碟,然后抬槍命中,整個過程對眼睛的靈活度和肌肉力量的要求非常高。閱讀也是一樣,閱讀速度不夠快的原因就是眼睛的靈活度和眼部肌肉的力量不足。

我們平時在閱讀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多看一會兒書,就會覺得眼睛疲勞,有時還會覺得酸痛,甚至有的人看書久了還會流眼淚。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眼部肌肉缺乏有效的鍛煉。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我們的身體缺乏鍛煉,突然一次健身或者跑步之后,四肢就會很酸疼,但是如果堅持鍛煉一段時間之后,這種感覺就會越來越少。

閱讀也是一樣,看書的時候,眼睛沖在第一線,是最辛苦的,而且眼睛要一直保持“停”“動”“停”“動”的運動狀態(如圖1-2),如果缺乏鍛煉,就會酸痛。下面教大家一個可以在平時就做的練習。

圖1-2

首先,兩只手做點贊的手勢,放在身體前,手臂伸直,比肩略寬一點。接下來,頭不要動,讓眼睛在兩個大拇指之間左右移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證頭不能動。這個訓練平時可以多做一做,對眼睛是有好處的。當然不僅可以左右做,還可以上下做、斜著做。

4.視幅范圍狹小

上文我們分享了,在閱讀時眼球并不是連續不斷地移動,而是做不均勻的、忽動忽停的跳動。這種快速的眼球運動叫作“眼跳”。在迅速的跳動中間,存在著時間稍長的停頓,這種停頓在閱讀上稱作“眼停”,也叫作“注視”。這些現象,法國眼科專家儒伐爾在1906年以前就已經注意到了。

由于紙上的文字是靜止的,所以,在看書時,眼睛也必須保持相對靜止。但是,看書要連續看許多文字符號,眼睛又不能不動,這顯然是個尖銳的矛盾。只有按照動、靜的順序合理安排眼睛的動作,才能解決這個矛盾。為了看清楚一個文字或一個詞組,眼睛必須靜止;而后又必須迅速轉移,以便看清楚下一個文字或詞組,看時又要靜止。如此循環往復。因此,眼睛必須接受一定的訓練,動靜結合,有效地運動。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眼睛在“注視”時,是不是每次抓取的信息越少,閱讀速度就越慢呢?沒錯,就是這個概念,這一點在高效閱讀中被稱為“視幅范圍狹小”,就是說大多數人在看書的時候,每次“注視”抓取的信息是比較少的。有關漢字閱讀的研究還表明,在閱讀時,每次眼停最多可見6~7個字,最少不到一個字,因為有時一個字要經過2~3次注視才能感知。

我們計算一下,比如一篇1000字的文章,如果一眼能看4個字,按照一個平均值來算,需要看250眼才能看完一遍。如果我們將視幅范圍提高到一眼看8個字,只需要125眼就能看完,這樣閱讀速度就提高了一倍。

這是理想化的一種推算和狀態,從科學的角度能否證明呢?

實驗結果表明,在0.1秒時間內,成人一般能夠感知6~8個黑色圓點(如圖1-3)或4~6個彼此不相聯系的外文字母,也就是說,一分鐘可以平均感知到4200個點。如果把一個點看作一個字,那么,一分鐘就可以平均看4200個字。這是未經過訓練者的能力。

圖1-3

美國空軍心理學家和戰術教育專家用速視儀進行的訓練證明,經過訓練的普通人可以在1/500秒的時間辨認4個英文字母,那么,一分鐘即可辨認120000個英文字母。根據統計,英文單詞的平均字母數為6個,也就是說,經過訓練的人可以在一分鐘內辨認20000個英文單詞。

所以,對于想要高效閱讀的人來說,擴大視幅范圍要比加快眼球運動速度更為重要,如果這兩個方面經過正確的訓練,同時提高,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理市| 谢通门县| 西乌珠穆沁旗| 静乐县| 广东省| 岫岩| 志丹县| 磴口县| 中方县| 封丘县| 平远县| 德阳市| 朝阳市| 安多县| 宝山区| 自治县| 郁南县| 东阳市| 宁晋县| 河北省| 张家港市| 德江县| 大埔区| 景宁| 福州市| 毕节市| 紫云| 泸溪县| 建水县| 昌图县| 辽中县| 建平县| 准格尔旗| 中牟县| 正安县| 宣汉县| 鹤庆县| 合肥市| 鹤峰县| 吉首市|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