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常見疾病的防護
什么是潰瘍性口腔炎
潰瘍性口腔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常見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綠膿桿菌或大腸桿菌等,口腔不衛生也可誘發本病。潰瘍性口腔炎各年齡均可發病,以寶寶多見。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充血、水腫、口流涎水,口唇、牙齒、舌面、上腭多處出現大小不等的潰瘍面,呈出血性糜爛,有時潰瘍上見灰白色或黃色假膜覆蓋,強行剝離假膜可引起出血。疼痛時影響進食,寶寶可有發熱、煩躁不安、睡眠差等癥狀。
寶寶得了潰瘍性口腔炎怎么辦
注意口腔清潔,多飲水,進食不能太熱,以流質、半流質食物為主。每天用3%雙氧水、淡鹽水或2%氫酸氫鈉液洗口腔,每日2~3次,在飯后或起床后進行。口痛影響進食可用2%利多卡因10毫升加入慶大霉素10萬單位混合后于進食前20分鐘涂在潰瘍面上,既止痛又起殺菌抗炎作用,效果很好。控制感染,重癥及發熱者,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美歐卡、頭孢克肟沖劑、依托紅霉素等(按說明用)。預防交叉感染,主要是寶寶餐具、奶瓶、毛巾等專用,用后洗凈、煮沸,消毒后蓋好,備下次用。
什么是高熱驚厥
高熱驚厥是寶寶最常見的癥狀,多為上感、扁桃腺炎及各種急性傳染病初期引起的。體溫上升越快,體溫升得越高,越容易發生驚厥。患兒多為6個月至3歲的寶寶,驚厥多在發燒后24小時內發生。發作時患兒突然意識喪失,兩眼凝視、斜視或上翻,頭向后仰,面部和四肢肌肉抽搐,手握得很緊,一般持續數分鐘,多數每次發熱只抽1次,發作后神志很快清醒。
這種高熱驚厥叫單純性高熱驚厥,預后一般不會發展成癲癇,對智力影響不大。有些高熱驚厥發生在6個月以前或6歲以后,多在發燒時發生,抽風時間往往超過15分鐘,抽風多為局限性或兩側不對稱。中等程度發燒也可發生驚厥,一次發燒可抽風幾次,這種驚厥叫復雜性高熱驚厥。預后恢復比單純性高熱驚厥差,部分患兒會發展成癲癇,應該去兒科神經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
寶寶高熱驚厥怎么辦
驚厥發作時,父母應就地做下列處理:讓患兒側臥,防止嘔吐物被寶寶吸入;解開患兒衣領和腰帶;用干凈布包裹牙刷柄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間,防止舌頭被咬傷;枕冷水袋,用白酒兌少量溫水擦拭身體降溫;指掐人中、合谷止抽;咽部有分泌物應設法吸出;如有條件可給患兒吸氧。驚厥不緩解,應及時去醫院兒科急診。
因為高熱驚厥容易復發,所以寶寶每次發燒時,父母不要給寶寶穿得過多、蓋得過厚,即不要“捂寶寶”,積極用物理方法或藥物退燒。即使體溫不高也應及時服退熱藥。
什么是佝僂病
佝僂病是寶寶期常見的一種營養缺乏癥,一般人常認為本病“缺鈣”,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本病主要是由于體內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的。在人體骨骼的發育過程中,維生素D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寶寶期生長發育旺盛,骨骼的生長發育迅速,因此需要足量的維生素D才能維持正常的骨骼發育。當維生素D缺乏時,即可引起佝僂病。
寶寶患佝僂病的原因是什么
(1)寶寶生長發育特別快,1歲時身長約為出生時的1.5倍,平均長高25厘米,第2年平均長高10厘米,以后每年增長4~7.5厘米。骨骼的生長需要維生素D來促進食入的鈣和磷自腸道吸收及轉送至骨骼,此期如供給不足就會導致佝僂病。
(2)寶寶年齡越小,在戶外曬太陽的機會越少,尤其在寒冷的天氣,這樣就使得人體皮膚接受紫外線照射而自然制成的維生素D不足,因此必須依賴口服或接受肌肉注射維生素D,方可維持骨骼的正常發育。如果父母缺少這方面的知識而未給寶寶及時補充維生素D,就容易得佝僂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