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裝設計:過程.創新與實踐(第2版)
- 麥凱維
- 3957字
- 2020-07-31 15:40:03
Innovation 創新
本章提供了一系列用于促進創新思維的練習,從而能得出具有創新意義的產品以及創建出成功改變我們做事方法的過程。
這些練習一般在項目開始時,需要對設計要點進行分析,然后才能有效發揮練習的作用。有時需要投入一組人員,這樣的練習對于開發一系列全新產品有促進作用。
推動創新的練習
作者:凱文·希爾頓博士
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或概念生成法可以說是一種很有用的“第一行動”練習。由2~8個人參加,再增加1人擔任引導員。引導員負責用前5分鐘或10分鐘演示一段有趣的視頻剪輯節目并且提出一個橫向聯系思考性的問題,或者是類似事項,從而開始授課。然后,以從小組中獲得盡可能多的想法為目的,引導員提出主要問題。隨著人們開始產生想法,引導員以“不批評”為原則促使小組成員不偏離主題地發散思維(允許稍稍偏離主題,這可以讓小組從不同角度回歸問題)。應始終提供飲料和糖果等茶點,不只是休息時提供,而是將它們作為一種能量來源。可以根據主題變更授課時間長度,但是不得短于1小時,因為人們需要花費20~30分鐘定下心神來進入思考狀態。
盡管在授課期間得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是有益處的,但是如果人們只談論自己認為可行的事情,那么他們對某些想法的心理排斥可能會妨礙他人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案。除了能夠得出諸多潛在解決方案以外,頭腦風暴法還可用來潛意識的思維充電,以增強持續性思考問題的能力。
檢查&回顧
在整個項目中,無論是檢查頭腦風暴法得出的想法還是檢查項目階段的完成情況,你都應該具備非常明確的意圖來回顧迄今為止的工作。此類檢查需要采取較積極的批判精神,目的是對項目進行檢視,進一步增加獲取機遇的可能,同時改善迄今采用的方法。此方法又被稱為全方位質量管理,是一種頗具價值的管理手段。
為了完成頭腦風暴或對項目各個階段進行的檢查,你需要一份有設計要點的影印件、主題或行動清單,它將被用于實現設計提要應達到的要求。通過這些你可以衡量所產生的設計理念的價值,同時掌握整個項目的進展情況。
詢問練習&激勵
要使任何行動或過程變得更具自發性,都少不了經常性的練習。但是,為了做好練習,你需要得到激勵,而這種激勵只能產自于內心。你必須確定你自己容易對哪種情感、或生理上的或精神上的體驗產生共鳴,同時保持思維開放并勇于嘗試新事物。
下面一系列不同類型的練習主要用于提議并激發設計來源,從而能夠改進你對機會的識別,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替代用途
該練習可用作頭腦風暴前的短暫預熱。從家里或辦公室取一物品,看看你或你的同事在5分鐘內能想出多少種替代用途。以組為單位進行比賽。也可以單人做這項練習,但是最好不要采用單人比賽的形式,因為作為團隊的一員輸掉比賽比作為個人輸掉比賽更容易克服。
聯系&情節
單人或以小組的形式做練習,提出一些想法,并把這些想法放在一起。考慮使用這些想法能否勾勒出新的理念或產品。如果不能,再用別的想法做嘗試,直到得出可行的概念。
這個練習有些類似于頭腦風暴,但是和頭腦風暴產生大量設計構想所不同的是此練習所產生的是如何評價這些構想的方法,也是有關如何提高個人把握機會的方法。
二十問
這個練習有時也被叫作“動物、植物、礦物”練習。在有限的二十個提問中只能使用“是”或“否”來回答。這個練習有些像小孩子們做游戲,即提最少的問題而猜出答案。因而在此還有如下一些建議:提問的一方首先要想好了問題,同時考慮如何把問題說出來,回答的一方盡可能快地縮小范疇而進行聚焦,并同時需要考慮提問方在不經意中流露出的答案線索。例如,回答的一方是否注意到提問的一方一直在朝著屋里的某一個方向看而給予的暗示。
橫向思考
有很多益智方面的書能夠作為此練習的訓練素材,這些素材可以被構想在一起進行使用。這類練習的某些方面和“二十問”的訓練有些相似,不同的是所提問的數量是不受限的。然而,你不妨施加一些限制。建議無論是提問者還是回答者,都要對問題的實效性深思熟慮。往往在剛開始之時需要問些什么會比你想象中要難一些,然而你會在過程中不斷地找到思路和樂趣。
如何進展工作
盡管你認為產品設計是此練習的重頭戲,然而商業服務也同樣重要。這是有關探究性的練習,它可能包括了探究縫紉線跡的粗細或探究服裝特許經營等不同方面的內容。如此這般的質疑與探索讓我們對周圍事物在一段時間之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種敏銳的感知有助于我們提高和把握機會的能力。
分析失敗原因
此練習與上一個練習比較相似,但思維方式與路徑是截然不同的,其所提出的質疑是關于產品和服務到后來為什么會失敗。有些機會來自于失敗,當然也包括了來自于自己的失敗。“不要害怕失敗,請關注它”。沒有失敗就無法從中汲取教訓。
自然現象
盡管你可以找到提高解惑能力的一些書籍,并且具備了辨知的能力,但更為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親自嘗試一番。如同前兩個練習,此練習能夠增強你的認知能力以及激發你的探求能力。
