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鑒紀事本末(套裝共19冊)
- 柏楊
- 5405字
- 2020-08-04 17:40:46
秦國變法
一、嬴渠梁強勢改革
前三六二年,秦國(首府櫟陽〔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國君(二十四任獻公)嬴師隰逝世,兒子嬴渠梁(二十五任)繼位,是為孝公。嬴渠梁本年二十一歲。這個時候,黃河和華山(陜西省華陰市南)以東,有六個強國(齊國〔首府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區〕、韓國〔首府新鄭,河南省新鄭市〕、趙國〔首府邯鄲,河北省邯鄲市〕、魏國〔首府安邑,山西省夏縣〕、燕國〔首府薊城,北京市〕、楚王國〔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縣〕)。淮河、泗水之間的小封國還有十余國。楚王國、魏國都跟秦國接壤。魏國為了防御秦國,從鄭縣(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沿著洛河(縱貫陜西省中部,在陜西省大荔縣東南注入渭河),直到上郡(陜西省榆林市東南魚河鎮),修筑長城。楚王國自漢中(陜西省漢中市),經巴城(重慶市),南到黔中(湖南省沅陵縣),分別擁有廣大領土,都把秦國看作落后地區的少數民族部落,中國境內各種國際會議,一向拒絕秦國參加。這種歧視使嬴渠梁深感羞辱,決心整頓內政,提高文化水準,追求強大。
前三六一年,秦國國君(二十五任孝公)嬴渠梁公布《招賢令》:“從前我們的國君穆公(九任嬴任好),在岐山(陜西省岐山縣東北)、雍縣(陜西省鳳翔縣),勵精圖治。東方與晉國以黃河為界,協助他們,削平內亂。西方稱霸夷狄,地廣千里,天子封為盟主,封國國君們都來祝賀,開辟后世萬年基業。不幸一連串出現不肖的國君,如厲公(十七任嬴刺)、躁公(十八任,名不詳)、簡公(二十一任嬴悼子)、出公(二十三任,名不詳),國家動亂,無力顧及外事。于是,晉國占領我祖先的河西領土(陜西省合陽縣、大荔縣一帶,魏長城至黃河之間),使我們丟丑。我父親獻公(二十四任嬴師隰)即位,把首府遷到櫟陽(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準備東征,收復失地,復興當年聲勢。可惜壯志未遂,即與世長辭,每一思及,萬分痛心。現在我們公開征聘賢才,無論是本國人民,或外國賓客,只要有謀略可以使秦國強大,我愿任命他當高官,分封采邑。”衛國(首府濮陽〔河南省濮陽市〕)貴族公孫鞅,聽到消息,西行投奔。
二、公孫鞅
公孫鞅,是衛國國君庶子的后裔(劉原父說:“父為國君稱公子,祖為國君稱公孫。”此時的衛國國君是衛進,共在位三十年,而本年才繼位二年,常情推斷,不應有這么大的孫兒),研究法律,愛好秩序,篤信法家學派學說,遂成為法家學派巨子。在魏國(首府安邑〔山西省夏縣〕)宰相府充當一名職員,宰相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干,正準備推薦,卻害病臥床,魏國國君(三任)魏罃(原文稱魏罃為“惠王”,事實上,此時他仍是國君),前往探病,見公叔痤奄奄一息,十分悲痛,說:“人夭壽有命,誰能不死?然而你大去之后,國家大事,我跟誰磋商?”公叔痤說:“我的隨從官(中庶子)公孫鞅,年紀雖輕,卻胸有奇才,盼望你能信任他,把國家交給他治理。”魏罃大吃一驚,把國家交給一個從不認識而又地位卑微的年輕人,對這突然而來的建議,他無法消化。