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材料學·應用篇(第2版)
- 吳微微
- 2985字
- 2020-07-31 20:23:48
第一節 紡織業區域分布及流通體系
我國是紡織大國,擁有比較完善的紡織品流通體系。不同地區擁有不同的紡織產品特色,因此,了解我國紡織業區域分布及流通體系是科學、合理地選購衣料的前提。
一、紡織業區域分布情況
紡織品生產基地是應地理、文化、風俗及人力物力資源、經濟發展等條件而形成的。如意大利科摩湖畔的印花染色;法國里昂的傳統高級絲綢;英國蘇格蘭地區的粗紡毛織物;意大利的彼埃拉精紡毛織物等,都是世界上久負盛名的高級衣料生產基地。此外,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世界紡織加工業的東移,東南亞地區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紡織生產區域,亞洲各國紡織業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產業規模和格局。如日本和韓國的化纖業、我國的棉麻及絲綢業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的針織業等,在世界紡織業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從纖維原料(包括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紡紗、織布、染整到服裝,形成了上下游銜接和配套生產,成為全球紡織服裝的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東部沿海的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福建、上海則是全國紡織服裝業發展的主體。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沿海開始涌現出上百處以縣、鎮區域為依托,中小民營企業為主體,紡織經濟占主導的紡織產業集群地區。其中,95%分布在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福建等省,如著名的化纖產業集群區——浙江紹興,毛紡產業集群區——江蘇江陰,化纖布產業集群區——江蘇盛澤等。目前,東部五省一市的紡織工業總產值已占全國紡織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資產占70%以上,利潤近90%,企業數占70%以上,從業人員占70%,出口交貨值占80%以上。
二、紡織品流通體系
與紡織生產鏈相呼應的是各鏈節產品:纖維原料、紗線、織物進入市場后,形成了紡織品流通體系。目前,國內紡織品的流通體系總體上由實體和流通渠道兩部分組成,如圖1-1所示。
圖1-1 紡織品流通體系
(一)紡織品流通體系中的實體
我國紡織品流通體系中的實體包括紡織品生產商、紡織品批發商、紡織品市場和紡織品購買商等。
1.紡織品生產商
紡織品生產商包括各種類型的紡織商品生產企業,如纖維生產廠、紡紗廠、織造廠和染整廠等。由于原料、設備、工藝及管理的特殊性,往往還可細分為不同的生產企業,如化纖廠、繅絲廠、棉紡廠、毛紡廠、麻紡廠、棉織廠、毛織廠、絲織廠、針織廠、非織造布廠和印染廠等,只有一些大型紡織企業兼纖維原材料、紡紗甚至織造、染整為一體,如棉紡織廠、毛紡織廠、染整廠或紡織染廠等。需指出的是,目前,大多生產商不僅從事生產,同時擁有專門的銷售部門。
2.紡織品批發商
紡織品批發商是指銷售紡織品的專門公司,具有一定的規模,其主要經營功能是在生產商與購買商之間架設橋梁,并在資金、物品流通、商品企劃、營銷及信息傳遞、商品質量管理、貨期管理等方面發揮作用。其特點是在小批量多品種的市場趨勢下,比一般生產商提供更多的品種和允許更小批發量的服務。另外,還包括以紡織品設計與開發為依托的公司,根據市場需求按季推出該公司特有的產品系列,并以委托加工形式進行定點生產和銷售。
3.紡織品市場
紡織品市場由眾多的生產商銷售點和各種大小規模不一的紡織品貿易商組成,除了具有交易功能之外,還提供金融、貨運、商務信息、品牌推廣和質檢等多種服務。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紡織品市場得以迅速發展。
4.紡織品購買商
紡織品購買商主要包括專業服裝公司和成衣加工企業。
