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做 孩子不感冒 不發燒
- 李愛科
- 1454字
- 2020-07-31 16:40:42
善于抓住孩子最易被忽略的感冒、發燒初期小征兆
征兆一:打噴嚏
孩子將要發燒,打噴嚏是最早出現的預警信號。
孩子為什么會打噴嚏?打噴嚏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中醫認為,打噴嚏是身體遭遇外邪后,迅速啟動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也就是身體感受到有邪氣入侵,正氣便會本能地振奮起來,集中力量去清退邪氣,就像有壞人來招惹我們,我們便會大聲喝退他一樣。可見,打噴嚏不一定是壞事,它說明人體正氣在遭遇邪氣時,能夠及時調動起來。

如何防止孩子從打噴嚏發展到發燒呢?
答案:勤換衣服、隔離風寒。
俗話說,忽冷忽熱愛感冒。

如果天氣變熱了,家長還是給孩子穿很多,會導致孩子毛孔不斷開泄出汗,若遇到天氣突然變涼或者外面悶熱環境下突然進入空調房間,毛孔來不及閉合,邪氣便會進入孩子的身體,于是,孩子就開始打噴嚏。
反之,如果天氣變冷了,家長卻沒有給孩子穿足夠的衣服,此時,即使孩子毛孔閉合,也抵擋不住寒邪的入侵,如果寒邪破門而入,孩子一樣會打噴嚏。
所以,家長一定要根據天氣的變化及孩子的情況,及時增減衣服。
但是勤換衣服這事兒也不是絕對的,老話講“春捂秋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春天氣溫回升,萬物生長,人體的氣機也往外走,此時毛孔處于開泄的狀態,所以要捂著,防止邪氣入侵;而秋天天氣轉涼,萬物收藏,人體的氣機也是往里收,此時毛孔處于相對閉合的狀態,凍一凍,讓毛孔閉合,邪氣就難以進來。
其實,給孩子“勤換衣服、隔離風寒”的原則就是:順其自然。所謂自然就是春暖夏熱、秋涼冬冷,給孩子穿衣服要遵循:春捂秋凍、夏單冬暖,并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態酌情增減。
如何判斷孩子穿衣服是否合適?

孩子開始打噴嚏怎么辦?
一碗姜湯,防患于未然。
邪氣剛剛侵入皮膚,還沒有入內里,喝碗姜湯,身體可以借助姜湯通透、往外走的力量,把侵入身體的邪氣趕出去,邪氣一走,自然就不會發燒了。需注意,喝姜湯要趁早,否則一旦邪氣深入,就驅趕不走了。
征兆二:鼻塞
如果說打噴嚏是孩子發燒的預警信號,那么鼻塞就正式拉響警報了。
鼻塞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當然是好事,因為敵人來了,身體拉響了警報,關上大門,這屬于正當防衛。一般情況下,鼻塞是不需要特別處理的,因為孩子遭遇風寒邪氣后,鼻子有點堵,相當于在鼻子里設了一個關卡來防止邪氣從鼻子長驅直入到肺里。
此外,如果孩子鼻塞嚴重,晚上睡覺只能張嘴呼吸,甚至感到窒息,應該及時通鼻塞(比如揉壓迎香穴:家長用拇、食指在鼻翼兩側自上而下按摩3分鐘,再揉壓迎香穴,也就是鼻翼兩側1分鐘,當鼻腔有熱感時氣息就通了,可以緩解孩子鼻塞癥狀)來保證呼吸順暢。另外,按壓雙側委中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征兆三:流鼻涕
流鼻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從前面兩個征兆,家長可能明白了,其實是不一定的。那么,為什么說流鼻涕是好事呢?與鼻塞一樣,流鼻涕也是身體的自我防衛。鼻塞是堵住外界侵入邪氣的入口,而流鼻涕則是將這些邪氣往外排。

與鼻塞不同的是,如果孩子沒有受到邪氣,卻總是掛著鼻涕,也可能是孩子總是處于一種警戒防御狀態,也很少生病。
征兆四:手腳發涼
孩子不僅打噴嚏、鼻塞、流鼻涕,而且手腳開始發涼,這說明“敵人”入侵,切斷了身體的供給路線,導致身體無法得到營養,這里的敵人指邪氣,也就是邪氣侵入身體,導致經絡受阻,營養難以抵達四肢(四肢指手腳)。在中醫里,這種情況叫作邪氣閉阻,經脈不暢,導致陽氣被阻,難以溫暖四肢末端,自然手腳就變涼。此時,家長應該幫助孩子疏通經絡,祛除邪氣,比如睡前給孩子捏一捏相應的穴位,如掐按內關穴、按揉三關穴、拿按肩井穴等,經絡通了,陽氣才能毫無阻攔地抵達四肢末梢,手腳自然就不會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