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重要文獻》:政治議決案

(一九二八年七月九日)

(一)中國與世界革命

一、世界革命之發展

一、蘇聯十月革命時為世界革命發展之第一期。最近十年之間,世界革命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歐戰——帝國主義大戰之結果,發生了十月革命;俄國無產階級獨裁制勝利,世界革命之第一階段,就從此開始。那時西歐各國也有激劇的革命危機(德國、意大利、奧國、匈加利等)。

二、西歐各國因為社會民主黨的背叛,革命失敗。因為共產派——無產階級的先鋒當時還很幼稚薄弱,沒有團結鞏固的共產黨,因為社會民主黨是資產階級的奸細,工人階級的極大部分,仍舊在他們這種改良主義的政黨的領導之下——所以群眾直接的革命行動,受著創巨痛深的失敗。只有蘇聯的革命是勝利了。歐美各國資產階級,因為工人階級的失敗卻仍然能夠壓迫工人階級,鞏固自己的政權,而暫時的局部的得著資本主義的經濟穩定。

三、世界革命時代的第二期及資本主義之部分穩定。世界革命形勢的第二階段之中,便是資本主義局部的暫時的穩定:世界金融貿易生產額已經恢復或超過了戰前的水平線,資產階級廣大的進攻無產階級,資產階級的生產機關急劇的實行節省主義(Rationalization),根本上是更使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惡化,取消勞動者在前一時期所爭得的權利(八小時工作制,工資的增加,政治的自由等等)。

四、國際帝國主義系統之下的主要矛盾卻在劇烈起來。雖然如此,一方面固然世界資本主義有穩定的過程,使生產力恢復而增高,甚至超過歐戰以前的程度,然而別方面,國際帝國主義整個系統之中巨大的主要的矛盾也日益劇烈起來。資本主義的世界和建設社會主義的蘇聯之間,關系日益險惡;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日益生長起來;帝國主義列強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也在日益深入,以至于引起許多直接的武裝斗爭及暴動(中國,爪哇,印度,摩洛哥,敘利亞等)。再則,因為資本主義發展是不平衡的,所以帝國主義列強自己之間的矛盾,也是日益劇烈,以至于有世界第二次帝國主義大戰的危險。

五、世界革命的第三期便是帝國主義的新舊矛盾一齊緊張起來。所有這些矛盾的劇烈,便使世界革命的第三階段開始。世界革命第三期的特點是:工人階級的左傾和革命化,東方殖民地幾千百萬的群眾起來參加進攻帝國主義的斗爭,蘇聯更加成為搖動資本主義穩定的強有力的動力,更加成為各國工人運動及世界被壓迫民族的革命中心。

六、革命,暴動,反蘇聯的戰爭,以及列強大戰,是這一期的前途。世界革命的第三期,重新要有工人階級公開的決定勝負的發動,要有殖民地的暴動,同時,反對蘇聯的武裝戰爭會有實現的危險,也有帝國主義國家相互之間巨大的沖突之可能。

二、中國革命的國際意義

一、世界革命形勢使中國革命的國際意義更加增高。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估量現時的國際形勢,認為必不可免的:是要有極巨大的,具有世界的歷史意義的事變到來,他的性質將要是極劇烈的階級沖突。因此,中國革命的國際意義更加增高起來,他本來是總的世界革命過程中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中國勞動群眾的斗爭、反對帝國主義,反對他的政治上經濟上的統治,削弱他的力量,要求解放幾萬萬的中國民眾,要求脫離異乎尋常的壓迫和剝削,同時也就減少帝國主義壓迫蘇聯及各國工人階級的暴力,這就是幫助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前進。

二、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比現在民權革命的階段更加要是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組成部分。中國革命的第一階段,資產階級性的民權主義革命,對于世界社會主義革命是一個助力,亦是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將來的第二階段——中國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更要成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直接的組成部分,同時,中國革命波及鄰近各國——巨大的殖民地,如印度,印度支那,爪哇,高麗等,喚起被壓迫民族廣大的群眾,起來實行政治斗爭,根本上要動搖日本英國帝國主義的基礎,而且給北美合眾國的資本主義以巨大的打擊。

因此,中國革命的完成亦就是世界無產階級獨裁制之勝利的序幕。

(二)中國革命的性質與動力

三、中國革命的性質和任務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完全同意于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七第八第九次全體會議對于中國革命性質之估量。

一、中國革命現在的階段是資產階級性的民權革命。中國革命現在階段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性的民權主義革命,如認中國革命目前階段為已轉變到社會主義性質的革命,這是錯誤的,同樣,認為中國現時革命為“無間斷革命”也是不對的。因為:(一)國家真正的統一并未完成,中國并沒有從帝國主義之下解放出來;(二)地主階級的私有土地制度并沒有推翻,一切半封建余孽并沒有肅清;(三)現在的政權,是地主軍閥買辦民族資產階級的國家政權,這一反動聯盟依靠著國際帝國主義之政治的經濟的威力;——所以革命當前的目標,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因此中國革命現時的骨干,他的基礎及中心任務是:

二、推翻帝國主義及土地革命是革命當前的兩大任務。

(一)驅逐帝國主義者,完成中國的真正統一;

(二)徹底的平民式的推翻地主階級私有土地的制度,實行土地革命,中國的農民(小私有者)要將土地制度之中的一切半封建束縛完全摧毀。

這兩個任務,還并沒有走出資本主義生產方法的范圍之外,——可是必須用武裝暴動革命的方法,推翻了帝國主義的統治和地主軍閥及資產階級國民黨的政權,建立蘇維埃的工農民權獨裁制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之下,然后才能夠解決這兩個任務。

三、推翻帝國主義與土地革命都必須打倒豪紳資產階級的統治實現工農獨裁方能完成。因此,中國革命現在資產階級性民權主義的階段上的第三個任務,已經就是力爭建立工農兵代表會議(蘇維埃)的政權,這是引進廣大的勞動群眾參加管理國事的最好的方式,也就是實行工農民權獨裁制的最好的方式。

