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訓格言全鑒
- (清)康熙撰 王翠菊 范英梅評注
- 584字
- 2020-07-21 15:36:03
理非一端 得非一處
訓曰:先儒①有言:“窮理非一端,所得非一處。或在讀書上得之,或在講論上得之,或在思慮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讀書得之雖多,講論得之尤速,思慮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實。”此語極為切當,有志于格物致知②之學者,其宜知之!
【注釋】
①先儒:泛指古代的儒者。
②格物致知:推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取知識。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譯文】
訓言說:古代的儒者說過這樣的話:“要想窮盡道理并非只有一種方法,所獲取的知識也并非只在一個地方。有的在讀書中得到,有的在和人講談論辯時得到,有的在獨立思考時得到,有的則在做事行事時得到。從讀書中得到的道理雖然多,但講談論辯得來的更為迅速,獨立思考得來的知識尤為深刻,做事行事得來的知識最為實在。”這些話說得極為確切、恰當,有志于窮究事理以獲取知識的人,應當知道這些。
【解讀】
獲取知識不止一種方法,而我們讀書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所以,要想掌握知識,不應只拘泥于書本。這是因為,書本上的知識畢竟有限,而更多的知識則是來源于人們的生活與實踐,來源于人們交際過程中言論與思考。所以,在獲取書本知識的同時,更應重視從多種渠道獲取知識。南宋著名詩人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說只憑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總感覺是薄弱的,應當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更加豐富,使書本知識在具體的生活中得到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