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

專業對接產業鏈,工學對接辦專業

一、實施背景

沙溪鎮是中國休閑服裝名鎮,產業鏈完整,涵蓋服裝設計、工藝制作、生產管理、質量檢測、產品發布、陳列展示、營銷物流和電子商務等環節。沙溪理工學校(以下簡稱“我校”或“學校”)緊緊依托和服務當地服裝產業,對接產業辦專業,形成了“專業對接產業鏈”的服裝專業建設模式。

二、主要目標

“專業對接產業鏈,工學對接辦專業”就是實現校企深度合作、工學零距離。這一目標的實現主要體現在八個方面的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教材與技能對接,教室與車間對接,老師與師傅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行為習慣與職業素養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圖1-1)。

figure_0010_0003
圖1-1 “專業對接產業鏈,工學對接辦專業”的具體內容

三、實施過程

1.專業設置和專業拓展對接產業鏈,辦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專業

我校緊緊依托和服務當地服裝產業,對接產業辦專業,面向市場育人才,根據服裝產業發展和市場人才需求,服裝專業對應服裝產業鏈中的設計、生產、檢測、營銷等各個環節,開設了服裝設計、服裝制板、服裝工藝、生產管理、服裝模特、服裝展示、服裝營銷等專業或專門化方向。同時,我校還與電子商務專業、物流專業、工藝美術專業等進行無界化合作,開設了服裝電子商務、服裝物流和服飾設計等專門化方向。另外,我校還依托服裝檢測中心開設了全國中職學校中唯一的服裝檢測專業。總之,專業設置和專業拓展緊緊對接產業的發展和需求,及時調整專業方向,改造老舊專業,新增新興專業,辦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服裝專業。

2.把企業生產線引進學校,實訓基地(中心)對接產業鏈,增強企業對專業人才的依存度

建立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實訓基地(中心)是示范校重點專業建設的核心,而如何實現實訓基地(中心)與產業緊密對接成為關鍵。我們的做法是:把企業生產線引進學校,在實訓基地(中心)建“教學工廠”或“教學實訓車間”,嚴格按照生產流程和崗位要求配置設備設施,同時兼顧教學實訓需求。另外,還要考慮到引進的生產線要有代表性和先進性。當然,合作的企業要有共同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積極性。例如,我校近年引進的英仕婚紗晚禮服生產線和鷹單量單裁自動裁剪生產線等都具有以上特點。通過引進企業生產線,我校實現了校企深度合作和工學零距離,培養出了技能過硬的學生,從而增強了企業對學校專業人才的依存度。

3.專業教學對接產業鏈,促使教學改革全方位推進

專業教學對接產業鏈,首先是改革教學模式。“把課堂搬進車間,讓學生上課就是上崗”。在“教學工廠”或“教學實訓車間”,讓學生在真實的車間和工廠環境中邊做邊學,使教學在生產性實訓中開展,讓專業教師與企業技師共同參與對學生的教學實訓指導。其次是改革教學方法,全面推行“項目教學法”、一體化教學。第三是改革評價模式,學生的能力如何,讓企業的技師參與對學生的評價。第四是改革教學內容,構建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企業、貼近生產。第五是改革教學手段,建設教學信息化資源平臺。

4.把名師引進學校,建立名師工作室,引領專業發展

我校聘請了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張肇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主任肖文陵等20多位全國知名服裝設計師、專家學者和企業生產技術管理人員擔任服裝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專家,并把這些專家名師引進學校,建立名師工作室。我校現已建成名師工作室13個,如董懷光設計師工作室等。讓師生近距離接受名師的指導,提升教師和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引領專業的發展。

5.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企業技師做學校兼職教師,打造專兼職教師隊伍

我校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到校外企業掛職,二是在校內教學工廠或工作室中帶項目。在校外企業掛職的教師由企業分配任務,根據任務的完成情況由企業給予評價。在校內教學工廠或工作室中帶項目的教師,則要完成規定的項目任務。專業教師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極大地促進了專業教師的成長。例如,服裝專業的楊珊老師被杉杉集團聘請為“意丹奴”品牌設計總監。

