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后,雨還是沒停,滴滴答答的順著樹葉落下來,花園里,空氣的確清新了很多。
但是,下的久了,便不覺得好了,倒是讓人生厭。
愁事原不可化開,封存在心底,但是這雨水卻將冰融化了,那種愁事的殺傷力,足以讓人倒下。
那時的她很感傷,特別是知道了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而后,又是“冷落清秋節”,以及之后來的種種詞。
詞句中的愁,真的是讓人淚目的,她也不知道為何,看著他寫了一首詞后,自己也跟著寫。
那是她的第一首并不完美的詞:
“雨絲飛舞,有人報、寒冬至。
青山腳下,陳酒碗里,淡酒微醇。
釀得酒香,清淡純馥相繞。無色但嬈。
另一種、得高雅。
碗中烈酒,橋頭故人,不做聲言。
寧靜古橋,夜下雨闌夢斷。”
他點頭,溫柔又不失嚴肅的說道:
“姑娘啊,太愁了不好。還有,以實際出發,這些,你都經歷過嗎?古橋說的很是有意境,但是,你有真的了解過嗎?咱現在的橋,你看了怕是愁不起哦。”
他執筆,寫上了一個題目,然又說道。
“古代的詩人詞人,他們的思維多多少少和我們有差異,類似于傷春悲秋。而以實際出發,能夠更好的讓我們抒發情感,而不會顯得生硬。適當的景物描寫中,可以加點意境元素,但不可太過刻意。懂了嗎?”
宋之青點了點頭,輕聲念出題目:“品令?雨絲飛舞。”
隨后,她又說道:“這不是很平常的題目嗎?如果我這詞要拿出去賣的話,文筆以及情感方面都是不驚人的,那只能在題目上動手腳啊!若是這個題目,絕對沒價值。”
宋之青說著的時候,還撐著下巴思考,隨后,她在另一張紙上寫下:“品令?難歡青山”。
“好像,也不大好啊!對不起,我又弄成現代文了。”
小姑娘一臉的不快樂,然后嘀嘀咕咕這兩句。
“好了,乖。這些小心思就藏起來了,詩詞中不需要這些。但你剛剛的那些話,適合考場作文。”
溫潤的模樣,溫柔的聲音。
當時的情景,當時的言語。
她沒想到,那成為了最后的懷思,那一夜的秋雨,“淋”著一個女孩,濕了她的心。
Tube it wind and rain, tube it sad, I just want to wait for you to come back!(管它風雨,管它悲涼,我只想等你回來)
第二天,雨還未停。她有些煩躁了,動筆寫文的心情都沒有了,所幸看會手機。
隨后,把對象移到筆記本電腦那。
她喜歡寫詞,然后就把備忘錄里記下的詞謄抄上去,編作一個文件夾,日后有機會便打印下來,名叫《零安》。
微博上的熱度超不多降了些,然后立刻沖上去的是一片文章:論宋之青的英策豪略。
各種招式分析,解釋的分毫不差,但是卻太過死板了,沒有意義。
就像是資料書,只不過分析的更透些。
殷微瀾是個好對手,但是,宋之青更推薦她去舉重。
這樣靈活的東西,不是說她不擅長,只是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