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版前言

從1996年在大學開設服裝美學課程,到2000年6月第1版《服裝美學》問世,在該領域研究的十多年中,本人總會受到一些“誤解”。對于90%以上的學生來說,一提到服裝美學,大家都會認為這是一門“如何穿衣更美”的課程。

在現代大學服裝教育中,這種觀點不能不說是對該學科的一種片面理解。美學本是一門人文類基礎學科,有自己的層次和體系,服裝美學也應如此,它本不應該是一味追求所謂“實用”的一門課程。

時代在進步,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從《服裝美學》再版的印數來看,高等院校(包括職業學院等)還是逐步接受了前兩版所構建的基本體系。盡管如此,在該書第2版被確定為“服裝高等職業教育教材”后,本人在一些大學進行教學指導過程中,“穿著美”應體現在服裝美學中的呼聲,仍是不絕于耳。看來這確實是一個值得重新思考的問題。

既然服裝美學是一門實用學科,就理當上下貫穿,從理論到實用。第3版已經無法再去恪守傳統美學的單一化體系了,盡管要在文風方面做出一些讓步,使人感覺前后難易程度有些不一致。不可否認,本書仍然是一種探索,是為了適應大學、高等職業服裝教育現狀而在結構和體系上的一種探索。

對于服裝美學究竟應該如何構建、服裝美學應該有哪些內容、哪些內容需要簡化、哪些內容應該刪除等問題,我們經過十幾年的兩次出版探索,包括與中國紡織出版社的溝通交流,一致認為,這應該由高等服裝教育的現狀來確定。

根據本人的了解,即使是大學本科服裝專業的學生,連自己穿衣打扮都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大有人在。求職時的穿著因一味講究“個性”而頻頻失禮,對風格的追求而忽略與自己體型和社會規范相適應等,不乏其例。

因此,服裝美學教育確實需要進一步加強,范圍仍然需要進一步擴大。上述現象,主要是因為大多數高等職業院校沒有開設“形象設計”課程;即使有,也是操作技能層面的居多(當然也是必要的)。而如何穿著打扮,如何提高審美修養,高屋建瓴地看待服裝美的問題,則涉及較少。

本書第三次修訂,再次給我們一個探討的機會。本書認真總結了前兩版在使用過程中的經驗,并在一定范圍內作了調查研究,也征求了出版社的意見,最后決定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按基礎美學的體系來構建服裝人員必修的理論知識,“下篇”緊緊圍繞“如何穿著美”這一主題展開,并盡量考慮上、下篇的銜接,盡可能地滿足課堂實際訓練的要求。與第二版相比,第三版對“上篇”的理論部分作了最大限度的精簡;“下篇”的第十章“服裝設計大師”部分,刪除了原來的“美學大師”內容,如需閱讀可到網上搜索。

美學的理論部分,在前兩版中已經過不斷濃縮和提煉,不再贅述說明。本書的特點就是把“穿著美”的問題單獨列出設為“下篇”。

穿著美的問題,不僅僅關乎學生自身的裝扮審美能力,還是工業化和商業化服裝設計的基礎,與此相關的“色彩與形象設計”已經成為一個行業,服裝導購也與這部分內容密切相關,這些課題都事關學生的擇業前途。鑒于篇幅和學科分工,本書“下篇”只對“穿著美”的基礎問題進行重點講述。

服裝美學是一門交叉應用型學科。美學教師施教這門課時,在服裝專業知識方面可能會有些薄弱,而服裝專業教師可能會“對一大堆美學理論不太喜歡”。上、下篇分列,可以幫助解決這一問題。各校根據自己的師資情況,可考慮上、下篇分別由不同的教師合作施教,也可以由美學教師或服裝專業教師單獨施教。對于后一種情況,可側重上篇或側重下篇,而另一篇可適當壓縮課時。這樣,使教學組織的靈活性大大增加,也方便了對本書的使用,同時還擴大了本書的使用范圍,社會職業培訓也可將其作為參考教材。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由鄭州輕工業學院的吳衛剛編寫,第七章和第九章由河南省商業高等專科學校的戴璐編寫,第四章和第八章由河南科技學院的王峰編寫,第十章由中原工學院的陳彩虹編寫。

為了方便教學,本書配備了光盤,制作了課件,并增加了彩圖、題庫和部分實訓題目,希望對教學有所幫助。光盤由鄭州輕工業學院唐一祁協助制作。

由于水平和能力所限,希望得到同行的指點和建議,以便不斷完善。

吳衛剛
鄭州輕工業學院
2008年3月2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山市| 平昌县| 合作市| 郑州市| 长春市| 新龙县| 嵊州市| 中超| 尉氏县| 黔西县| 双鸭山市| 额敏县| 永丰县| 越西县| 依兰县| 夏津县| 澄迈县| 岳普湖县| 济宁市| 新绛县| 平南县| 靖边县| 西城区| 巴彦县| 三河市| 高清| 耿马| 灵寿县| 和林格尔县| 牡丹江市| 宝山区| 衢州市| 洪泽县| 枣强县| 定西市| 台江县| 建瓯市| 绥棱县| 拜城县| 常德市|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