公叔痤接著說:“如果你不能用他,那么,請馬上把他殺掉,別教他離境,否則投奔別的國家,魏國必有后患。”聽到公叔痤又要他殺人的話,魏罃又是一呆,只好支吾幾句,起身告辭。公叔痤把公孫鞅找來,道歉說:“對不起,我是國家宰相,必須以國家的利益為前提,所以先勸領袖或用你,或殺你。然后再告訴你,請你快點逃走!”公孫鞅說:“領袖既不能聽你的話用我,又怎么能聽你的話殺我?”魏罃出了宰相府之后,對左右說:“宰相病勢沉重,已語無倫次,一會兒教我用公孫鞅當宰相,一會又教我把公孫鞅殺掉,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在說什么。”
公元前四世紀·前三六二年 秦國與各鄰國形勢

公孫鞅既到秦國,透過寵臣景監的推薦,晉見嬴渠梁,提出富國強兵的具體方案,嬴渠梁喜出望外,要求公孫鞅負責執行。
三、變法內容
秦國公孫鞅既獲得國君(二十五任孝公)嬴渠梁的絕對信任,準備大刀闊斧變法革新,在意料中的,立即受到既得利益的貴族們的反對。公孫鞅對嬴渠梁說:“就普通人而言,面對一項重要突破,開始時他不可能會熱心投入。可是等到豐富的成果呈現出來,他一定歡天喜地。真正有高貴品格的人,絕不隨波逐流,建立不世功業的人,也絕不去征求每一個人的意見。所以,圣人們認為,只要可以使國家獲益,不一定要遵守傳統。”高級官員甘龍表示異議說:“恐怕不見得,遵循傳統的風俗習慣,依照傳統的法令規章,處理國事,官員們可以勝任愉快,人民也不致騷動。”公孫鞅說:“普通人習慣于他們所習慣的那種生活方式,而專家學者們的見解,又往往局限于他自己專業的那個狹小的知識領域。這兩種人,叫他們在自己的位置上,遵照規定,處理刻板事務,是上等人選。但不能跟他們討論大計方針、政綱政策。智慧的人指出方向,平凡的人實踐執行,賢明的人變法改革,庸碌的人牢牢抱住現狀,死也不放。”嬴渠梁毅然說:“我聽你的。”授給公孫鞅第十一級官左庶長(秦國官階共二十級:最高一級“徹侯”、二級“關內侯”、三級“大庶長”、四級“駟車庶長”、五級“大上造”〔大良造〕、六級“少上造”、七級“右更”、八級“中更”、九級“左更”、十級“右庶長”、十一級“左庶長”、十二級“五大夫”、十三級“公乘”、十四級“公大夫”、十五級“官大夫”、十六級“大夫”、十七級“不更”、十八級“簪裊”、十九級“上造”、最低二十級“公士”。自三級“大庶長”到十一級“左庶長”比九部部長。十二級“五大夫”到十六級“大夫”,都是軍中文職人員。十七級“不更”到最低二十級“公士”,都是士卒)。
公孫鞅變法內容是:組織民眾,十家編成一組,互相監督,一家有罪,九家連坐。鼓勵告密,檢舉犯罪的告密者,跟疆場上殺敵同一功勛。知情不報或掩護犯罪的,跟陣前降敵者同一處罰。建立軍功的,依照等級,接受上賞。不訴諸政府而自相斗毆的,按情節輕重處分。在自己專業的崗位上,努力工作,農夫農婦,從事耕種紡織,而有超額生產的,免除他們的賦稅。從事蠅頭小利的商人工匠,因懶惰而陷于貧窮的,全家沒收,男當奴隸、女當婢仆。皇親國戚,如果不在戰場上獻身,一律排除于皇親國戚之外。爵位官級,有一定的高下尊卑和一定的升遷順序,分配給跟身份相當的田莊、奴仆婢女和衣服器物。對國家有功勛的,賜給他榮耀。沒有功勛的富有人家,即令錢再多,也沒有光彩。
公孫鞅考慮到變法命令頒布之后,人民不相信它是真的,可能無法推行。于是,在首府櫟陽(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南市,豎立一根三丈長的木桿,宣稱:誰要把它移置到北門,就給他二百四十兩黃金(十金)的報酬。對這項告示,大家感覺荒唐得離譜,所以沒有人去碰它。公孫鞅接著增加賞額:“給他一千二百兩。”有個家伙想,反正沒有什么損失,就把它從南市拿到北門。公孫鞅真的立刻付給他一千二百兩。于是,下令變法。
