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在時裝的演變發展中扮演著一種穩定的角色,一方面,它制約了時裝的基本性格,不同地理環境的人們必須遵循自然因素穿著;另一方面,自然環境又為人們所利用而創造著時裝。

自然環境是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類生活、生產的自然界中的物質和資源的總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自然環境一般包括氣候、水、地域、植被、動物、土壤、巖石等。與時裝有關的自然環境主要是指氣候和地域。

一、氣候因素

相對固定的氣候因素,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時裝形式。

氣候發生變化,時裝也隨之變化,如一年四季的更迭,人們的著裝也會隨著春夏秋冬的變化各不相同,而不同地域的環境氣候對時裝也有著直接影響,如表2-1所示。

表2-1 全球各地域氣候類型特征對服飾特點的影響

從表2-1可以看出,海洋性氣候地區因濕度大、雨量多,服飾較為開放,易于通風,透氣性較好;沙漠性干燥氣候地區由于晝夜溫差大,干燥,衣服顏色多為白色,且全身包裹防蚊蟲叮咬和太陽暴曬;季風性氣候地區因季節變化,服飾也隨之變化,如中國,夏季時裝清爽散熱性強,冬季則注重保暖,防風防寒;極地氣候地區因終年寒冷,服飾大多呈包裹型;相反,熱帶赤道氣候地區,則用垂布遮蓋身體。

古埃及人的服飾就受到氣候的影響,炎熱的氣候直接決定了制作服飾的材料。考古證明,古埃及人的衣服基本上都用透氣性好的亞麻布制成。努格白是古埃及各階層婦女通用的服飾,多為白色等淺色,樣式簡單,較緊身,從胸下一直穿到腳跟,胸下用一條布帶扎住,上端一般有一條或兩條用紐扣固定的吊帶,通常用透氣性較好的亞麻布制成。在一些晚會上,努格白上還會有一些裝飾,穿著的時候,從腳下往身上套,再用色彩相配的吊帶固定,如圖2-1所示。

圖2-1 古埃及為適應炎熱氣候的簡單時裝(圖片來自《時裝與自然》,華梅,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二、地域因素

地域條件不同,服飾也會呈現不同的地域特色。比如,中國苗族主要分布在云貴高原以

圖2-2 苗族服飾

圖2-3 穿長裙的苗族姑娘

圖2-4 短裙且腿部打綁帶的苗族服飾

(圖片來自《時裝與自然》,華梅,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及廣西北部等地,這些地區海拔平均在1000米以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氣候溫暖濕潤、降水充足、植被茂盛。這樣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了苗族裙裝的差異性。居住在河谷、平壩地區的苗族人,因當地地勢平坦、雨水充足、植被茂盛、氣候潮濕、蚊蟲較多,為了防止蚊蟲叮咬,她們多穿長裙;而位于高山地區的苗族人,因為長年翻山越嶺,為了行走方便,都穿著百褶短裙,且腿部用布條打綁帶,避免被植被刮傷。如圖2-2~圖2-4所示。

在面料、色彩、款式特征等各服飾要素上也表現出地域的差異性,如印度盛產棉布,古埃及盛產亞麻,古代中國以絲綢聞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安县| 沧州市| 三穗县| 西平县| 油尖旺区| 潜江市| 三穗县| 三原县| 鄂尔多斯市| 长寿区| 泾源县| 太原市| 九台市| 分宜县| 农安县| 南安市| 民勤县| 秦皇岛市| 修武县| 新宁县| 濮阳市| 分宜县| 凌海市| 濉溪县| 普陀区| 无极县| 洛扎县| 上杭县| 衡东县| 巴林右旗| 吐鲁番市| 双柏县| 和平县| 加查县| 启东市| 麻江县| 鄂州市| 阿巴嘎旗| 麻栗坡县| 张家界市|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