四、中國現時資產階級性的民權革命必須反對民族資產階級方能勝利,革命動力只是工農。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背叛革命,走到帝國主義豪紳地主的反革命營壘,他以前是能削弱帝國主義,并動搖軍閥制度的一種動力(一九二七年春天以前),現在卻變成鞏固并團結帝國主義與軍閥制度的一種動力。因此,資產階級性的民權革命階段之中的動力現在只是中國的無產階級和農民。

中國之反對帝國主義的澈底變更土地制度的資產階級性的民權革命。只有反對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方才能夠進行到底。因為民族資產階級是阻礙革命勝利的最危險的敵人之一。

四、中國革命現在階段的政綱

一、中國革命的十大要求。中國革命的現在階段之中,他的主要口號是:

(一)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

(二)沒收外國資本的企業和銀行。

(三)統一中國,承認民族自決權。

(四)推翻軍閥國民黨的政府。

(五)建立工農兵代表會議(蘇維埃)政府。

(六)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增加工資,失業救濟與社會保險等。

(七)沒收一切地主階級的土地,耕地歸農。

(八)改善兵士生活,發給兵士土地和工作。

(九)取消一切政府軍閥地方的稅捐,實行統一的累進稅。

(十)聯合世界無產階級和蘇聯。

這十大要求,就是中國共產黨現在爭取群眾,準備武裝暴動,以推翻豪紳資產階級政權的主要口號。

五、中國革命的動力及其轉變而成社會主義的前途

一、中國革命有社會主義的前途。中國革命的動力已經只有無產階級和農民,而且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又已經能在資產階級性的民權革命階段之中便建立起來(無產階級能夠幫助并指導農民實行土地革命,領導反帝國主義的斗爭),所以,這就可以開辟中國革命將來發展的道路,使他有非資本主義的前途,亦就是社會主義的前途。

二、民權革命轉變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過程必須由斗爭的力量來決定的。世界資本主義現在正在恐慌時代,無產階級獨裁的國家——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已經有了十年,他的政治上經濟上的威力是在生長,這就足以幫助中國無產階級去力爭革命:社會主義的前途,并保證勝利的可能。

同時,以蘇維埃為國家政權形式的工農民權獨裁,就可以成為轉變到無產階級獨裁的出發點。只有斗爭,只有力量,只有無產階級貧農的團結力與組織力,只有階級力量的對比能夠決定:資產階級民權革命的階段要到甚么時候完成,他將要怎樣快的經過那轉變到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過程。

(三)過去斗爭的經驗

六、中國革命失敗的客觀原因

一、民族聯合戰線時期進到左派國民黨時期后武漢中央也反動起來。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大會到第六次大會之間,中國革命之中經過極重大的許多事變:北伐的勝利,帝國主義勢力的削弱,極廣大的勞動群眾迅速的革命化,工運農運在半公開的條件之下廣大的發展和勃興,土地革命的開始深入……這些事實,接下去卻來了中國革命幾次嚴重的失敗,喪失革命所得的勝利,共產黨受著摧殘,群眾運動受著壓迫。

中國革命發展,便發生階級力量的分化,這就將中國資產階級嚇退,使他投降到反革命的帝國主義營壘里去。中國革命的第一時期,是總的民族聯合戰線時期;到了這個時候,便轉變到第二時期——左派國民黨的時期了(所謂武漢時代)。資產階級脫離革命的營壘,變成反革命的力量之后,因為蔣介石叛變之后,左派國民黨的武漢中央,便一天天動搖起來,一天天的反動起來。武漢中央的動搖,日益暴露,尤其到長沙許克祥反動(馬夜事變)的時候,更加明顯。武漢中央的反對土地革命,到馬夜事變就已經公開的向工農民眾宣戰,開始成為反革命的中心。同時,革命又在帝國主義軍閥豪紳資產階級的壓迫之下,于是整個國民黨公開的反革命事業便完成了。

二、南昌暴動失敗結束了左派國民黨的時期。共產黨指導之下的南昌暴動,這是以武裝力量保持革命勝利的嘗試。其結果是失敗了。南昌暴動失敗的原用,是因為敵人的力量太大,同時也因指導機關的策略錯誤。南昌暴動的失敗結束了中國革命第二時期——左派國民黨的時期。——于是廣州暴動便開始了中國革命的第三時期——蘇維埃時期。

三、中國革命失敗的客觀原因。中國革命雖然最初有很大的發展,始終受了失敗,革命在這一歷史階段里,沒有充分的力量戰勝當前的許多困難。這些客觀的困難和原因之中,應當說到:

一是帝國主義的力量強大。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帝國主義的力量強大。帝國主義是一切反動力量的組織者和支配者。帝國主義利用自己的經濟上政治上的威力,對于民族資產階級做些小小的讓步,威逼利誘的分裂民族聯合的戰線,用賄買軍閥的舊方法,用武力的炮艦政策壓迫革命,實行經濟封鎖,利用自己的強大威力(銀行,公司,軍艦,軍隊等等)——造成阻礙中國革命發展和勝利的最嚴重的困難之一。

二是民族資產階級背叛革命。民族資產階級背叛革命的聯合戰線。資產階級在革命的初期是參加革命的,這一事實早已伏下他必然要退出革命戰線的叛變。民族資產階級的叛變,暫時削弱了革命勢力,而加強了反革命的聯盟。

三是地主領導的軍隊力量很大。中國軍隊是雇傭軍隊,這是中國軍閥的特點。因此,反動派有著數量上占很優勢的武力,許多地方這種武力是足以決定勝負。革命曾經利用這種軍隊,可是這些軍隊的軍官都是豪紳地主的代表,他們的兵士群眾大都是久已脫離了生產的群眾,和工農的聯系比較很薄弱。當時軍隊還是豪紳封建地主及資產階級的馴服的工具。

