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層地帶:如何打造業務護城河
- (美)杰弗里·摩爾
- 1176字
- 2020-08-25 18:02:37
市值蒸發的疑惑
因為斷層地帶波動效應如此劇烈,所以促使投資者要求公司管理層立即采取有效的行動。最簡單、最容易的方式就是削減成本,經常是大規模削減。削減成本并不一定不是好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內往往會形成一些非生產性的過程,并且幾乎每家公司的花名冊上都有至少10%的人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但是,采用削減成本的方法不可避免地會損害股東價值,其影響之大常常是不可修復的。
大規模削減成本可能會造成下面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它常常不加區分地將肌肉與脂肪一并切除了。像“整體裁員10%”這樣的口號,暗示著所有的部門對股東價值的貢獻是一樣的。顯然,事實并非如此。因此,采取全面削減成本的唯一理由就是,決定哪些部門以及哪些人要被裁掉的過程太復雜,以至于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出精確的甄別。
但這會導致第二個問題,就像進行了一場大的外科手術,不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都會造成沖擊。從短期來看,在公布結果之前,它導致員工產生巨大的焦慮,公布之后,它又使員工陷入沮喪中。更有趣的是,那些保住了工作的員工的狀況比被解雇的員工好不了多少。他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因保住工作機會而產生的罪惡感、害怕在下次裁員中失去工作的恐懼感,以及因必須從事日益辛苦的工作來維持這個越來越沒有前途的部門的壓抑和憤怒。從長期來看,這使得公司的關鍵項目和重要客戶關系變得不穩定,投資者及合作伙伴也會心懷憂慮,而所有股東都會覺得公司前景暗淡。
所有這些都會導致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問題:為什么裁員不能自始至終系統地進行?為什么公司一定要到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會采取行動?很自然,在爆炸式的發展時期,如何擴張是最重要的,而在泡沫破滅的時候,即便是最好的公司也有可能沒鞋穿。當然,這只是最極端的情況。在這背后,還有讓人更不舒服的東西,我想最好這樣來表述它:
當需要對公司最有價值的資源——人力資源和金融資產——進行系統整合并重新利用的時候,大部分公司都缺乏操作規范。
這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好消息,特別是對投資者,這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資本將以越來越大的份額用于產出越來越少的用途。對管理層來說,這也不是什么好消息,因為它等于在說我們都在盲目亂飛,直到未來某個時刻撞上斷頭臺。另外,初次聽到這些內容的員工可能會覺得如果沒有系統性的調整,工作會更穩定,但是只要想一想就會明白并不是這樣——如果不經常自我更新和調整,將不可避免地不斷貶值,直到被淘汰。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我看來,這是因為我們缺乏一種有效的心理模型來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項能在商業活動中創造價值的資產是怎樣——確切地說是在何時——被侵蝕的。如果有這樣一個模型,CEO們在制訂年度商業計劃時將可以對此加以關注,從而避免在低潮時期采取更激烈的行動,哪怕是最嚴重的衰退期,他們也能安然度過。
毫無疑問,我頭腦中已經有了這樣一個模型,我稱其為核心業務與輔助業務,這將是下一章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