變法開始后一年有余,秦國各地人民紛紛前往首府櫟陽,向政府控訴新法弊端,控訴者達數千人。正在民怨沸騰、輿論嘩然時,太子嬴駟觸犯新法,這是變法成敗的關鍵,也是秦國興衰的關鍵,全國人都屏聲靜息,嚴密注視公孫鞅的反應。公孫鞅態度堅決,說:“法令所以喪失尊嚴,主要的是高階層權勢人物破壞它。太子是王儲,也是國君的合法繼承人,不能使他接受刑罰,但那些有責任教導太子應當守法的人,必須承擔責任。”于是逮捕太子的師傅嬴虔,割去鼻子(劓刑);又逮捕皇家教師公孫賈,在臉上刺字(黥刑)。雷霆般的措施,使全國震懾。第二天開始,秦國人立刻守法唯謹,再沒有人敢憑借財富或權勢行險僥幸。十年之間,秦國一躍而成為現代化的國家,路上沒有小偷,山上沒有強盜,不小心遺失了東西,也沒有人去撿。人民勇于從軍作戰,不再自相械斗。村落城鎮,一派清平。當初攻擊變法的一些人,轉過來贊揚變法。公孫鞅說:“他們正是亂法小民。”全都放逐到荒遠邊陲。從此,秦國人民沒有人敢討論政治。
前三五〇年,秦國公孫鞅在咸陽筑城,并興建宮殿。秦政府遂自櫟陽(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遷都到此。
公孫鞅下令:嚴禁人民父母兄弟姐妹兒媳同住一室(中國北方天寒,冬天賴火炕取暖,一家男女老幼,擠在一個大炕上睡覺),把若干村落集結成為一縣,縣設縣長(令)、主任秘書(丞),經組合后,秦國共有三十一縣。廢除井田制度,鏟除阡陌。制定新的度量衡,統一全國斗、斛、丈、尺。
前三四八年,秦國(首府咸陽〔陜西省咸陽市〕)公孫鞅頒布新賦稅法,即日實行。
四、擊敗魏國
前三四〇年,秦國公孫鞅告訴國君嬴渠梁說:“秦國跟魏國(首府安邑〔山西省夏縣〕),互相是對方的心腹之患,如果魏國不能并吞秦國,那么,秦國就會并吞魏國,原因何在?在于魏國過于強大,它位于萬山(指山西省南部諸山)之西,首府建于安邑(山西省夏縣),西面跟秦國以黃河為界,東面獨占山東(崤山以東)的利益。強盛的時候,向西侵略秦國,衰弱的時候,東方廣漠平原,由它享受。幸而秦國托天之福,由你主持國政,國勢蒸蒸日上。魏國(首府安邑)卻連年被齊國(首府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區〕)擊敗,尾巴國們紛紛脫離。我們最好利用這個時機,向它進攻。魏國新敗之余,必然不能支持,它唯一的一條路只有把首府向東遷移,那么秦國橫跨黃河,憑借山川形勢,可以控制東方的廣大封國群,這是天子大業。”嬴渠梁怦然心動,下令公孫鞅向魏國發動攻擊。
魏國任命貴族魏卬率領大軍抵御。
兩國兵團分別進入戰場,各就戰斗位置。公孫鞅派人送一封信給魏卬,信上說:“從前,我在魏國的時候,我們是好朋友,而今我們卻成了敵對的兩軍統帥,雖然是奉國君的嚴令,但我內心并不愿掀起這場戰爭。我盼望跟你見面談談,用和平的手段,來解決兩國之間的糾紛,然后舉杯痛飲,各自班師,使兩國人民都得平安。”魏卬認為合情合理,親自出席會議。二人相見,把臂言歡,指天盟誓:兩國永為兄弟之國。可是等盟誓既畢,共同參加酒會時,就在盛大的筵席上,公孫鞅發動伏兵,生擒魏卬,秦軍乘勢向魏軍攻擊,魏軍崩潰。
魏國國君(三任)魏罃得到報告,心膽俱裂,派使節到秦國表示愿獻出河西地區(黃河西岸,陜西省東部),請求和解。魏國的河西既失,黃河險要,為兩國共有,首府安邑(山西省夏縣)完全暴露,只好遷都大梁(河南省開封市)。魏罃嘆息說:“我恨我不聽公叔痤的話。”