四是工農發展的不平衡。革命運動發展的不平衡。中國無產階級實行嚴重的斗爭的時候,農民運動才開始發展(例如五卅或上海三月暴動時)。中國工人階級本來組織太弱,又是很分散的,他的力量并不充分,可是很早就加入政治斗爭的舞臺,首先受著反動的歷次打擊,沒有得著農民方面及時的贊助。中國工人階級,沒有能等到農民運動發展到群眾的廣大的規模,就受著打擊而失敗。再則,地域上革命的發展也不平衡,南方的廣東、湖南、湖北,農民已開始推翻豪紳地主的政權,沒收地主的土地,有些地方已開始分配土地;可是在北方那時農民剛剛才開始斗爭,還只在開始解放運動的嘗試。這種情形,當然使資產階級封建豪紳的反動,更加容易實行自己的任務。

五是小資產階級的動搖。城市的上層小資產階級,極大部分是和封建的土地關系有密切的聯系,并且和外國資本相關聯,這種小資產階級分子動搖而背叛革命。當反帝國主義運動及土地革命急劇進展之中,這些小資產階級日益動搖,而終至于投降到豪紳資產階級的反動營壘中里去。

七、機會主義的錯誤

一、革命性質的誤解和聯合戰線策略的謬解。然而客觀上的困難,并沒有完全決定中國革命必然要失敗的力量。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認為: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無產階級的先鋒——共產黨指導機關的機會主義政策,當革命危急存亡的關頭,離開布爾什維克路線的機會主義政策,客觀上簡直是背叛正在斗爭的勞動群眾的利益。這種機會主義的政策,最先便是由于中央委員會對于中國革命性質及聯合戰線的任務,有不正確的觀念,不能保持共產黨的獨立性,不能對于革命同盟者實行階級的批評,不去動員革命力量,準備群眾力量,以求戰勝自己暫時的同盟者之反動的企圖,有時候,反而去阻止群眾運動的發展,以遷就自己對于聯合戰線的不正確的觀點。這樣,中國共產黨當時的指導機關,就使中國革命受著不可免的失敗。

二、無獨立性無批評性只知讓步政策,阻礙階級斗爭和土地革命,竟是自愿的斷送革命中之領導權。當時中國共產黨指導機關,不去發展土地革命和群眾的階級斗爭,卻只做上層勾結功夫,蒙蔽階級的矛盾,不去爭取軍隊,不去武裝工農,不能利用參加政權機關的機會、去為群眾謀利,所以在緊急關頭不去打破敵人的包圍,而被敵人包圍,——實際上是斷送了無產階級的領導權。這都是機會主義的最高表現。尤其是馬夜事變時的政策是最可恥的機會主義的表現。

最后中國共產黨指導機關不執行共產國際的指示,——這樣他便使英勇斗爭的工農,竟致于失敗。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承認:當時共產國際超過中央委員會,直接號召中國的黨員群眾,要求澈底變更黨的路線,改變黨的領導機關——的確是對的。

八、八七會議與十一月擴大會議

一、八七會議是布爾塞維克化的開始。八七緊急會議是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從根本上改正舊時機會主義的錯誤。因此,他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變關鍵,他在使黨布爾塞維克化的事業上,有極重大的意義。八七會議用布爾塞維克的公開的精神,指斥機會主義的錯誤,提出土地革命的中心口號,指出無產階級與農民要推翻反動的國民黨中央政權的目標,定出武裝暴動的總方針,黨員群眾起來,開始肅清指導機關中的機會主義成份,改變舊的指導機關,——這樣,將黨從機會主義的泥坑之中救出來,重新走上革命的大道。

二、“八七”對于國民黨問題的錯誤與土地問題的不澈底并不能減少他的意義。固然,八七會議對于左派國民黨問題還保存了些幻想,對于土地問題,還不大澈底,可是這種缺點決不減少八七會議在歷史上的極重大的意義。——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對于八七會議的主要決議完全贊同。

三、十一月會議繼續布爾塞維克化但對于盲動主義未能充分預防。中央十一月擴大會議,繼續布爾塞維克化的事業,要更加詳細深切的確定土地問題的策略,提出蘇維埃的工農民權獨裁的口號,堅決的決定改造黨的組織及引進工人同志來負指導工作的職任。同時,第六次大會認為:十一月會議指出準備好的聯絡好的武裝暴動之必要,是非常對的。但是,十一月擴大會議在議決案上,對于中國革命的估量,不正確的采用了“無間斷革命”的名詞,于是解釋革命為不斷高漲之可能,就可以發生由此而得到不正確的策略。同時,對于布爾塞維克的暴動政策的觀念很久是模糊的,于是有不正確的估量和策略,以及過于忽視敵人力量的觀念。——這些都可成為盲動傾向的根據。因此,沒有嚴厲的防止當時黨內已經發現的盲動主義的傾向(這種極左派的傾向正是很有害的)。

九、南昌秋收及廣州暴動之意義

一、這些暴動決非都是盲動[1],同時,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認為南昌暴動,秋收暴動,尤其是廣州暴動,在政策上決非盲動主義的政策。

二、南昌暴動指導機關的錯誤。南昌暴動是反對國民黨中央的軍事行動,這一行動是對的。南昌暴動失敗的原因,客觀上是敵人的力量過于強大,至于當時指導機關策略上的錯誤,乃是:(一)沒有明顯的政綱;(二)對于土地革命的不堅決;(三)沒有與農民運動聯絡起來;沒有武裝農民;(四)沒有摧毀舊的政權機關,而代以勞動者的政權;(五)其他軍事上的錯誤等。這些錯誤亦就是南昌暴動失敗的主觀上的原因。

