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讀書之重要,讀書之快樂,盡人皆知。
讀何種書,如何讀書,各有不同。
讀了書又如何,如何作想,如何踐行,就更難盡言了……
于是,有了“讀書札記”。
形成了文,編成了書。這緣于《中國醫學論壇報》田青、劉金兩位編輯之約,在該報為我開辟一個“專欄”,內容要求不限于專業,也不限于醫學。正合我意,一拍即合。
我之所以愿意、敢于承擔“任務”,是由于我的確喜歡讀書,讀了不少書,而且讀得比較雜。再者,我的記憶力不錯,雖不能說“過目不忘”,卻也大致可以銘記于心。此外,我還有一個不錯的習慣,就是好的書、好的文,總會有個筆記,用于擇文摘記,可查可想可回味,可思可量可書文。最后則是我也愿意寫點東西,舞文弄墨是我的一個愛好。
但要為專欄寫作也并非易事。一則,每篇一兩千的文字應該有點意思、有點思想。二則,要連續不輟,不能“斷頓”,這無疑給自己套上了一個“枷鎖”。我有點寫專欄文章的經驗,至少有五六篇以上的成文積累后才敢“剪彩”,并保證每周一兩篇的供文。所以,從我和《中國醫學論壇報》編輯策劃到正式“開張”,用了半年多的時間!
札記寫什么,寫札記為什么?在我的札記里,我想要表達的是:
其一,介紹一本書的主要內容(特點、要旨)。否則讀者不知道你下面講的源于何處、緣于何由。
其二,會有一個評論,是個推薦。當然要筆者認為這是一部好書,一部值得研讀的書。
其三,發表自己的感想,是為札記,也是“借題發揮”。這也是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思索與感悟、振奮與躊躇、悲喜與甘苦……
這些札記顯然不都是,或者大部分不是新近讀的書,是重新翻閱、復習我的“筆記”,演繹而成。也基本不會再去翻閱原著,或只是個別地核對一些內容。所以,動起筆來,也還輕松。費神的是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但這也是讀書之樂,讀書之苦;這也是寫作之樂,寫作之苦。
當然,應該感謝三聯書店慨然接受出版,這是我在三聯出的第三本書了。
好書共欣賞,札記同分享。
郎景和
2019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