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盼頭便有快樂、有憧憬便有幸福。
貧窮,就像是烈陽下的影子,清晰而鮮明地盤踞在我童年的記憶里。
那時,父親在怡保辦一份曲高和寡的報紙《迅報》,我們一家子就住在一所簡陋的木屋內。
家徒四壁,然而,看似蒼白的日子,卻閃著璀璨的亮光。
為日子鍍上金光的,是愛。
鮑魚和龍蝦是生活里的“絕緣體”,可我們卻有著比這更豐盛的東西,那就是書籍和書籍。一摞摞的書,在屋子里的每一個角落層層疊疊地堆著,就連空氣,都飄浮著一個個活潑的方塊字。
父親看書時,手中總握著筆,寫眉批,紅色的蠅頭小字,像一只只小螞蟻,在書頁里安靜地爬行著。母親看書時,全神貫注,整個人凝成了一尊美麗的石像。在萬籟俱寂時,書頁輕輕翻動的聲音,便是讓人心魂俱醉的音樂。
喜歡看書的父母,也喜歡談書;在喁喁細談時,兩個人的語調,輕柔得好似掠水的蜻蜓,仿佛是擔心聲音大了、語調重了,會使文字受到驚嚇,一只只從書頁中飛走。
成長后,回想這一段歲月,烙印在腦海里的,不是貧窮、不是饑餓,而是父母親以雙眸咀嚼文字時,眉宇間仿佛用細針繡上去的朵朵笑花。他們宛若長在貧瘠沙漠里的仙人掌,在烈日的燒炙下、在風暴的侵襲下,毅然挺立,自得其樂地結出一球一球五彩繽紛的果實。
他們是不折不扣的“貧窮的富翁”。
木屋外面,躺著一條邋邋遢遢的河,每逢刮風下雨,那河便哭,黑色的眼淚肆無忌憚地泛濫處處,腐臭的氣息囂張地氤氳屋內。
就在母親忙忙碌碌地以掃帚清除那源源不絕地涌進屋子里的河水時,不識愁滋味的姐姐,總會興致勃勃地帶著我和弟弟到河邊玩耍。
河已停止哭泣,但是,水位漲得很高。姐姐教我們折紙船,叫我們許愿,然后,把“沉甸甸”地盛載著無數愿望的紙船放在河面上,說:“紙船會幫你們把愿望送出去?!蔽疑岛鹾醯貑枺骸八腿ツ睦铮俊苯憬銟O有威嚴地說:“別問!問了就不靈驗了?!彼哪樕f嚴得像爸爸桌子上的那部高深莫測的大詞典,我當然也就不敢再追問了。五歲的孩子,到底許了什么愿望,早已不復記憶了,然而,讓放滿了愿望的紙船搖搖晃晃地在河上漂流的那份雀躍和期待,我卻是清楚記得的。
不下雨時,姐姐便領著我和弟弟在屋后的樹叢尋找一個“子虛烏有”的“咚咚人”。她神秘兮兮地說:“‘咚咚人’是無所不能的,只要找到他,他就可以滿足你們任何的要求!”我心想,這神奇的“咚咚人”,不就像阿拉丁神燈里那個“要啥給啥”的巨人嗎?我和弟弟就像兩只失蜜的蜂一樣,在樹與樹之間的泥徑上跑來跑去,拼命地找,找呀找的,找到天荒地老,“咚咚人”始終杳無影蹤。奇怪的是,雖然屢尋不果,卻依然樂此不疲。
成長后,我問姐姐:“你當時怎么會無中生有地弄出個‘咚咚人’來把我們騙得團團轉的呀?”姐姐微笑著說:“哪有騙你們!只要你們相信有,便有?!甭牰私憬阍捓锾N藏的“玄機”,我豁然微笑。
在那捉襟見肘的貧困歲月里,姐姐處心積慮地在我們心田種下了一株“希望之樹”,我們很努力地澆水施肥,雖然那株樹始終結不出果子,但是,姐姐卻教會了我們,生活有盼頭便有快樂,有憧憬便有幸福。
小啟示
家徒四壁的貧窮,一無所有的困窘,都不曾在作者的童年生活里投下任何陰影;書籍豐富了她的精神生活,而追尋夢想的憧憬又給了她生活的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