三、秋收暴動政策取得農民群眾,但是機械的運用這一政策亦發生玩弄暴動和軍事冒險。秋收暴動在許多地方擴大了黨在農民群眾之中的影響。將土地革命的口號滲入了廣泛的農民群眾的意識之中。后來繼續發展的農民斗爭,以至于許多蘇維埃區域之創立,大致亦由于秋收暴動的影響。但是,秋收暴動政策之機械的應用,亦就發生有些地方的玩弄暴動和軍事冒險的行動。

四、廣州暴動開始蘇維埃的時期但他的失敗使他成為“退兵時的一戰”。第六次大會贊成共產國際執委第九次全體會議所指出的廣州暴動之世界的歷史的意義。廣州暴動是必要的英勇的嘗試,是為保障革命勝利的斗爭,是使革命深入,直接創造蘇維埃政權的斗爭,不過客觀上廣州暴動在革命失敗過程中成為“退兵時的一戰”(Ariergard Fight)。

第六次大會認為共產國際執委第九次會議很正確的指出暴動時的錯誤:工農之中的工作,尚未充分;反動軍隊之中的工作,也是如此;對黃色工會群眾的態度不對;黨部與青年團自己的準備暴動工作不充分;政治上調動群眾還太薄弱(沒有廣大的政治罷工等)。第六次大會認為這些錯誤,也是暴動不能勝利的原因之一。但是廣州暴動的意義是非常偉大的,大會特別號召各級黨部,要詳細研究廣州無產階級英勇斗爭的豐富的經驗。

五、廣州暴動后黨的政策沒有能及時轉變,反盲動的斗爭未能充分,這是由過于估量革命敵人的崩潰。廣州暴動,客觀上是革命失敗的過程中“退兵時的一戰”,但是這一點我們黨的指導機關沒有估計到。因為革命受了這嚴重失敗的關系。工作的方向,必須堅決的從廣大范圍內直接的武裝發動轉變到加緊組織和動員群眾的日常工作的方向來。必須集中注意于戰勝盲動主義的傾向,更加加緊黨在反帝國主義運動中的領導作用,更加要消滅對于工人階級及一般群眾的命令式的強迫方法。當時指導機關沒有充分看清這一點,他按照這一方向進行的辦法,很明顯的是不夠的;……因為對于帝國主義及反動力量看得過小,相當的過于重視了農民運動的勝利,對于革命失敗程度的估量也是不夠。在這種關系上不估量環境的兩湖暴動等計劃,就是錯誤了。

(四)革命運動的現時形勢與中國共產黨的總路線

十、革命高潮過去后之形勢

一、革命高潮過去。工農運動的第一浪潮,大都是中國共產黨所指導的,已經完結。因為工農受著極嚴重的失敗,他們的革命組織受著極大的摧殘(工會,農民協會,共產黨黨部),最好的干部都遭著屠殺,工農的先鋒遭受很大的損喪。

二、現時沒有革命高潮與工農革命發展的不平衡。現時的形勢,一般說來是沒有廣泛的群眾的革命高潮。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亦就是現時形勢的特征。農民的游擊戰爭此起彼落的向前發展,并且還只在散漫不集中的狀態中、軍閥軍隊崩潰的形勢已經開始顯露;同時,城市的工人運動卻有受著重大挫折的現象,工人階級的戰斗力削弱——因為他比其他革命勢力、所受著的豪紳地主資產階級的打擊最重。

三、帝國主義實行瓜分政策。因為中國革命失敗,因為工農暴動被鎮壓下去,因為民族資產階級背叛民族解放的革命,所以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比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鞏固了些,加強了些。日本對于中國北方的侵略,濟南的出兵,實際上是瓜分中國的開始。

四、帝國主義現在比中國革命的力量大。瓜分政策的目的:一是要用非經濟的強暴力量實行殖民地的經濟剝削,而完全消滅中國的革命;二是加緊爭奪市場的斗爭。同時,列強即在加緊爭奪中國市場,因此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就要劇烈起來。

五、太平洋將有瓜分中國的大戰,但是現在列強之間還沒有如此劇烈的沖突。因此,就發生太平洋上帝國主義大戰的危險,中國的沿海各省,將要成為戰場。戰爭的主要原因,便是爭奪中國的市場,要求重新瓜分,以求適合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新的關系。

同時,雖然帝國主義營壘之中有極巨大的矛盾(日美沖突等等),然而帝國主義現在的力量仍舊比中國革命強大得多,他們重新聯合起來反對中國革命的統一戰線,只要對于他們政治上經濟上的統治稍有危險,他們就要聯合一致的反對中國革命的。

六、中國豪紳資產階級之間雖有矛盾,仍能一致壓迫革命。資產階級轉到反動營壘,使反革命的力量大加團結,加強帝國主義的勢力,以及軍閥地主等的勢力,因此也就對于工人階級能夠加以嚴重的打擊。

雖然反動營壘之中,有很多很多的矛盾(資產階級與地主之間,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之間,地主階級的各派各系之間的等等),這種矛盾往往弄到武裝沖突和軍閥的混戰,然而帝國主義豪紳地主資產階級以及民族資產階級,遇到中國勞動群眾革民〔命〕斗爭的爆發,便結合聯合戰線來壓迫。

十一、革命高潮不可避免之意義

一、中國反動統治沒有消滅革命的能力,革命的新的高潮不可避免。雖然如此,但仍有許多根據指出新的廣大的革命高潮是無可避免的。

有幾種主要的動力,足以促進并加緊新的高潮之進攻:(一)凡是引起革命的矛盾,沒有一個是能解決了的;(二)帝國主義者決不愿意輕易的拋棄自己的對華特權,如租界,租借地,關稅管理權等等;反動派在資產階級領導之下不能得到真正的集權和統一;(三)工業經濟的危機很難找到出路,工人階級生活狀況極小限度的改良也是非常困難,殖民地地位上的其他種種困難非常之多,定期的農業危機更加厲害,于是原料食糧的價格不斷的高漲,勞動后備軍更是日益增加,使工業和工人階級受著極大的壓迫;(四)資產階級式的改良方法不能解決土地問題,并沒有空余土地可以對富農佃農略略讓步,因為中國的小地主是占極大的優勢,而小地主是甚至于減租都不能接受的;(五)統治階級之間繼續著沖突,軍閥混戰不息,將來這種混戰不但可能,并且不可避免,——雖然表面上現在南京政府統一了中國。