同時,我們還聘請了37位企業師傅作為服裝專業的兼職教師。他們或定期給學生上課,或在車間帶項目、指導學生進行生產實踐。

6.把行業協會引進學校,指導專業發展

我校是中山市服裝設計師協會法人單位。“協會”吸納了近400名服裝設計師參會,每年都要組織設計師、服裝商會、企業在校內舉辦產品發布與展示以及服裝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交流等活動,從而為服裝專業師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同時,很多設計師會員都被學校聘為專業建設指導專家或兼職教師,以促進我校專業發展。

7.與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讓專業在與產業對接中有更多話語權

近年來,我校通過學校承辦的研發中心、設計師協會這些產學研合作平臺,先后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上海和鷹機電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英仕服裝有限公司等60多家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開展全面、深度和高端的產學研合作,為服裝企業提供新產品設計開發、生產改造、服裝檢測和人才培訓等服務,全方位推進專業對接產業鏈。

8.承辦行業發展高峰論壇和服裝設計大賽,增強專業對行業企業的影響力

我校積極承辦行業產業發展系列論壇活動,已連續舉辦了四屆行業服裝設計大賽及服裝產業高峰論壇。尤其是2011年11月13日在我校舉行的“廣東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對接暨與粵港澳服裝業對話論壇”,教育部魯昕副部長親臨指導,來自教育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中山市英仕服裝有限公司等近400位領導、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加了會議,在國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9.與高校合作建設紡織服裝學院,提升專業人才培養層次

沙溪是中國休閑服裝名鎮,產業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校在2012年12月與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建立沙溪紡織服裝學院,培養產業急需的服裝專業高技能人才。

10.與區域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合作,牽頭成立服裝職教集團,帶動區域職業教育發展

在廣東省教育廳的支持下,我校牽頭成立了廣東省服裝職業教育集團。我校與開設服裝專業的省內職業院校、知名服裝企業、服裝行業協會等機構聯合打造了集產品開發、人才培養、科技推廣、產品展示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進而帶動了區域職業教育的發展。

11.面向社會、行業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專業服務社會的能力

多年來,我校服裝專業與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合作,面向社會、行業企業積極開展服裝技能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年培訓量達1400多人。通過開展這些培訓,極大地提升了專業服務社會的能力。

12.積極推動產業創意園建設,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為了更好地對接和服務當地服裝產業,我校積極推動以政府主導、行業企業和科研院所參與的中國·沙溪創意設計園的建設。助推服裝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從而帶動學校專業建設和發展。

四、實施條件

我校是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項目學校,五大專業均是廣東省重點建設專業和省實訓中心,建有“一基地三中心”,牽頭成立了廣東省服裝職業教育集團,與近60家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開展全面、深度和高端產學研合作。以上這些都是本案例項目實施的條件保障。

五、實際成果、成效及推廣情況

1.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服裝專業學生連續七年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實現七連冠。到2013年,我校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服裝技能大賽,已累計獲得13個一等獎、11個二等獎、13個三等獎,還獲得了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展示特等獎和一等獎。服裝專業畢業生的雙證書率達到100%。學校在中山市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中,連續五年穩居全市第一名。

2.教學改革成效明顯

四個重點建設專業聘請行業企業專家與學校專業課教師共同建立了與崗位技能相對接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完成了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業務流程為順序的核心課程和教材建設,開發了一系列與企業對接的校本教材,教師主編或參編出版教材21本、校本教材32本。其中,服裝專業的《女上裝紙樣設計與立體造型》《服裝設計款式圖表現》兩本教材被評為全國中職學校創新教材。

3.專兼職教師團隊建設成效突出

近年來,我校服裝專業現有35名專業教師,已培養2名專業帶頭人,8名骨干教師,有21位教師是技師或高級技師,楊珊老師被評為“廣東省十佳服裝設計師”,“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專任專業課教師的90%以上。另外,我校還聘請了37位企業師傅作為服裝專業的兼職教師,聘請了20多位全國知名服裝設計師、專家學者和企業生產技術管理人員擔任服裝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專家。

