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初遇
- 樂筱
- 桃花郡主
- 2005字
- 2020-09-16 18:27:07
云層濃淡不均,時而遮月,夜闌珊。太子決定行動了。
秦暄明說百聞不如一見,太子深以為然。聽別人議論傳言樂筱公主,好壞兩極致,皆不知真假。與其猜測,不如自己親自去看看。
所以,值此月半不甚明亮的夜晚,太子換了身黑色勁裝,試圖借著夜色潛入霈園。
霈園周圍幾條街都已布滿兵士,明燈高懸,亮如白晝。樂筱公主現在是整個東齊和西川備受關注的人物,她所在之處,自然封鎖重重,皇城的御林軍都撥來好多守園。
太子琢磨了一圈,沒有發現可以悄悄接近霈園的機會。翻墻不可能,溜門撬鎖,他也不擅長。
原來做賊也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太子意識到自己內心的感悟有多不靠譜,尷尬地干咳了兩下。
他索性不躲閃了,光明正大地走著。他是太子,他想去哪就去哪。再說了,公主是他未來的太子妃,他來關照一二,總沒什么錯。
很快侍衛們的目光就被他吸引了,鎧甲作響,六人齊刷刷地站成一排,緩慢拔劍。
氛圍沉重。太子愕然,低頭看看自己的夜行衣,瞬間沒了氣勢。
他快走兩步,侍衛們果然就把他當成目標來逮捕了,驚得太子落荒而逃。
月上樓梢頭,佳人面難見。
太子站在距離霈園很遠的大樹上喟然長嘆,看來大婚前是見不到樂筱公主的,唯有繼續猜測糾結。
這讓他不免情緒低落。成親是人生大事,從知道自己要與西川公主結為夫妻,他就各種心情反復起落糾結。他很想提前見見西川公主,他的太子妃。
倘若她是個心性善良的女子,他無論如何要好好待她,不教她忍受遠嫁孤獨之苦。或許,他在奢望一些,假如公主有絕美容顏,此刻涼月如其眉,皓輝如其色.......
一陣涼風吹來,太子清醒過來,輕嘆。
太子不覺,已經走回夜市。街上大部分商鋪已經關上了,只余下幾間茶館和酒館,門前亮著燈,店內偶爾有幾個夜間惆悵者在小酌小飲。
“陟彼南山,言其采薇。不見君子,我心傷悲。”
有人吟詩,太子尋聲看去,燭光簇簇里,坐著一位飲茶的年輕公子。公子面若冠玉,頗為英俊,這樣的風流人物,太子自然是認識的。
“公子不妨來坐坐,喝杯酒。”無論何時見到秦暄明,這小子總是一副從容歡樂的模樣。煩惱和愁悶與他兩不沾。
太子面色多了幾分肅然,走到里面,質問秦暄明,“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我在這里?”
秦暄明嘴角噙笑,耐人詢問,“公子火氣太大!”他沏茶給太子,茶香幽幽,太子很給面子地小嘬了一口。
“公子可聽到我剛才念的詩?”
太子想了想,道:“似乎從未聽過。”
“這是西川的小歌,表達少年思慕之情。不見君子,我心傷悲,好比公子今夜之態。”
太子被打趣了也不惱怒,反而好奇問道:“這首歌名字叫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公主唱過?”
秦暄明笑道:“公主不曾唱過。聽聞公主自入我東齊,少言少語,怎么還會唱歌呢?這歌是我聽人說的。”
“少言少語........”太子喃語,有幾分失落。公主嫁他,既非兩情相悅,更非心甘情愿。她是迫于無奈,才嫁他為妻的。
街上有打更聲,店家新點了燈換上,紅燭高照,滿室亮堂。
“夜幕降臨時分,店家會點上一盞溫燈,稍微能照明即可。此刻已入深夜,京都入夢,店家去要換上更加明亮的燈,公子可知為何?”
太子不解,“為何?”
秦暄明道:“日暮時分,還不那么孤寂。現在夜黑了,換盞亮燈,才能溫暖人心。公主生于西川長于西川,此時孤身入我東齊,好比入了這黑黑秋夜,她需要這樣的亮燈。”
明燭簇簇,太子恍惚了片刻,坐直了身子,有幾分驕傲神色,“公主是我東齊的太子妃殿下,她所到之處必然日月明媚。”
秦暄明笑,看來太子心中對公主已有疼惜相護之情。
夜風習習,小高樓處,有人抱劍而立。風動秀發,依稀可看出是個年輕女子。
太子仰頭看去,奇怪道:“她是誰?”
秦暄明低聲道:“殿下,不進霈園也可見公主。”
“她.......”太子音調剛提高,被秦暄明掩了口,拖了回去。
兩人擠在墻角根,鬼鬼祟祟的。秦暄明示意噤聲,“公主是高手,想來輕微聲音都難逃她耳........”
太子心中驚疑不定,忙又看去,高處的女子站在那里紋絲未動,孤寂生傲。
“公主一身俠女風范.......”太子還沒來得及細想,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對人馬震顫顫地經過。此刻正值宵禁,這樣驚天動地的聲勢,必定是有大事發生。
“出什么事了?”太子問,秦暄明答不知。兩人又看去,公主已經不見了。
太子大驚,“公主呢?”是那種從未擁有,卻仿佛一下子失去了的感覺。
秦暄明配合,慌張尋找,道:“對啊!公主呢,殿下還沒看清呢?”
太子反應過來,出手打了他一下,佯裝生氣,“少來!”
秦暄明賠笑道:“殿下,我好不容易得知公主行蹤,便速來報于殿下知曉了,殿下怎么還惱了呢?”
“你從來都是知道十分,只告訴我六分的。”太子道。
秦暄明做無辜狀,“殿下太高看我了,我向來事事只知道一兩分,又全部告知殿下了。何來十分之六之說?”
太子白了他一眼,自行離去了。徑行霈園,忍不住又徘徊了一會兒。遙遙一見,公主那般颯爽,又聞邊境人人粗俗豪邁,太子顧影自憐,怕是公主看不上他,會覺得他缺少男兒氣概。
畢竟,他被浩如煙海的圣賢書束縛了這些年,言行舉止,力求得體。很多事情,違背了自己的意愿,也不愿悖逆先賢的教導。
書讀多了,真沒好處。太子忽而頓悟,搖了搖頭,嘆氣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