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本書導航
- 聊齋志異(部編版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名著書系)
- (清)蒲松齡
- 426字
- 2020-07-28 17:17:20
● 認識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淄川(今山東淄博)人。他出身于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的成績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此后卻屢試不中。72歲時補了歲貢生。他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逸事,吸取其創作營養,又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創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除《聊齋志異》外,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被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
● 藝術特色
《聊齋志異》代表了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其藝術特色表現在:
1.形式上兼采眾體之長,“用傳奇法,而以志怪”,即用唐人傳奇的創作精神和手法寫志怪小說。
2.豐美的情節藝術。故事情節不僅起伏變化,更增加了對人物所處環境、行動狀況、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
3.小說的詩化傾向。小說敘事中運用詩句,情節和人物意象化,寄寓著詩一般含蓄朦朧的內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