二、國際形勢能夠幫助于高潮的生長。革命潮流生長的助動力,就是帝國主義列強沖突日益劇烈起來,這就更可以解除中國革命的束縛;此外,還有國際無產階級運動的生長以及中國鄰近的殖民地民族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印度)。

三、新的高潮的征象已見,但不可過分的估量。第六次大會認為:最初的薄弱的新的革命高潮之征象,已經可以看見。最先可以說的,便是經濟斗爭的群眾罷工已經有復興的現象。工人群眾對于國民黨的幻想迅速的消滅,自動的從下層組織起來,這都表示工人階級覺悟的深入。再則,反帝國主義運動又在生長,不但激起工人群眾,并且還有一部分革命的城市小資產階級起來參加。

至于農民斗爭,則至今保存的蘇維埃政權的根據地(南方各省)及其少數工農革命軍,更要成為這一新的高潮的重要成份。

第六次大會同時認為:不可以過分估量上述的這些現象,因為即使這些現象綜合起來,也還不能形成真正的高潮。參加這些斗爭的群眾,數量還是不夠,城市工人階級還沒有能戰勝當前的挫折現象。

四、一省或幾省革命高潮與蘇維埃政權的前途是可能的。反動的統治在各區域鞏固的程度是不平衡的,因此,在總的新高潮之下,可以是革命先在一省或幾省重要省區之內勝利。目前沒有革命高潮的條件之下,這種勝利沒有可能實現,然而這種前途是可能的。這里,城市領導作用的重要,和無產階級群眾的高潮,都將要表現他的決定勝負的力量,而決定“一切政權歸工農兵代表會議”從宣傳口號,將要如何變成直接行動的口號。

十二、爭取群眾的任務

一、新的高潮中要以武裝暴動推翻國民黨政權和帝國主義。將來的新的高潮,更加要使黨將準備武裝暴動,以至實行暴動,認做當前的實際任務,——這是完成資產階級性的民權主義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地主資產階級國民黨政權的唯一出路。

二、現時全國范圍內只要宣傳武裝暴動的必要,以準備新的高潮。現在正是為此而團結收集無產階級力量的時候,暫時武裝暴動在全國范圍的意義,還只是宣傳的口號。現在要在領導群眾日常斗爭之中,使群眾了解,如果不推翻國民黨軍閥的政權,那就決不能改良群眾的生活狀況,并向群眾進行不斷的宣傳。

三、爭取群眾是現時的總路線。現在,第一個革命浪潮已經因為歷次失敗而過去了,而新的浪潮還沒有來到,反革命的勢力還超過工農,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黨要用一切力量去加緊團結收集統一無產階級的群眾,使他們圍繞黨的主要口號,做極巨大的組織工作,以鞏固革命工會,農民協會,盡可能的領導日常經濟政治斗爭,以發展工農群眾組織。最后,還要加緊的向無產階級解釋過去革命之中的經驗。

四、黨要加緊日常斗爭的指導。黨應當利用每一次工人與資產階級在工廠中的沖突,農民和地主在鄉村中的沖突,兵士與長官在軍營中的沖突,——無論如何瑣小的沖突也要利用——去激動,并且深入這些階級沖突,調動極廣大的工農群眾到自己方面來。黨應當利用帝國主義對于中國的一切強暴行為,利用反動派對于民眾的一切屠殺壓迫(當然不是每次號召武裝暴動起來),擴大群眾的反抗。使自己在將來高潮一開始的時候,便成為革命運動的唯一指導者。

五、準備武裝暴動正要爭取群眾。爭取群眾的任務,就是準備武裝暴動的任務。——因為執行這些任務,就是新的革命高潮之必須的必要的前提,亦就是將武裝暴動的宣傳口號變成直接實際行動的口號之可能的前提。

十三、機會主義與盲動主義之危險

一、黨與群眾隔離的危險就是盲動主義和命令主義。爭取群眾的成效,要看能否執行根據于正確的估量政策,要看黨內能否消除其左傾向的錯誤與情緒(盲動主義,軍事冒險,個人恐怖主義),要看黨內能否消除國民黨式命令群眾的錯誤傾向而定。

最主要的危險傾向就是盲動主義和命令主義,他們都是使黨脫離群眾的。

二、盲動主義是不顧群眾不顧敵人的力量少數人的軍事冒險。盲動主義理論上的意義,便是少數個人要去進攻顯然占著絕大優勢的敵人而不斷的實行武裝戰斗,不要群眾不顧群眾的盲亂的瞎干。當然亦由于過分估量反革命營壘崩壞的速度和程度,否認一切暴動應有的條件,不去認真的準備暴動,而無往不是“暴動”,否認日常經濟政治部分的斗爭之準備工作的必要。盲動主義實際行起來,便是少數革命“黨人”的暴動,簡直只依賴武力,而實行軍事冒險性質的強暴的斗爭。當然,這種盲動往往要強迫群眾去武裝暴動,結果往往變成散亂的零碎的恐怖行動。這是可以使黨在群眾之中的地位降低,而且枉費力量,損喪工人及其共產主義的先鋒隊伍。

三、盲動主義是非無產階級的意識。盲動主義是代表非階級化的份子:鄉村的及城市貧民(失業的破產的小資產階級,一部分革命的智識分子),以及開始加入革命的雇傭兵士,這是他們的意識和實際行動的表現。所以盲動主義,可以表示小資產階級對于工人階級的影響,這是與無產階級的紀律性和組織性相反的。