在我國專業服裝公司大多是指集商品企劃、設計、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服裝公司。少部分則與國外大多專業服裝公司相似,是以企劃、設計及營銷功能為主,采取委托加工的形式,不含縫制加工生產。成衣加工企業主要是指縫制加工工廠,通常有三種類型: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獨立型企業,專業銷售企業的聯營工廠和單純承接加工業務的加工型企業。
(二)紡織品流通渠道
商品的流通渠道是指將商品從生產領域轉移到消費領域的諸環節的總和,它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同樣,我國紡織品流通渠道也隨著社會的發展由計劃經濟時代的三級批發(省級紡織公司統一收購紡織廠的產品→縣級紡織公司或百貨批發公司→零售店)的單一形式發展到如今的多渠道形式。
目前,國內紡織品流通渠道主要有以下四種形式。
1.紡織品生產商→紡織品購買商
這種形式主要出現在較大規模的生產商與購買商之間的交易,很多情況下是一種長期穩定的供求關系,如毛紡織廠與西服生產廠家之間的供求關系。這種形式有利于購買商降低成本,缺點是生產商的產品門類不可能齊全。而且,即使與多家生產商結成穩定的供求關系,也不可能包括所有產品門類。所以,大型購買商除了選擇一定數量的生產商作為穩定供貨商之外,還必須有其他的供貨渠道。
2.紡織品生產商→紡織品批發商→紡織品購買商
很多中小型購買商由于所需產品的批量不大、品種繁多,往往通過紡織品專業批發商進行采購,而大型購買商也有批量不是很大的品種需要通過紡織品專業批發商進行采購。這樣既可以避免因擁有過多供應商帶來的管理難度,同時又可省去不少商品質量管理、貨期管理等工作。
3.紡織品生產商→紡織品市場→紡織品購買商
大多中小規模的生產商由于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往往通過市場上的批發銷售商代銷或自己在市場設置批發銷售點兼零售點,這樣不僅達到了在市場銷售產品的目的,而且為日后直接與購買商建立穩定的供求關系起到了宣傳的作用。另外,對購買商而言,即使擁有穩定的供貨商也不見得能順利地從中購取包羅萬象的品種,而紡織品專業市場則是除獲得穩定供貨商之外一個很好的補充,對于中小規模購買商而言更是如此。
服裝企業采購紡織衣料的形式是由紡織品的流通渠道決定的,目前國內服裝企業采購紡織衣料的主要渠道統計如圖1-2所示。
圖1-2 目前國內服裝企業采購紡織衣料的主要渠道統計
4.網絡流通
除傳統的流通渠道外,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紡織品的網絡銷售也逐漸發展起來。目前主要有兩種流通形式:一種是制造商通過大型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面料銷售,目前幾乎所有面料制造商都加入了這種銷售形式。另一種是企業通過建立本企業電子商務銷售平臺進行面料銷售,這種情況較少,僅限于少量規模很大的知名品牌面料企業。
(三)紡織品批發市場
近年來,我國興起了大量的紡織專業化批發市場。這些專業化批發市場達到了擁有幾十萬個攤位、幾千萬平方米營業面積和幾千億元年銷售額的規模,在我國紡織品流通環節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此外,這些專業化批發市場與各種紡織產業集群銜接緊密,除了與其他紡織品市場一樣提供市場交易場所和金融、貨運、商務信息、品牌推廣和質檢等多種服務之外,目前,不少專業化批發市場在開展傳統業務的同時還依靠電子商務進行交易。它們已經成為我國紡織產業鏈上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有效地降低了行業物流成本,是我國紡織產業提升競爭力的一個方向。
紡織品批發市場大都是紡織專業化市場中的一級市場,屬于產業集群區形成的產地型市場,大多分布于浙江、江蘇、廣東、福建等紡織企業密集地區。
目前,我國紡織品批發市場分為紡織品綜合批發市場,如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四川成都西南紡織市場、廣東西樵輕紡市場等;原材料專門市場,如浙江紹興錢清輕紡原料市場、寧波華東棉紗市場、中國(浙江桐鄉)濮院羊毛紗市場、江蘇南京羊毛市場等;棉布專門市場,如中國(浙江湖州)織里棉布市場、遼寧西柳棉布市場等;絲綢專門市場,如浙江湖州絲綢市場、中國(嘉興)繭絲綢交易市場等;化纖布專門市場,如江蘇盛澤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