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訓格言全鑒
- (清)康熙撰 王翠菊 范英梅評注
- 693字
- 2020-07-21 15:36:07
天下之事 能忍為上
訓曰:天下未有過不去之事,忍耐一時,便覺無事。即如鄉黨①鄰里間,每以雞犬等類些微②之事,致起訟端,經官告理;或因一語戲謔③,以致角口爭斗。此皆由不能忍一時之小忿,而成爭訟之大端也。孔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圣人之言,至理④存焉。
【注釋】
①鄉黨:古代以五百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合稱鄉黨。此泛指鄉里。
②些微:少許,細微。
③戲謔:用詼諧有趣的言語開玩笑。
④至理:真理,最精深的道理。
【譯文】
天底下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要你肯忍耐一時,一切都會平安無事。這就像鄰里之間相處,往往因為雞犬之類不值得一提的瑣碎之事,引起爭端以至于訴訟,經官府審斷是非曲直;或者因為一句玩笑,發展到口角爭斗。這都是因為不能忍耐一時之氣,從而釀成非告官訴訟難以解決的大事端。孔子說:“小事如果不能忍受,就會擾亂大的計劃。”圣人的話,包含著精深的道理啊!

韓信像(清·上官周)
【解讀】
古往今來,凡是能成大事的人,多在于能“忍”。蘇秦能忍妻嫂之羞,才有后來身佩六國相印的榮耀;韓信能忍胯下之辱,遂有后來的拜將封王之功。凡是敗事者,則多在于“不忍”。楚霸王不忍見“江東父老”之羞,落了個“烏江自刎”的結局,一世英名盡付流水;吳三桂不忍“奪妾”之恥,“沖冠一怒為紅顏”,在改寫明朝歷史的同時,卻不得不承受“貳臣”的屈辱,以至于留下千古罵名。而當今,許多高官因貪污受賄等原因紛紛被拉下馬,也是因為當初一時忍受不了金錢物質等誘惑,遂在斂財斂色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忍”乃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很值得人們鉆研探究。尤其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是否能忍一時之忿,不僅關乎一個人將來的發展,同時也是衡量一個人涵養素質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