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文德奇觀半邊月

賽項:2010年南京市第二屆導游大賽

選手:王穎(二等獎)

選送:秦淮區旅游局

我平時工作的地點,就在秦淮河的泮池碼頭,在這條美麗的河上最吸引我的就是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橋了。

說到橋,不管是古代的木橋、石橋,還是現代的立交橋、高架橋,在我們這片集現代與傳統為一身的中華大地上,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隨處可見的。

自古造橋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跨水的交通問題,以便行人和運輸工具在橋上暢通無阻。然而有一座橋,它不僅為咽喉要道,緩解了交通,更是一道迷人的風景。它曾經吸引了無數游人來此探奇攬勝。

“天涯羈旅客,此夜共嬋娟;底事秦淮水,不為人月圓。”當年清代杰出的文學家吳敬梓寓居秦淮,曾在這里看到了半邊月的奇觀。這就是位于秦淮風光帶核心景區的文德橋。

文德橋坐落在夫子廟泮池西側,是橫跨內秦淮河的南北要道。橋長25米,寬7米。據史載,該橋最早建于六朝時期,當時為木板浮橋,是秦淮河上著名的二十四航之一。明代為石墩木架橋,橋墩呈船形。到了現在,它是一座漢白玉石橋。該橋因緊靠著東南第一學——明德堂,和南京文廟,取“文以載德”和“文章道德圣人地”,定名為“文德橋”。

由于這座橋建于正南北向,處于日晷的子午線上,因此每年陰歷的十一月十五子夜時分,來到文德橋上憑欄俯視,月亮當空,投影水中,明月如鏡,清純似玉,自顧之時便可看到文德橋東西兩側各有一半的月牙,神奇至極令人驚嘆!這一奇觀與無錫錫惠公園的二泉映月、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并稱為三大奇觀。

“秦淮風景勝姑蘇,幾許煙波入畫圖;但得山真兼水秀,明月何處不西湖。”西湖、瘦西湖的橋和月曾經讓無數的文人墨客流連忘返,我相信,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秦淮的文德分月必將吸引更多的文人墨客賦予更多的詩情畫意。

關鍵詞點擊

1.子午線

子午線也稱經線,是地球上連接兩極的線,表示南北方向。它和緯線一樣是人類為度量方便而假設出來的輔助線,定義為地球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大圓線上的半圓弧。每一根經線都有其相對應的數值,稱為經度,指示東西位置。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位置都可以用一條經線和緯線的交叉點來表示。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希臘學者埃拉托斯特尼是世界上最早準確計算出子午線長度的人。1881年10月1日,國際子午線會議在美國華盛頓召開。至此,本初子午線、世界時等最終得以確立。

2.秦淮河二十四航

秦淮河,長江下游的一條重要支流,橫貫于南京腹地,被南京人稱為“母親河”。其河水在南京城壕分為內外二流。流經城壕的繞城入江,為護城河,稱外秦淮。流入城內的,從東水關入城,西水關出城,稱內秦淮。內秦淮全長五公里,號稱“十里秦淮”,也是秦淮風光帶精華之所在。

唐朝以前,南京就有二十四航之說,其實就是橋,只是當時將橋稱作“航”或“渡”,且全部都是浮航,內秦淮河上有名的就是桃葉渡、長樂渡、驃騎航(來燕橋附近)、朱雀航(如今的鎮淮橋),具體位置和規模可能已經無從考證,但作為秦淮歷史,與那些描述二十四航的詩句,諸如:“秦淮二十四浮航,何似高高作虹梁”、“二十四航春水漲,不知何處綠楊多”、“二十四航關不住,秦淮依舊兩回潮”,依舊值得后人知曉和流傳。

知識拓展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疏浚西湖時所創設(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湖中三座石塔,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確實難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三潭印月島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風景秀麗、景色清幽,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俯瞰整個小瀛洲猶如一個碩大的“田”字。小瀛洲上有開網亭、九獅石、閑放臺、迎翠軒、我心相印亭等園林建筑點綴其間。

島上綠樹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園林富于空間層次變化,造成“湖中湖”、“島中島”、“園中園”的境界。岸上金桂婆娑,柳綠花明,與雕欄畫棟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園中有園、曲回多變、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園的藝術特色。人民幣一元紙幣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見三潭印月在我國風景名勝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文德橋 泮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洞县| 祁阳县| 安化县| 夹江县| 榆林市| 靖边县| 潮州市| 海丰县| 桂林市| 海安县| 黑龙江省| 广饶县| 新邵县| 会昌县| 永嘉县| 古浪县| 自治县| 保山市| 宁国市| 龙泉市| 阿合奇县| 武安市| 濉溪县| 昂仁县| 揭东县| 庆阳市| 武义县| 化州市| 香港 | 吴桥县| 景谷| 肇州县| 纳雍县| 富川| 讷河市| 吉首市| 安康市| 碌曲县| 凤阳县| 婺源县|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