在生活中的一天
這是一個社會實踐練習,你可以從某一特殊之日所遇特別之人入手來增加你對該事物其他方面的了解與認知。很多人只是從標題上入手做理性的探討,而你在做這個“生活中的一天”練習時可以從加深體驗或是從一類私房話開始。
一展身手
這也是有關經驗積累的練習。與之前的練習有所不同的是你需要親力親為做一些事情,當然是在不有損你的健康或體貌的基礎上。例如嘗試給10個人做頓飯,重新規劃與設計一下自家花園,或者讀一本經典小說。你可以考慮將練習經歷以錄像的方式記錄下來。
做事獨辟蹊徑
請試著用不同的思維與方式將之前多次做過的事情再做一次。同時給自己提問:這次使用的方法相比之下有何利弊。定期給自己制造一些新的體驗與嘗試,并將這些訓練與之前的經驗做比較。
變魔術
這個練習開始于一個魔術,這個魔術也許是你見過的或了解的,但是請你試著重新審視此魔術。同時請你問問自己:這個魔術的實現取決于裝置設計的方式還是轉移觀眾視線的方式?你可以獨自一人操作嗎?你如何演繹最好的魔幻效果?這是一項實操性很強的練習,盡管如此,手腦并用更為重要。
類推法
類推的練習做得越多,對其他練習的幫助就越大,它對記憶力的改進和對機會的感知同樣有很大的幫助。類推法有時通過“如果……于是、那么……”的推理方式激發思維跳躍的轉變。如果有些問題采用益智方式解決,在類推時可能產生更多類似的內容,這些內容可能會對你解決手頭上的問題有所啟發。類推法也是用來解釋全新概念的一種好方法。
知識轉移
對于掌握或者了解某項事物的最好辦法就是能夠把它說出來。通過口頭的表達,你會發現你對該事物的認識更加清晰了。這并不是因為僅僅要傳遞信息,而是因為每個人在接受知識的時候其處理視覺信息、聽覺信息以及運動感覺信息的方法是大不相同的。大腦在接受方式上越多樣化,對于要記住的信息就越容易回想起來。因此對于這項練習,只要有機會你就應該去做,你會有收獲的。
記日記或日志
經常攜帶日記本或備忘錄可以促使你隨時記錄一些構想、信息和問題。你無法指望那些在你腦海里短暫經過的構想能夠被一直記住,但當你把它們記錄在案的時候,這些信息就轉化成了一種長久的記憶。與其說這項練習是思考訓練,不如說是記錄信息訓練。
拓展思維技巧
在斯蒂芬·鮑凱特(Stephen Bowkett)的書籍《100招教會思考》里,作者提出了“有效思維的七項配置”觀點,這是一些非常理想的技能,設計師需要具備開明的頭腦才能激發訓練的效果。
有感召力的思考者
●愛冒險,思維活躍,充滿好奇心。
●喜歡提問、探索和質疑。
●積極構建闡釋(按照他們目前理解的思維水平)。
●善于制訂計劃和創建策略并能夠不斷修正它們。
●做事精準,有組織能力并考慮周密,能夠認清在創造性思維方面易“混亂”的一些內容——無邏輯性、不合理性、不夠清晰的一些內容。
●合理的價值觀念,探索和評價其來由。
●做事深思熟慮,元認知(對認知的認知)。
系列視覺訓練練習
在上述練習的基礎上,一系列視覺訓練將會開拓出更多的設計。有時如何開個好頭略有難度,比如我們在設計提要分析的初始階段還沒有得到一些資訊指導時,而這些練習或訓練等也將會給后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創作來源。
第一個練習通過創建一首詩歌來解釋達達主義藝術技巧,這個方法由崔思婷·特扎娜(Tristan Tzara)提出。
●尋找一張報紙,任何報紙。
●用剪刀將報紙上報載的文章剪下來,特扎娜建議文章的長度要適合詩歌的長度要求。
●把文章中的每一個單詞剪下來后放置在一個書包里。
●輕輕地搖晃這個書包。
●按照從書包里拿出單詞的順序將這些詞匯鏈接拼在一起。抄錄這些詞語組成的文字內容。
●以上所組合的文字內容即是這首詩歌,它來自于你的創作并且這種奇特的感受或許能夠成為創作的靈感。
威廉·巴勒斯(William Burroughs)開拓了這種碎片式的技巧,他將一些無序的原文進行組合和拼接后成為一段獨立的敘事文。這種理念可以避免一些俗套的語言模式并且能給讀者帶來與眾不同的思考。可以試試用這種方式來重組一些好評的小說、科技叢書或藝術原理。
最后的這個練習來自于藝術家湯姆·菲利普(Tom Phillips),他也深受威廉·巴勒斯和達達主義藝術家們拼合技術的影響。
湯姆·菲利普運用M.H.邁樂克的“人類記錄”(Human Document)作為主題進行拼合而得“人錄”(Hum-ument)可以說是邁樂克的衍生版。湯姆通過對原文做一定的刪減而把剩下的詞語排列在同一頁圖上。
有關達達主義藝術、崔思婷·特扎娜、威廉·巴勒斯、湯姆·菲利普和“人錄”等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更多的靈感和資訊。


插畫:海倫·伊格瑞(Helen Ingrey),文字素材來源于道格拉斯·庫普蘭(Douglas Coupland)音樂專輯Life after God。視覺效果摘自于“微生物”章節。


插畫:邁克爾·萊恩(Michael Laine),文字素材來源于道格拉斯·庫普蘭(Douglas Coupland)音樂專輯Life after God。
其視覺效果摘自于“謬錯的太陽”章節。

插畫:斯蒂文·凱里(Steven Kelly),文字素材來源于道格拉斯·庫普蘭(Douglas Coupland)音樂專輯Life after God。
其視覺效果摘自于“沙漠之中”章節。
注意這幾頁以及前面跨頁中不同處理的畫面,主要技巧有繪畫、插畫以及平面設計等處理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