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訓格言全鑒
- (清)康熙撰 王翠菊 范英梅評注
- 1927字
- 2020-07-21 15:35:58
為學之功 在于日新
訓曰:為學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檢身則謹言慎行①,居家則事親敬長,窮理則讀書講義。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當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尋人問難,則長進通達,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過②少壯時光,即使他日得圣賢而師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訓曰:為學之功,有三等焉:汲汲③然者,上也;悠悠④然者,次也;懵懵⑤然者,又其次也。然而懵懵者非不向學,心未達也;誘而達之,安知懵懵者之不為汲汲也。惟悠悠者最為害道,因循茍且,一暴十寒⑥,以至皓首沒世,亦猶夫人而已。古之圣人,進修貴勇,如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夫豈有瞬息悠悠之意哉!孔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蓋深憫學者之悠悠,而冀其奮然用力也。學而能日新,則緝熙⑦不已,造次無忘,舊習漸漸而消,至趣循循⑧而入,欲罷不能,莫知所以然而然。故詩人美湯曰“圣敬日躋”也。
訓曰:《易》云:“日新之謂盛德。”學者一日必進一步,方不虛度時日。大凡世間一技一藝,其始學也,不勝其難,似萬不可成者,因置而不學,則終無成矣。所以初學貴有決定不移之志,又貴有勇猛精進之心,尤貴有貞常永固、不退轉之念。人茍能有決定不移之志,勇猛精進,而又貞常永固、毫不退轉,則凡技藝焉有不成者哉!
【注釋】
①謹言慎行:指言語行動小心謹慎。
②蹉過:錯失,錯過。
③汲汲:汲,本義是從井里打水。汲汲,形容急切的樣子。
④悠悠:悠閑自在。
⑤懵懵:糊里糊涂。
⑥一暴十寒:今作“一曝十寒”,原指雖然是比較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多用來比喻學習或工作時而勤奮,時而懶散,沒有恒心。出自《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⑦緝熙:光明。
⑧循循:有順序的樣子。
【譯文】
訓言說:治學的功夫,并不存在于日常生活所用之外。檢點自身就要在言談舉止方面小心謹慎,在家要侍奉雙親、尊敬長輩,窮究道理則要閱讀詩書、談論道義。最為切近容易的事情,現在就可以放手去做;最為急迫緊要的事情,現在就應當努力去做。使用一天的力量,就會有一天的功效。遇到疑問,向人問詢自己難以解決的事情,就會有所長進,通達事理,所得到的,自然不可限量。如果現在一點也不用功努力,一旦錯過青少年時期的大好時光,即便是今后有圣賢之人做他的老師,也未必會有什么長進。
訓言說:治學有三等:急切地追求學問的為上等;不慌不忙、悠閑自在的為中等;稀里糊涂、茫然不知所措的為下等。然而,茫然不知所措的人并非不向往學習,而是他們的內心還沒有達到對學習應有的認識,如果通過誘導能夠使他們明白,又怎能知道稀里糊涂者不能成為迫切向學的人呢?只有對學習抱著悠閑自得態度的人對學道最為不利,這些人做事馬虎,得過且過,時而上心,時而又丟在一邊,以至于到老都默默無聞,和普通人沒什么兩樣。古代的圣人,進德修業貴在努力進取、勇于創新。就像湯《盤銘》所說:“茍能天天更新,就要天天更新,還要再天天更新。”這哪里有片刻怠慢的意思呢!孔子說:“有誰能夠一整天都把他的精力用在仁德方面呢?”這是對那些在學習方面持無所謂態度的人報以深深的憐憫之心,希望他們奮發努力。如果學習且每天都能有所更新,那么就會常有光明。即便是匆匆忙忙也會使學過的東西牢記在心,以前的不良習慣也會逐漸改掉,學習的興趣也會循序漸進,此時就是想不學習都不行,不知道為何會這樣卻又必須這樣堅持下去。因此詩人贊美商湯說:“圣明恭敬而且天天上進啊!”

松下讀易(陳少梅)
訓言說:《周易》說:“每天有新的變化就稱為盛德。”做學問的人一天必須前進一步,才稱得上不虛度時光。大概世間的一技一藝,人們開始學它之時,往往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難,好像萬難學成一般,因而就把它放在一邊不去學,結果沒有最終學成。因此,初學者的可貴之處在于擁有既然決定便堅定不移的志氣,同時又擁有勇猛向前、精誠進取的毅力,尤其是能夠擁有固守正道、善始善終、迎難而上、毫不退卻的信念。一個人如果能有堅定不移的志向,勇猛精進的同時,又能固守正道,做到始終如一,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毫不退轉,那么還有什么技藝不能最終學成功呢!
【解讀】
學習在于積累,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每一天學上一點,就會有一天的收獲。只要長期堅持,就會達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就像商湯《盤銘》中所說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每天都有新的收獲,才會不斷進步。而今天,我們好多人都缺乏古人這種持之以恒的求新精神。因此,康熙關于學習的訓言至今仍可以作為我們努力進取的指導教材。只要立下“決定不移之志,勇猛精進”,同時做到始終如一,不退縮、不氣餒,終會有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