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的8堂思維導圖課
- 姬廣亮
- 1912字
- 2020-08-05 16:47:36
“天才筆記”思維導圖的誕生
思維導圖因其應用廣泛,又被形象地稱為“大腦瑞士軍刀”。它是一種將我們大腦中抽象的思考過程通過“圖文并茂”的發散結構形象化地展現在一張白紙上的筆記方法。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思維導圖也是實現全腦開發非常簡單、有效的工具。
20世紀90年代,曾經有一本叫作《學習的革命》的書風靡一時。書中用大量篇幅介紹了思維導圖這一行之有效的學習工具———一個好像大樹的枝杈、有著五顏六色的符號和文字的圖文筆記。
圖2-1 東尼·博贊先生在用思維導圖進行自我介紹
思維導圖的發明者是英國人東尼·博贊教授。博贊先生1942年生于英國倫敦,是英國大腦基金會總裁,世界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他曾因幫助查爾斯王子提高記憶力而被譽為英國的“記憶力之父”。他又因發明“思維導圖”這一簡單易學的思維工具而聞名世界,被譽為“世界大腦先生”。同時,他還是有“腦力奧運會”之稱的世界腦力錦標賽的發起人。他所引領的“大腦革命”正在席卷全球。
東尼·博贊很小的時候,非常喜歡學習和記筆記。然而十幾歲時,他的成績卻變得一團糟。他像身邊的很多孩子一樣,開始討厭與學習有關的一切事情,特別是寫作業和記筆記。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筆記越多,他的學習成績和記憶力反而越差。為了改善這種糟糕的狀況,他開始在關鍵的詞語和句子下面畫上紅線,并將重要的知識點畫上方框。他的記憶力竟然奇跡般地提高了。
盡管如此,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東尼·博贊依然被記憶和考試的難題困擾著。就在那時,他開始被希臘人所吸引,因為他知道,希臘人曾經發明了一套記憶法,能幫助人們快速準確地記住很多事情。他通過學習記憶法發現,希臘人的這種記憶方式充分調動了大腦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而且這正是他的筆記所缺乏的!這一發現,讓他非常興奮。
看到其他人都在單色、枯燥的傳統筆記中痛苦掙扎,他決心一定要依靠自己全新的筆記方式掙脫出來。這一想法,為他日后發明思維導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么隨波逐流,要么逆流而上,他選擇了后者。
在經歷了大量的筆記實踐之后,他漸漸意識到,人類的大腦需要通過一種全新的筆記方式或思維訓練工具,用以清除頭腦中巨大的學習障礙。于是,他開始去尋找一種思維工具。
東尼·博贊大學二年級那年,有一天他興沖沖地來到學校圖書館,問圖書管理員,在哪兒可以找到一本講解如何高效使用大腦的書。圖書管理員立即建議他去醫學圖書專區。博贊跟她解釋說:“我不是要給大腦做手術,只是想知道如何能夠更高效地使用大腦。”那位漂亮的女管理員很客氣地對他說,沒有此類的書籍。于是,他十分驚奇地離開了圖書館。
不過,那天他走出圖書館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找不到所需要的書,表面上看起來是件壞事,實際上反倒是件好事。因為,如果沒有這類的書籍,那他就正好找到一個研究的冷門,而且這個領域非常重要。
于是,他開始學習心理學、大腦神經生理學、神經語言學、助記法、感知理論、創造性思維和腦科學。他漸漸地發現:如果讓人類大腦的各個功能彼此協同工作,而不是彼此分開,其工作效率將會更高。
可是,又有誰知道,1971年東尼·博贊還是一個每天只掙10英鎊的落魄青年。20世紀70年代初期,博贊以兼職教師的身份開始了思維導圖的推廣事業,他專教一些被認為是“不良少年”“落后生”“問題少年”的學生,而且教學效果非常明顯。令博贊沒有料到的是他的家教事業發展得十分迅速。于是他開始出版書籍、上電視,讓更多的人了解思維導圖。
其間,一個令博贊的事業發生轉折的機會出現在他的面前。博贊的思維導圖在學習領域的成就引起了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關注,他們預約博贊做一個10分鐘的節目。但在節目就要開始錄制時,BBC方面卻臨時改變了計劃。一個工作人員走出來,跟他解釋說:由于節目調整,我們只能給你兩分鐘的時間,你的學生將不能發言。博贊回應他們說:如果你們要找馬戲團表演,到大街上去找,我不是演馬戲的,我講的是人類的大腦,如果你不給我10分鐘的時間來講人的大腦,我就離開。
然而,巧合的是,去錄制節目的博贊的學生正是BBC的工作人員。于是,他把博贊介紹給了BBC的總編。沒多久,博贊得到一個錄制30分鐘節目的機會,在策劃會上博贊畫了一幅有關節目制作的思維導圖。BBC的負責人看著這幅思維導圖說:“我說,年輕人,這張思維導圖的內容應該能做10期節目。”“是的,先生。”博贊回答。BBC負責人堅定地說:“非常好!就做10期節目。”
之后,博贊與他的思維導圖開始風靡全球!英國著名的《泰晤士報》曾經評價:“東尼·博贊讓人類重新認識大腦,如同斯蒂芬·霍金讓人類重新認識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