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孽緣
- 攝政王的心間朱砂痣
- 蘇莫衾
- 2299字
- 2020-11-30 16:17:07
如若沒有記錯,當朝與蘇應之合為左右丞相的還有一人,便是阮府老爺阮逸群。
阮逸群有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其中大女兒是嫡女幾年前就進了宮,如今已是四宮之首的阮貴妃,剩下一個是庶出的小女兒,今年才滿十八——阮寧微。
一雙略帶驚訝的眸子跌進蘇瑾念的眼中,她愣了半晌,卻沒想到在自己這個看似有些木楞的大哥的面前,心中早就藏了一個人。
饒是如此想,心中縱然萬般困惑,也終是什么都沒有問出口。
她清楚,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們不再是童年無話不說的玩伴。
最后,她似思量許久,沖他淡淡笑著,“既然如此,大哥,我會我會幫你的。”
隔日,風和景明,倦陽破天荒的席卷枝頭。
臨近晌午,在秋山逗留辰間的眾人上了馬車,齊齊趕往距離秋山三十里外的皇帝行宮。
所有正三品以上的官員都三三兩兩聚集在行宮門口,蘇應之由著小廝扶身下車,便有官員圍攏過來,一口一個都是關于昨天蘇瑾念騎射比賽奪魁的賀喜。
蘇應之面上拱手作揖向他們致謝,心里正暗自腹誹,一群看笑話的小人。
行宮里有一處園子叫百花園,園里按照時節會載種不同品種的花,真可謂是四季花開不敗。
蘇家其余人跟著蘇應之一起走進殿中。
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孽緣,零星坐著的賓客中,陌染就是一眼看到了兀自噙著茶杯,悠閑自得的江珺卿,而他似注意到來自人群的目光,一個抬眸瞬時捕捉到夾在在眾人之間的蘇陌染。
陌染瞥他一眼,暗自偏頭,最后一幕余光瞅見,江珺卿朝著自己的方向舉起茶杯,嘴角噙著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
只因皇帝是在七夕女兒節出生,所以猶自重視女兒節,自從幼帝即位起,每年女兒節,都會邀三品以上的王宮貴胄聚集在秋山,賞玩三日。
第一日秋山騎射,山間賞花,第二日行宮一聚,吟詩把玩,第三日是各家自行安排,當然也有很多大臣選擇在這一日離開秋山,回洛陽京都。
不偏不倚,蘇應之選的位置剛好在江珺卿對面,而坐在身后的陌染只要往座上一抬眸,定能看見江珺卿的身影。
他仍舊不急不緩地端著茶杯,只不過嘴角的笑意愈發濃厚。
蘇應之和葛舒望坐在前面,而二房葉茴和蘇應蓉,以及蘇瑾念和陌染坐在身后。
一聲高呼輕輕然飄進眾人耳朵,下首所有人齊聲站起,向著上首的尚且稚嫩的面孔和仍舊年輕貌美的女子行禮作揖。
呼聲震天。
“臣參見皇上,太后娘娘,皇上萬歲,娘娘千歲!”
上首的男子五爪金龍黃袍一揮,夾雜著幾分孩音的高聲響起,“眾卿平身。”
有大臣為博君王一笑,專門從京都城外的地方請來戲班子,生旦凈丑,咿咿呀呀在臺上唱著,陌染自覺無趣,垂眸擺弄著案幾上的碗箸。
她似乎能感受到來自對面有些狂妄,有些不羈,更摻雜著一些熾烈的眼神。
然而她終究不為所動,腦海里不停晃過昨夜同蘇瑾念說過的話。
雖然她的確能想到法子,讓大哥娶到心愛的姑娘,可這也意味著公開同元太后劃清界限,如若這樣做構陷到蘇府也就罷了,反正遲早為了給秦懷若報仇,她也終有一天會和蘇府反目。
可如若明面上得罪太后,那豈不是給她留下對付自己的把柄,太后和攝政王還有其余幼帝兄弟們的勢力,可謂是如今的三足鼎立,如若她開罪太后,又不愿與攝政王為伍,那以后的路究竟會有多難走,她不可置否。
想到這,她目光流轉,逆著人流向后看去,她這個位子不遠不近,恰好能看見上首頭戴鳳冠,金織錦袍的女子。
二十六歲就能把持朝政五年的女子,她怎么小覷。
她想得過于專注,落下的眸光也逐顯熱烈,上首女子敏銳的偏頭,便正巧看見轉過頭去的蘇陌染。
同樣這一幕也被對面的攝政王江珺卿捕捉到。
一曲作罷,周遭響起如海潮般的叫好聲,陌染暗自垂眸看了眼腰間的香囊,又瞥了眼坐在斜后方兀自說笑的葉茴和蘇應蓉,淡淡抿茶。
此時皇帝站起身,雖個子尚未突顯,但周身渾然天成的王者氣質以及顏色明亮的袍子頓時吸引住眾人的目光。
座下有人驚訝,有人唏噓。
如往年一般,這個時候皇帝會手寫兩道題目,由太監總管揭曉,如若有人能答對,就會得到御前親許的兩個愿望,不限年月。
太監總管應聲走到皇帝跟前,弓著身子呈上晃眼的卷軸與筆墨。
眾人的目光自當是緊隨著上首男子的動作,雖然并沒有多少人能答對這些略顯刁鉆的題目,但也總有驚才絕艷之人能脫穎而出。
往年幾乎都是出一些對詩字謎,而這一次卻是考了一道科考里的策論。
代代均有才人出,可這次并未有人有這個榮幸,她記得前世,后來她以同樣的問題刁難過江珺卿,他大片闊論洋洋灑灑寫下一紙,而那紙張最后傳到皇帝跟前,幼帝賞識將他派遣到江南治理水患,歸來后給他封賞田地加官進爵。
她現在都還有一些記憶,如若一切沒有更改,那她會用這個辦法挽救蘇瑾念的親事。
她本不是多事之人,但一想到前世蘇瑾念一身飄零,馬革裹尸,她便覺得萬分痛心,只想重來一世能為他做些什么才好。
萬千思緒漂浮沉重匯集心頭,陌染回神時,幼帝已放下墨筆。
太監高聲念完題目,底下一片嘩然,陌染瞥到對面男子坦然而坐,面上無一絲驚詫,明明心中已有答案,卻寧可收斂鋒芒,旁人競相獻丑,而他晦暗藏拙,她腹誹,不愧是這般深沉心機不輕易顯山露水,方才成最終一統。
靜默半晌,面面相覷的目光中,一道清亮的女聲橫空出世。
“我來!”
形色各異的眾人忽一翩然身影站立于中,她滿面笑容,清風徐徐,一襲白衫,輕巧卓越的像一只振翅的白鳥。
她不慌不忙坦然前行,行到臺前,立于紅色織皮,豁然停下腳步,眸光帶笑盯著上首的少年。
少年眼中迸發出一絲溢于言表的驚艷。
眾人中爆發出猛烈的竊竊私語聲,贊嘆,佩服,惋惜,感嘆。
她視若罔聞,眸光緊緊落在殿首太監明黃的卷軸上。
太監徐徐展開手中卷軸,復述一遍題目,私下蹊蹺的聲音靜默。
“如若淮水一役,南蠻入侵,立于水央,敵眾我寡,如此境地如何可解?”
只聽聞女子不疾不徐地開口,“邊塞眾人,苦寒之地,不識水性,此為其一,其二船首尾相連,可用火攻,裝上澆油枯柴,以帷布遮掩,詐降之時,點燃柴草,到時火烈風猛,自可不戰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