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金融學科發展
- 吳曉求
- 1180字
- 2020-07-31 10:02:26
主題報告
主題報告一
改革開放40年:中國金融的變革與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吳曉求
2017年,我們舉辦了第一屆金融學科年會,是完全封閉式的,只有人民大學的教師參加。2018年,我們邀請了包括李揚教授、宋敏教授等在內的幾位校外專家,還專門邀請了斯洛文尼亞原總統達尼洛?圖爾克先生和國家外管局副局長陸磊先生作午餐會演講。當然,主體還是人民大學金融學科的教授。
會前,靳諾書記問我,人民大學金融學科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我請張成思回答,成思回答得還算比較準確。劉偉校長也經常問我:“很多國際排名,為什么看不到人民大學金融學科?”關于這個問題,他實際上在兩三年前就問過了,對我刺激很大。我細細思考,首先,我還得說人民大學金融學科在中國高校中排名是第一的,這毋庸置疑,也無可爭議。人民大學金融學科有自己的優勢,其優勢是學科比較綜合,每一個研究領域都有學術涵養很高的教授,學科方向比較完整。同時,這個學術群體的理論功底、理論基礎是扎實的。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科有兩個問題比較明確:一是研究方法需要進一步改進,要有很好的計量;二是國際發表相對少了一點。目前,我們的國際發表與人民大學的學科地位不匹配。如果在這兩個方面作一些改進,人民大學的金融學科就會有更大的影響力。
為什么要開人民大學金融學科年會呢?就是要告訴在座的各位,我們的學術研究與國際是有差距的,我們要找到問題的重點和改進的方向。我們以后將形成這樣的慣例。
受大會組委會委托,我作一個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科年會的主題報告。我寫了一份6萬字的研究報告,在這里作簡要說明。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回顧總結中國金融的變革和發展非常重要,后面會有人專門談中國金融學的發展,特別是在隨后的圓桌論壇上,每位教授都會講金融學在中國的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應該說取得了人類發展歷史上的偉大成就。中國由改革開放前的貧窮、落后、封閉的國家,變成小康、進步、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市場化改革的推進,40年來,中國金融無論在規模、結構、業態,還是在功能、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中國金融已經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傳統、落后、帶有非常明顯計劃經濟痕跡的計劃金融,轉變成初具現代金融特征的市場化金融,中國金融開始具有大國金融的一些特征。金融結構的變化、市場化方向、技術性特征和國際化趨勢,應該說是未來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基本特征。
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金融的發展經驗、改革路徑和利弊得失,全面、客觀地分析和了解中國金融的現狀,應該說是進一步推動中國金融深化改革和全面開放的基本前提。我們要謀劃未來,要理性自信,首先要對金融的歷史和現狀有深刻的把握,同時要對未來金融發展的趨勢有深刻的洞察力。本著這樣一種想法,我對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金融的變革和發展作了一些梳理,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未來中國金融發展的戰略設想和改革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