4.產學研合作貢獻大,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我校通過承辦的中山市休閑服裝工程研發中心、中山市服裝設計師協會為平臺,與市內、省內外行業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項目合作,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持,如為沙溪通偉服裝公司、霞湖世家服飾有限公司等企業推廣GST項目,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我校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合作建設國家紡織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中山站,為中山市及周邊區域紡織服裝企業提供便捷的紡織服裝產品檢測和認證服務。

2012年12月,學校聯合研發中心、香港理工大學、中山廣弘集團等單位成功申報“廣東省休閑服裝產業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項目。

我校的產學研合作成效突出,受到中山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被授予2012年中山市科技進步獎中的最高獎項——“產學研合作獎”。校長陳仕楷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全國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突出貢獻獎”。

5.面向社會、行業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來,我校各專業面向社會、行業企業積極開展專業技能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每年都要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合作,為就業和在崗人員提升素質、學習技能提供培訓,年培訓人數在1500人以上,且培訓規模逐年上升,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6.推進沙溪休閑服裝創意園建設,為區域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服務

我校積極推動由政府支持,行業、企業和科研院所參與的沙溪休閑服裝創意園建設,為區域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服務。

7.牽頭成立服裝職業教育集團,推動全省中職服裝專業優勢發展

在廣東省教育廳的支持下,我校牽頭成立了廣東省服裝職業教育集團,與開設服裝專業的省內職業院校、知名服裝企業、服裝行業協會等機構合作,在共同發展的基礎上,推動全省中職服裝專業優勢發展。近年來,廣東省中職服裝專業師生在全國學生服裝技能大賽上屢創佳績,得到全國中職學校同行的普遍認可。同時,我校還是廣東省服裝專業教師培訓基地,每年都要承擔全省服裝專業教師的培訓。

8.以合作辦學形式幫扶省內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發展

學校與蕉嶺、汕尾、陽春等欠發達地區職業學校開展合作辦學,每年接收來自這些地區的學生近200人,如與蕉嶺職業技術學校合作辦學,已累計培養學生800多人。

9.在國家和省級示范校建設專題會上進行經驗介紹,省內外中職學校慕名前來參觀學習,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顯著

由于建設效果明顯,2011年11月13日,“廣東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對接暨與粵港澳服裝業對話論壇”在我校舉行,教育部魯昕副部長親臨指導,來自行業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近400位領導、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加了會議,校長在會上介紹了辦學特色,在國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組和甘肅、江蘇、浙江、海南、廣西等20多個省市近100所職業院校單位先后來我校參觀交流。另外,我校也多次在國家、省內外及兄弟學校開展交流、指導和進行經驗介紹,如2011年12月,國家教育部推薦我校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向全國近200所職業院校作示范校建設經驗介紹。

10.國內外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學校辦學特色

我校示范校建設成果受到中央新聞采訪團、《中國紡織報》、《南方日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服裝網、鳳凰網、英國BBC等31家媒體的86次報道。

六、體會與思考

“專業對接產業鏈,工學對接辦專業”,創新了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和校企合作等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典型性和示范性。中職學校要發展就要創新學校和專業的發展思路,以育人為目標,主動去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永年县| 革吉县| 望江县| 黄浦区| 洮南市| 新源县| 宜州市| 沂水县| 钟山县| 乌审旗| 陆丰市| 江华| 开封市| 黔东| 嘉兴市| 文化| 宣汉县| 林西县| 阿城市| 泸溪县| 甘泉县| 会同县| 侯马市| 襄城县| 灵台县| 临海市| 亳州市| 莆田市| 巴林左旗| 西充县| 油尖旺区| 安平县| 金门县| 集安市| 额尔古纳市| 永泰县| 新津县| 康马县| 米脂县| 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