四、黨應當使貧民半無產階級在無產階級指導之下加入革命。同時,共產黨不應當輕視這貧民階級,他們在革命之中是很大的很有勢力的力量。黨的任務是對于這些貧民群眾,進行最大限度的組織工作,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尤其對于城鄉的半無產階級,應當如此。黨應當努力吸引這些貧民分子,使他們在工業無產階級的領導之下加入總的革命運動。不過黨應當日益加緊反對[2]小資產階級式的思想來影響工人階級及共產黨。

五、農民的小資產階級的所謂社會主義也要反對。盲動主義之前,還有其他的危險傾向:有些黨部的一部分,就是其他問題上,也有使黨離開無產階級的基礎,而傾向于破產農民,城市貧民和游民無產階級的見解。例如對于工人階級與農民的關系,有不正確的觀念。誤認平均財產就是社會主義(在鄉村中平均田地,在城市中平均貨物),還有主張燒毀城市的傾向,在有些農民戰爭之中也曾表現出來,甚至輕視城市無產階級的領導作用(對于城鄉小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對于黨內這些傾向都應當嚴厲的反對。

六、命令主義使群眾離開黨。此外,使黨脫離群眾的危險傾向,還有命令主義的實際工作方法。黨對于工人階級的態度,簡直會成為紳士式的國民黨式的對待群眾的方式。命令主義,就是不去教育群眾,不去說服群眾,而去命令式的指揮群眾,強迫群眾。以前在機會主義之下,曾經為國民黨而命令群眾不準動,現在又在盲動主義之下,為反對國民黨而命令群眾不準不動。

七、命令主義與爭取群眾的任務是不能并存。甚至職工運動之中、也應用這種方法,到處命令,以命令委派工會領袖或指導機關,大半是單純的自上而下的工作方法。于是不去造成群眾的干部,以至于征求黨員及進行職工運動時也采取聯絡工人某幾個領袖以影響其群眾的方法,于是真正的群眾工作,便受著非常之大的障礙。

黨內的組織問題上,也有這種傾向,就是黨內民主主義的異乎尋常的縮小(并非完全因為秘密狀態),黨的機關官僚化,對于黨員群眾也是大半只用簡單的命令方式。如果不能堅決的完全的肅清這種命令主義,黨便不能成為有戰斗力的能指導群眾的黨,命令主義與爭取群眾是不能并存的。

八、對小資產階級政策之正當可以使黨不再受機會主義的危險。過去的經驗,使黨應當戰勝極左派的情緒和國民黨式的命令主義。現在,卻仍舊可以發生對于小資產階級問題的不正確的傾向。

黨的任務之中,對于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運動,是要引進城市小資產階級的參加。黨的任務之中,對于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與反抗軍閥稅捐的斗爭,也要引進農民私有者(自耕農)群眾的參加。對于這種策略的誤解,可以發生更不好的傾向,現在不必故意加緊反對富農的時候,對于鄉村中的富農過于讓步,甚至對于店東小資產階級關系上又要阻止工人及城市貧民的革命運動,以至于名為保存聯合戰線,而實際上失去領導權,使這些運動服從小資產階級的指導。

九、聯合小資產階級富農反對一切反動勢力,但是同時要知道領導勞動者反對一切的剝削者。當工人店員的利益與城市店東小資產階級劇烈沖突的時候、或者鄉村貧農中農與富農相沖突的時候,共產黨永久應當站在勞動分子的方面,而反對剝削者的階級。

十、忽視反帝國主義運動的錯誤傾向。中國革命是半殖民地的革命,反帝國主義的斗爭有主要的作用;忽視正在發展的反帝國主義運動而不去力爭領導,是異常之錯誤的。況且,中國革命的新時期中(蘇維埃階段),階級關系已經與五卅時期完全不同。革命的深入,使將來反帝國主義的斗爭以及推翻軍閥的斗爭,——一定要激起加強幾十倍的劇烈的群眾直接行動,——這種前途更不可以忽視。忽視反帝國主義運動及將來廣大下層群眾的反帝斗爭,同時要加強反對國內反動隊級之前途,——這是極大的錯誤。

十一、對于農民革命作用之忽視,亦是極大的錯誤傾向。再則,階級斗爭激烈的分化過程之中,澈底的土地革命的過程之中,對于無產階級,在總的中國革命戰線之內,最靠得住的同盟者只有農民。因此,忽視無產階級對農民的領導權,忽視農民的革命作用,同樣,跟著農民小資產階級意識的尾巴主義,——亦都是極危險的傾向。

上述這些傾向:盲動主義,命令主義,均產主義,讓步主義,忽視反帝國主義,忽視農民的革命作用等,都是非布爾塞維克的道路。

十二、反盲動主義與命令主義的斗爭都是反機會主義的繼續。中國共產黨的布爾塞維克化,是從反對機會主義的指導機關及機會主義的策略而得來的。現在必須繼續反對機會主義的斗爭,尤其要反對左傾的弊病。所謂“左傾”的這些危險傾向,也只是機會主義的小資產階級心理的別一方面影響到工人階級及共產黨的。

(五)黨的任務

十四、黨內工作問題

現在,黨在失敗之后,受著損喪而減低了戰斗力,黨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強自己的戰斗力及黨的無產階級化:

(一)恢復被破壞的支部以及各級黨部,特別注意大生產大工廠中黨的支部的建設和發展,因為這里是工人階級主要群眾集中的地方。

(二)積極的在工人之中征求黨員,繼續引進工人同志的積極分子加入黨的指導機關,務使指導機關工人化,同時,當然要注意糾正這種問題上的幾種偏見和不正確的傾向。

(三)實行真正的民主集中制;秘密條件之下盡可能的保證黨內的民主主義;實行集體的討論和集體的決定主要問題;同時反對極端民主主義的傾向,因為這是可以破壞黨的紀律,不負責任的態度可以因此而增加,而且損害黨的指導機關的信仰。