五、論功行戮
前三三八年,秦國國君(二十五任孝公)嬴渠梁逝世,子嬴駟繼位(二十六任)。公孫鞅的后臺既倒,立刻就被厄運抓住。被公孫鞅割掉鼻子的太子師傅嬴虔的黨徒,檢舉公孫鞅陰謀叛變(“誣以謀反”模式),嬴駟下令逮捕。公孫鞅倉促逃亡,投奔魏國(首府大梁〔河南省開封市〕),魏國拒絕入境,把他遣返秦國。公孫鞅回到商(陜西省丹鳳縣)、於(河南省西峽縣),集結他的黨徒和民兵,北上攻擊鄭縣(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秦國政府派大軍迎戰,把公孫鞅生擒,用五馬分尸(車裂)的酷刑,把他處死,公孫鞅的家屬,無論男女老幼,全部誅殺。
最初,公孫鞅擔任宰相,刻薄殘忍,曾經在渭水岸上審理訴訟,立判立決,殺人無數,渭水都成了一條血河。十年宰相,怨恨他的人日益增多。他的好友趙良前來求見,公孫鞅問他說:“你看我治理秦國,比百里奚如何?”趙良說:“一千人俯首聽命,不如一個人敢于表示異議,如果你承諾不殺我,我可以直言無隱。”公孫鞅承諾,趙良說:“百里奚,不過楚王國(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縣〕)一個微賤的奴仆逃犯(百里奚,公元前七世紀虞國〔山西省平陸縣〕人,晉國〔首府翼城,山西省翼城縣〕滅虞國后,俘虜百里奚。當晉國國君〔十九任獻公〕姬詭諸,把女兒伯姬,嫁給秦國〔首府雍縣,陜西省鳳翔縣〕國君〔九任穆公〕嬴任好時,把百里奚當作陪嫁侍從。百里奚不甘屈辱,伺機逃亡,逃到楚王國的宛城〔河南省南陽市〕,被以打獵為生的山地人捉住,命他養牛。嬴任好早就仰慕百里奚的才能,得到消息,打算重價把他贖回,恐楚王國留下自用,就以索取“逃媵”〔媵,陪嫁〕名義,用五張黑羊皮交換。然后任命他擔任高級國務官〔上大夫〕,世稱“五羖大夫”),嬴任好把他從牧牛的卑賤地位,擢升到萬人之上,秦國國境之內,除了國君,沒有人比他更有權勢。當宰相僅六七年,卻向東攻擊鄭國,取得勝利。晉國一連三任的國君,都由他選任(二十二任惠公姬夷吾、二十三任懷公姬圉、二十四任文公姬重耳),并至少有一次使楚王國免于災難(史跡不詳。《左傳》前六三二年,晉軍在城濮〔山東省鄄城縣西南〕大敗楚軍,嬴任好叫斗克回楚王國,謀求和解。或許指此)。百里奚當宰相,雖疲倦也不坐車(古時乘車,是站在車上。只有一種特制的“安車”,才可以坐。“安車”專供老弱婦女病人和貴族之用),雖炎夏盛暑,在車上也沒有遮蓋。到各處視察,從來不帶一大群侍從前呼后擁,戒備森嚴。百里奚去世,秦國男女失聲痛哭,孩子停止歌唱,農婦停止搗米。而你,卻恰恰相反,開始的時候,由于國君寵信景監的介紹,這種進身的辦法,已不受人尊重。掌握權柄之后,欺凌貴族,殘害人民。嬴虔閉門不出,已八年之久。而你又殺祝歡(史跡不詳),又用黥刑對付公孫賈。《詩經》上說:‘得人者興,失人者崩。’你干的這些事,可不能算是得人。而且,你每次出門,一大串警車在后押陣,雄壯武士在左右保護。侍衛人員,全副武裝,箭上弦,刀出鞘,夾道奔馳。這些派頭排場,沒有準備好,你就寧可待在家里。《書經》說:‘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你干的這些事,可不能算是恃德。你的富貴跟早上的露珠一樣,霎時間就會化為烏有。可是,你不但不醒悟,反而貪圖商、於的富庶,獨霸秦國政府,培養人民的憤怒。一旦國君嬴渠梁死掉,秦國用什么方法對付你,恐怕不能想象。”公孫鞅不認為如此,五個月后,巨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