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張德讓

張涌博士從本科到研究生在安徽師范大學求學十載,篳路藍縷,玉汝于成。本書是他對李提摩太西學著譯的專題研究成果,是傳教士翻譯的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個案研究,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學術故事,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樂善好施的傳教士、縱橫捭闔的政客、博學多產的學者。全書概括了李提摩太在華45年的輝煌成就,尤其聚焦其主筆《時報》時期和執掌廣學會并利用會刊《萬國公報》進行的西學著譯,包括他西學著譯的歷史背景、階段歷程、模式語言、主題內容和影響評價等,體現了張涌在學術上的明察秋毫,博學善思,自成體系。全書概念清晰,如西學與新學、著譯與譯述、晚清傳教士等,同時視野開闊,文獻豐富,梳理細致,剖析了李提摩太西學著譯對晚清歷史進程和文化轉型影響最深的三大主題:政治維新思想、經濟圖強理念、教育革新意識,提煉出了李提摩太西學著譯中“西譯中述”的模式、涵化嬗變的語言特征、文以載道的文章學翻譯理念等,為進一步研究李提摩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世紀90年代以來,翻譯研究的跨學科特色越來越突顯。本書研究正是翻譯學和歷史學的有機結合。張涌既有英語專業、翻譯學理論的扎實基礎,攻讀博士學位又選擇了中西文化交流史,努力將兩個學科的專業素養融合到李提摩太西學著譯的研究中,可謂自然天成。全書搜集梳理了李提摩太西學著譯的眾多文本及國內外豐富的研究資料,文獻綜述反映了作者比較扎實的文獻查找、鑒別和利用的能力,體現了較好的學術積淀和問題意識。全書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恰當,立足文本本身,有機結合翻譯學、歷史學、傳播學、宗教學和社會學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對李提摩太西學著譯進行專題研究,在翻譯界難能可貴。全書以史論譯,以譯襯史,史論相輝,盡可能從正面客觀地考察李提摩太“以學輔教”對晚清社會的積極影響,充分肯定了李提摩太譯介傳播西學,宣傳變法革新,為晚清危局下的救國圖強建言獻策。全書既贊賞李提摩太作為旁觀者的合理洞悉,對晚清社會變革、歷史進程、文化轉型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貢獻巨大,包括語體上催生了國人“白話運動”的萌芽等,也坦言李提摩太人生立場與價值取向的先天局限性,導致其西學著譯中的宗教化誤釋和殖民化誤導。

李提摩太集傳教士、學者與政客于一身,在從事本職使命的同時積極參與世俗事務,倡導“以學輔教”的文化適應路線,著書立說,西學東漸,成果豐碩,影響深遠,在中國晚清翻譯史上自然占有重要一席。但近代翻譯史對這類人物的專題性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為后續李提摩太翻譯研究以及整個傳教士群體的翻譯研究都有借鑒價值,對拓寬翻譯史研究路徑有參考意義。在晚清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舞臺上,這群金發碧眼的外國人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他們的西學著譯對中國近代歷史面貌和進程的影響可謂淪肌浹髓,如果能對他們進行深入的個案研究,傳教士翻譯這一線索將越來越明晰。微觀上有助于梳理他們的思想、譯論、翻譯策略與方法、翻譯特色、社會影響等;宏觀上有助于揭示一條不同于本土視角的發展路徑,豐富中國翻譯史研究,推進晚清西學研究。傳教士通過著譯進行中西文化交流過程的獨特性、多元性、開放性和包容性,為今天翻譯史研究留下了豐富的主題,因此本研究還有很多值得后續研究的課題。

中國翻譯史研究最近幾十年成果豐碩,但參照Holmes產品導向研究(product-oriented)、過程導向研究(process-oriented)、功能導向研究(function-oriented)三個方面的描寫研究來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產品導向研究來說,譯本細讀亟待加強,譯本對比描述相當缺乏;從過程導向研究來說,體現譯者心路歷程的各種文獻有待梳理,以增強實證;從功能導向研究來說,要增強翻譯與外部相關社會歷史因素的關系研究,以進行更為客觀的評價。這樣的“翻譯文化”描述研究對傳教士和中國士人的合譯來說更為復雜。張涌的《李提摩太西學著譯研究》一書,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由于敘述的需要,部分章節中的歷史文化背景介紹偏多,與李提摩太合作最多的蔡爾康的作用突顯不夠,同時,與同時代相關傳教士的對照研究也有所欠缺,不過這些并不影響我對本研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也期待張涌博士結合學界最新研究成果與更多文本細讀,把該研究繼續深入下去,爭取有新的成果。

是為序。

2018年3月30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济纳旗| 常州市| 阳泉市| 新建县| 邵阳市| 达州市| 英山县| 德兴市| 泰宁县| 和龙市| 南昌市| 贵定县| 盐亭县| 梅河口市| 靖州| 绵阳市| 淳安县| 延川县| 石家庄市| 曲周县| 陆河县| 东城区| 囊谦县| 永康市| 自贡市| 西城区| 金华市| 丁青县| 闻喜县| 中阳县| 醴陵市| 佛坪县| 牟定县| 成安县| 斗六市| 哈尔滨市| 岑溪市| 扶绥县| 宁远县| 新蔡县|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