(四)肅清黨內一切糾紛、地方主義、小團體主義的傾向,因為這些傾向是損害黨內的統一,減低他的戰斗力。取消所謂“懲辦”制度,對于工作有錯誤的同志,如果不是有系統有路線的堅持自己錯誤的同志,應當糾正他并且在工作中去訓練他。凡是同志做了錯誤,他要是能糾正過來,應當使他工作而表現他的改正。

(五)加緊黨員群眾的教育,增加他們的政治程度,有系統的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中國革命過去幾時期的經驗。

(六)加緊宣傳武裝暴動策略的正確觀念,宣傳建立工農兵代表會議(蘇維埃)的政權的總任務。

十五、黨與工人階級的關系及職工運動的問題

(一)黨的主要任務是爭取工人階級的大多數。使他們自己積極的贊助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信仰共產黨而且自覺的接受黨的指導。更加充分注意職工運動,尤其是產業工人,這樣才能加強工人階級對于農民的領導。

(二)為實行這一任務起見,必須立刻糾正舊的錯誤觀念——對于黨與階級關系的錯誤觀念。這種錯誤觀念,便是仿佛認為黨是站在階級之前的一種特殊的力量,可以幫助階級,可以命令階級,而不知道黨只是工人階級自己之中最覺悟的最先進的一部分。

(三)堅決的反對對于自己階級應用強制和命令的辦法,反對強迫罷工,強迫進行武裝斗爭的辦法,大會認為這種方法是與無產階級及共產黨的利益相違反的,足以斷送中國革命的。

(四)最大限度的努力要用在恢復革命工會的工作上去。對于真有群眾的工會,即使是反動的,黨員也應當加入進去,以達到爭取工人階級群眾的目的。

(五)有系統的各方面的努力工作,使工人群眾最終的脫離國民黨的幻想。詳細的對于群眾解釋中國革命的教訓及中國共產黨的策略和任務。

(六)凡此一切工作,都是爭取群眾的必要條件,都要在斗爭的過程中去實現,[3]要十二分加緊的領導群眾的日常經濟斗爭。

十六、黨在農民運動中的主要任務

(一)農民運動的中心口號——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交由農民代表會議(蘇維埃)處理。

(二)戰術的路線是:主要的敵人是豪紳地主,無產階級在鄉村中的基本力量是貧農,中農是鞏固的同盟者,故意加緊反對富農的斗爭是不對的,因為這就混亂了農民與地主階級的主要矛盾,但是并不是說要拋棄對于富農半地主的階級斗爭。

(三)贊助農民的游擊戰爭,而且要使他深入,使他團聚起來,引導農民到有組織的斗爭,到自覺的創立蘇維埃政權和實現土地革命的斗爭。要去聯結(To Coordinate)鄉村中的農民運動和城市中工人階級的斗爭。

(四)建立工農革命軍,在現時游擊戰爭發動的區域,是可能而必要的,因為特殊的政治環境,現在這一任務,應當是黨在農民運動中,所應特別注意的中心問題。這一任務的成效,可以成為新的革命高潮生長的一個動力,決定新的高潮之一種主要動力之一。

(五)加緊注意農民的群眾組織(農民協會,農民委員會,農民的秘密結社等等),鞏固無產階級在農民組織之中的指導作用。

(六)贊助并領導農民群眾的部分要求,抗稅抗租抗債以至于減租等等,以組織廣大的農民群眾。

十七、蘇維埃區域中之黨的任務

過去許多蘇維埃區域中,有忽視發展擴大革命區域的錯誤,并有以黨代替蘇維埃的錯誤傾向。

今后的任務是:

(一)發展蘇維埃的根據地,奪取新的區域鞏固新的區域,這種區域是要成為更大發展的基礎的。

(二)最大限度的發展正式的工農革命軍——紅軍。

(三)澈底的實行土地問題的黨綱。

(四)建立蘇維埃的政權機關,引進廣大群眾參加管理政事。

(五)堅決的肅清反革命的陰謀,澈底掃除統治階級政治上經濟上的權力。

(六)保存商業的貨物交易,戰勝均產主義的傾向——均分小資產階級財產的傾向(如均分小商人小手工業主等等的財產),因為這種辦法,可以加重經濟破壞而動搖蘇維埃政權的。可是要知道店東小資產階級的怠工是可能的,應當加以預防,應當有正當的經濟政策。

(七)最大限度的保障與鄰近城市及工人運動的聯絡。

(八)當蘇維埃政權能擴大到城市中心的時候,要澈底的改良工人階級生活狀況、要盡可能的使工人群眾積極的參加蘇維埃,要實現蘇維埃中無產階級分子的領導權。

十八、反帝國主義斗爭與反軍閥的斗爭

(一)積極的力爭反帝國主義反軍閥斗爭的領導,引進極廣泛的工人群眾來參加,以及小資產階級群眾;暴露贊助帝國主義的民族資產階級的罪惡;聯結為對帝國主義的斗爭和反對軍閥反對國民黨政府的斗爭。積極的領導兵士群眾以及貧民小資產階級的群眾,實行反對軍閥的嚴厲的斗爭。

(二)反帝國主義的運動之中,在公開的或秘密的條件之下,力爭革命工會的存在、無所畏懼的要求群眾運動的自由,以至于自動的實行這種自由。

(三)運用反帝國主義斗爭的口號,反抗軍閥壓迫的口號,要求最大限度的減稅減捐的口號,實行反對高利盤剝的斗爭(組織信用合作社,生產及消費合作社等等運動)——使大部分不剝削別人勞動的小資產階級,小商人小手工業者,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的智識分子及勞動者,游民無產階級等等,離開國民黨及民族資產階級。

