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長手記
- 孫國富
- 2166字
- 2020-08-05 16:33:43
19.4歲了,你要開始學會自己過馬路
1999年2月初,妻子要去哈爾濱開會,于是我就在北京等她,好一起去看冰燈。等到從哈爾濱回到太原的時候,已經快過春節了。幼兒園也放假了,每天我陪著兒子看書玩耍,太陽暖和的時候,我們還下樓踢踢球。得空就去附近的商場超市置辦些年貨。
這一天,天氣晴好,風也不大,我帶著兒子去馬路對面的小商品市場買春聯。
從兒子3歲起,我們就鼓勵他自己多走路,如果是在便道上,還經常有意識地放開他的手,讓他獨立行走,只是在過馬路的時候才抱著他,而且一定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在他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阿姨就教了他們“紅燈停,綠燈行,黃燈見了等一等。”
小商品市場就在我們大院門口的馬路對面,但我們每次去那里,都是從院門出來往右走幾十米到十字路口再沿著斑馬線過馬路。經常能看到有些行人,甚至還有人帶著孩子在院門口橫穿馬路,我們就告訴兒子那是很危險的行為,過馬路一定要走斑馬線,并且一定要等綠燈亮了再走。我們一貫以為,上學排隊和走路遵守交通規則是孩子建立規則感的最早體驗,父母和老師的表率作用至關重要,如果大人說一套做一套,孩子就會無所適從。
“爸爸,咱們該過馬路了。”走到十字路口,兒子抬起頭對我說。他還張開了雙臂,要我抱著他走人行橫道。
“尨尨,你已經4歲了,應該學著自己過馬路。”我覺得孩子越早學會安全地過馬路對他越好,于是用激將的方式鼓勵他,“你敢不敢啊?”
“爸爸,我敢!可是有那么多的汽車呢。”兒子先是信心十足,接著又表現出幾分猶豫。
“你一會兒跟在爸爸旁邊啊,”我蹲下來,摟著他的后背,指著左側說,“過馬路的時候先看左邊,如果沒有汽車和自行車過來,咱們就先走到馬路中間。”
“如果有汽車過來呢?”兒子正是喜歡提問的年齡。
“那咱們先等汽車過去再走。”我耐心地回答。
“哦。”兒子明白了第一步。
“而且過馬路的時候,要走快些,但不能跑。”我接著跟兒子說。
“為什么呀?”兒子問我。
“因為一跑就容易碰到別人,而且汽車或者自行車也容易碰到咱們。”我解釋道。
“那我就快點走,不跑。”兒子明白了第二步。
“等走到馬路中間的時候,咱就停一停。”我接著講第三步。
“為什么呀?”這么大的孩子,簡直就是“十萬個為什么”。
“因為這時候,汽車和自行車開始從右邊過來了呀。”我指著右側對兒子說,“你看,紅綠燈另一邊,是不是從那邊過來了呀?”
“哦。”兒子答應道。
“所以我們應該在馬路中間停一停,如果右邊沒有汽車或自行車過來,再快速地走過去。”我接著解釋第四步。
“爸爸,我知道了。”兒子聽我解釋完,語氣堅定地說。
“那咱們一起走著過馬路吧?”我繼續試探兒子的信心。
“好。”兒子回答得干干脆脆。
“這樣啊,你先跟在我這邊,”我讓兒子在我右邊站好,“等到了馬路中間,你再站在我這邊。”我又讓兒子站在我左側。
“為什么呀?”兒子問道,不知道是出于習慣還是真的好奇。
“因為爸爸可以擋著你呀,如果有汽車或自行車過來,爸爸可以讓他們站住。”我給兒子打氣。
“爸爸我知道了,那咱們走吧?看,綠燈已經亮了。”兒子指著綠燈對我說。
于是我讓兒子站在我右邊,我用手輕輕地托著他的后腦勺,跟著他行走的步幅走到了馬路中間。然后跟他左右交換了位置,確定右側沒車后,又跟著他的步幅走到了馬路對面。在過馬路的過程中,我一邊走一邊繼續解釋剛才教給他的四個步驟。兒子一邊聽一邊跟著我走,身體緊貼著我的腿。
兒子快速地跨上馬路牙子,雙手舉起,像個奪冠的運動員一樣,自豪地說:“哦!我會過馬路嘍!爸爸我厲害不厲害?”
“你太厲害了!”我使勁地把他抱起來,轉了一個圈。
去小商品市場的便道上,兒子蹦蹦跳跳地走著,估計是為自己第一次成功地過馬路而感到興奮。
我們買好春聯,又挑選了幾樣小商品,便往家走了。
“爸爸,我還是自己過馬路吧。”到了十字路口,兒子又有些興奮起來。
“好啊,咱們應該怎么過呢?”我怕兒子把規則忘了,就讓他先溫習一下。
“等綠燈亮了以后,先看這邊,如果沒有車,就走到馬路中間停一停。”兒子指了指左邊說。
“尨尨真棒!然后呢?”我繼續問。
“然后,然后看右邊,如果沒車就走到馬路對面了。”兒子表達得很清楚。
“對了,那咱們走吧?過馬路的時候你教教我好不好?”我決定來個教學角色互換,以加深兒子的印象。
“現在不能走呢,是紅燈。”兒子指著紅燈,拉著我的手說,“等綠燈亮了再走。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對,等綠燈亮了你帶著爸爸過馬路好不好?”我停下即將邁出的步伐,對兒子說。
“好!”兒子信心十足地回答。
綠燈亮了以后,我讓兒子走在我前面半步,用手輕輕地拉著他的上衣領子,跟著他踏上了斑馬線。在過馬路的時候,兒子一邊講解一邊帶著我走,我一邊拉著他的領子,一邊聽他的講解,安全地通過了十字路口。這一次兒子在我身邊并沒有像剛才那樣緊貼著我的腿,很顯然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心里的那一絲恐懼。
從這一天以后,每逢過馬路,我都讓兒子走在我的身邊,而不會再拉著他的手或者衣服了。直到兩年多以后兒子來北京上小學,我們看著他成功地過了幾次馬路以后,才放手讓他獨自過馬路,但還不忘提醒他盡量走人行天橋。這一切,都是為了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讓他早日獨立!
盧勤知心話
過馬路是要學習的。尨尨的爸爸很耐心地告訴孩子過馬路的口訣,并反復強調、練習,孩子就記住了,而且養成了“紅燈停、綠燈行”的好習慣。用心才能省心,教會孩子過馬路,父母就不用成天提心吊膽地擔心孩子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