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jié) 原布準備

原布準備包括原布檢驗、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縫頭。原布在加工之前,都要進行檢驗,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保證染整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在染整生產(chǎn)中為了避免由于批量大、品種多而造成混亂,常將相同規(guī)格、相同工藝的原布劃為一類,進行分批、分箱,并在每箱布的兩頭打上印記。為適應染整生產(chǎn)連續(xù)加工的要求,將翻好的布匹逐箱逐匹用縫紉機連接起來,稱為縫頭。在間歇加工中,還應根據(jù)設備的容量,將已經(jīng)劃分為一批的織物計重,已便染化料加入時準確計量。

一、原布檢驗

原布檢驗內(nèi)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標和外觀疵點的檢驗。物理指標檢驗包括原布的長度、幅寬、重量、強力及經(jīng)緯紗的規(guī)格和密度等。外觀疵點檢驗主要是指紡織過程中所形成的疵病,如缺經(jīng)、斷緯、跳紗、油污紗、色紗、棉結、斑漬、筘路、破洞等。原布檢驗率一般為10%左右,也可以根據(jù)原布的質(zhì)量情況和品種要求適當增減。

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

原布分批、分箱目前多采用人工翻布,即把一匹匹布翻擺在堆布板或堆布車上,同時把布的兩端拉出,要注意布邊整齊,布頭不能漏拉,做到正、反一致,便于縫接。分批的原則應根據(jù)設備的容量而定,分箱的原則根據(jù)布箱大小、原布組織和有利于運送而定。為了避免搞錯,將每箱布的兩頭打上印記,部位在離布頭10~20cm處,印記標出原布品種、加工類別、批號、箱號、日期、翻布人代號等。印染加工的織物品種和工藝過程較多,每箱布都附有一張分箱卡,注明織物的品種、批號、箱號(卷號),便于管理。

三、縫頭

縫頭要求平直、堅牢、邊齊,針腳均勻,不漏針、跳針,縫頭的兩端針腳應加密,加密長度為1~3cm,以防開口和卷邊。常用的縫頭方法有環(huán)縫、平縫和假縫三種。

環(huán)縫的特點是縫接平整、堅牢,但用線量多,適用于一般中厚織物,尤其適宜卷染、印花、軋光、電光等加工。平縫的特點是靈活、方便、用線少,適用于箱與箱之間或濕布的縫接。但由于兩端布重疊、易產(chǎn)生橫檔等疵病,對重型軋輥有損傷,所以不宜卷染、軋光、電光等加工。假縫的特點是縫接堅牢,不易卷邊,用線較省,特別適用于薄織物的縫接,但同樣存在兩端布重疊的情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西区| 宜都市| 桐梓县| 分宜县| 西藏| 阿勒泰市| 额敏县| 银川市| 丰城市| 汤阴县| 武鸣县| 漳平市| 宝山区| 沂源县| 怀集县| 茌平县| 梅州市| 大新县| 灌阳县| 始兴县| 都兰县| 水城县| 广水市| 盐亭县| 永济市| 宁化县| 乡宁县| 蛟河市| 囊谦县| 三台县| 佛教| 南阳市| 潮安县| 彰化县| 荥阳市| 漳州市| 苏尼特右旗| 外汇| 突泉县| 成都市| 杂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