(四)贊助店員手工工人藝徒苦力的經濟要求,組織這些城市貧民的小資產階級,宣傳他們,使他們組織上與無產階級直接聯絡起來,使他們知道革命勝利之后,會有由社會來組織他們的集體生產之必要。

十九、對于其他政黨的關系問題

一、國民黨的各派完全是反動的。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完全贊成中央十一月會議及共產國際執委第九次全體會議對于國民黨各派的決定,就是認清他們都是反革命的派別。他們代表買辦地主豪紳民族資產階級的各系各派,還有一部與統治階級聯盟的小資產階級。汪精衛的左派,張發奎,陳公博等,也是一樣的反革命,在南昌暴動與廣州暴動期間,這一派完全變成法西斯蒂派。他們表面上左派的空談,實際上不過是要掩飾自己的投降豪紳資產階級、而實行對于工農的屠殺壓迫政策。

二、準備推翻國民黨的各派是黨的總目標。黨對于國民黨主要的任務,是要準備推翻他的政權。現在革命高潮還沒有到來的時候,爭取群眾,使他們圍繞著中國共產黨,同時亦就要對于國民黨各派的反革命罪惡,不斷的盡量的攻擊,對于豪紳地主資產階級各派的政權,盡可能的要加以打擊。“要不放過一切可能的機會,足以損喪敵人力量的機會”,這些就是準備推翻國民黨的現時的方式。

三、反對第三黨等類蒙蔽工農階級意識的黨派。大會同樣贊成共產國際執委第九次全體會議對于鄧演達譚平山的所謂“第三黨”的估量。現在在階級力量“兩個極端化”(兩極化polarization)的條件之下,階級矛盾非常劇烈的情形之下,這一類的“政黨”,既沒有廣大的群眾,就必然要成為豪紳地主資產階級反革命的工具,專來到群眾中散布許多蒙蔽階級意識的迷藥,例如要求“國民黨恢復民眾運動和工農政策”等等,他們是要來削弱工農反抗國民黨的斗爭。因此,中國共產黨對于這些所謂“工農黨”,“第三黨”等等的任務,就是指斥他們在反帝國主義運動“民眾運動”之中的動搖猶豫妥協,指斥他們是統治階級的奸細。

二十、軍事問題與兵士運動

中國革命中軍事動力有一般的重要的意義,武裝暴動的軍事技術之準備又非常必要,新的革命高潮快要到來,都使共產黨更要特別注意軍事問題和兵士運動。

黨的任務是:

(一)廣大的反對軍閥戰爭運動,破壞軍閥軍隊,努力爭取兵士群眾到革命方面來,提出“兵士應當得到土地或工作”、“改良兵士的生活和待遇”等等口號,去發動兵士的群眾斗爭。

(二)建立蘇維埃區域內的工農革命軍,擴大革命的正式軍隊,鞏固軍隊中的黨的指導。

(三)最大限度的加緊工人和黨員的武裝訓練,盡可能的建立工人自衛的秘密武裝(糾察隊等)。

(四)訓練黨的軍事人材、造成最可靠的工人和黨員軍官。

(五)加緊與軍事有關系的工人之中的工作(兵工廠等),加緊交通工人的工作,使這種工作與軍事工作發生一定的關系。

(六)開始有系統的破壞帝國主義駐華海陸軍的工作,特別注意印度安南等的兵士運動。

二十一、中國共產黨與各國共產黨聯絡的問題

第六次大會為加緊與各國兄弟黨密切聯絡起見,第六次大會認為必須:

(一)實行互相經常的報告自己工作及革命運動之發展。

(二)中央委員會派遣負責代表團赴主要的各國兄弟黨,以便決定密切聯絡的具體辦法,并決定共產國際其他支部贊助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

(三)委托中國共產黨出席共產國際第六次大會的代表團,對于各國兄弟黨贊助和參加中國革命運動不充分的問題,嚴重的提出討論。

(四)鞏固與日本共產黨的聯絡,與之共同一致的反對日本出兵干涉中國,共同進行破壞駐華的日本軍隊的工作,鼓勵日本兵士轉到革命方面來,并且共同決定實際辦法以進行中國境內日本企業(如南滿鐵路之類)的職工運動。

(五)要求英法美共產黨加緊進行反對軍國主義的工作,選擇充分的工作人員,到中國實行破壞列強駐華軍隊的工作,加緊在各國宣傳贊助中國革命,暴露各該國帝國主義政府的侵略陰謀。

(六)此外,關于安南的職工運動與法國安南共產黨的關系、南洋群島中國工人運動與印度納支(馬來群島)共產黨(爪哇共產黨)的關系,蒙古問題與蒙古的革命黨關系等等——都應當要與各該國共產黨討論實際的互相聯絡的辦法。

(七)經過赤色職工國際與國際濟難會,加緊與各國工會及世界一般的勞動群眾聯絡,使他們能夠加緊對于中國革命及群眾組織的贊助,尤其要擴大反對中國空前的白色恐怖之宣傳。

二十二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完全接受共產國際第九次擴大會議對于中國問題決議案,而且是本決議案的基礎,這兩議決案應同時為這一時期決定一切政策的方針。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阳县| 新干县| 泰州市| 江阴市| 凤翔县| 海阳市| 呼和浩特市| 托克托县| 沧州市| 德兴市| 镇江市| 阜新| 崇礼县| 迁西县| 河西区| 鄂尔多斯市| 克东县| 包头市| 杭锦旗| 黄石市| 静海县| 尼玛县| 普定县| 蚌埠市| 文昌市| 香河县| 松滋市| 进贤县| 仁布县| 墨脱县| 汝阳县| 肥城市| 尼木县| 璧山县| 忻城县| 广安市| 册亨县| 临澧县| 白山市| 浦北县| 东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