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漢紀(5)
- 資治通鑒故事精選大全(超值金版)
- (北宋)司馬光著 雅瑟主編
- 5562字
- 2014-01-23 14:53:44
叔孫通又說:“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如果動搖,天下也會震動。不能拿天下開玩笑??!”
對于改立太子這件事,當時大臣中勸阻的人很多,劉邦明白群臣的心意都不向著如意,只好放棄。
四月二十五日,劉邦在長樂宮去世,太子劉盈繼位,尊奉呂后為皇太后。這位漢惠帝年齡不大,主持朝政的事自然都歸呂后掌管。
呂太后開始了她的報復計劃。她下令把戚夫人關在深巷里,剃掉頭發(fā),用鐵鏈扣住脖子,穿上赭色的囚服,讓她在那兒舂米。她又派使者去召如意,使者去了三次。趙國相國周昌對使者說:“高帝生前把趙王托付給我。趙王年紀小,據說呂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趙王召回去一并殺掉,我不敢讓趙王去。況且如今趙王也病了,不能接受詔令。”
使者回去報告呂太后,呂太后大為憤怒,于是先派人召周昌。周昌到長安后,呂后再派人去召如意。
可是皇帝劉盈對如意很有感情。如意來長安,還沒有到達的時候,惠帝劉盈知道呂太后生如意的氣,就親自去灞上迎接如意,與他一起入宮,親自帶他一起吃飯睡覺。呂太后想殺如意,但始終沒有機會。
第二年十二月的一天,惠帝一早出去打獵,如意年紀還小,就沒讓他去。呂太后便派人用毒藥將如意毒死了。黎明,惠帝回來時,如意已經死了。
呂太后又下令砍斷戚夫人的手腳,挖去眼珠,熏聾耳朵,灌下啞藥,讓戚夫人待在廁所里,并稱戚夫人為“人彘”。
過了幾天,呂太后召惠帝來看“人彘”?;莸垡娏?,詢問后得知這就是戚夫人,于是嚎啕大哭,從此大病不起,他派人向呂太后請求說:“您的所作所為太可怕了,這種事不是人做的。我是您的兒子,但我不能像您這樣治理天下。”于是,惠帝每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二十四歲就憂憤而死。
呂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政治強人。她能干、聰明、警惕性特別高、反映特別靈敏,為了政治利益,看得透徹,下得狠心。戚夫人致命的弱點是,她把劉邦當成了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不會籠絡人心,沒有建立自己的黨羽,除了劉邦以外沒有人把她放在眼里。戚夫人就這樣悲慘地死去,她的遭遇留給后人曠古絕倫的悲憤。
大將軍周亞夫
周亞夫,江蘇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周勃的兒子。他是西漢時期的名將,戰(zhàn)功赫赫,漢文帝曾經稱他為“真將軍”。
周亞夫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河內守,后其兄長周勝之因為犯法被剝奪了爵位。漢文帝便封周亞夫做條侯,繼承周勃的爵位。
漢文帝六年(前158年),匈奴犯邊,文帝急忙調邊將鎮(zhèn)守防御,周亞夫被任命為將軍。為了警衛(wèi)京師,文帝派三路軍隊到長安附近抵御守衛(wèi)。宗正劉禮駐守在灞上,祝茲侯徐厲駐守在棘門,河內太守周亞夫則守衛(wèi)細柳(今陜西咸陽附近)。
文帝為鼓舞士氣,親自到三路軍隊里去犒勞慰問。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門。這兩處都不用通報,見到皇帝的車馬來了,軍營都主動放行。而且兩地的主將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時慌慌張張。送文帝走時也是親率全軍送到營寨門口。
文帝到了周亞夫的營寨,和先去的兩處截然不同。前邊開道的被攔在營寨之外。在告知天子要來慰問后,軍門的守衛(wèi)都尉卻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命令,不聽天子詔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節(jié)進去通報,周亞夫這才命令打開寨門迎接。守營的士兵還嚴肅地告訴文帝的隨從:“將軍有令:軍營之中不許車馬急馳?!避嚪蛑缓每刂浦\繩,不讓馬走得太快。到了軍中大帳前,周亞夫一身戎裝,出來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禮:“介胄之士不拜,請陛下允許臣下以軍中之禮拜見?!蔽牡勐犃?,非常感動,欠身扶著車前的橫木向將士們行軍禮。
勞軍完畢,出了營門,文帝感慨地對驚訝的群臣說:“這才是真將軍??!那些灞上和棘門的軍隊,簡直是兒戲一般。如果敵人來偷襲,恐怕他們的將軍也要被俘虜了??芍軄喎蛟趺纯赡苡袡C會被敵人偷襲呢?”好長時間里,文帝對周亞夫都贊嘆不已。
一個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軍隊撤兵,然后升周亞夫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權,負責京師的警衛(wèi)。
后來,文帝病重彌留之際,囑咐太子劉啟也就是后來的景帝說:“以后關鍵時刻可以用周亞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將軍?!蔽牡廴ナ篮螅暗圩屩軄喎蜃隽蓑婒T將軍。
景帝三年(前154年),以吳、楚為首的七國之亂爆發(fā)。周亞夫被任命為太尉,領軍東進與叛軍作戰(zhàn)。他出發(fā)前向景帝提出用梁國軍隊拖住吳、楚主力,尋找時機切斷對方糧道的戰(zhàn)略,得到景帝的認可。后實際作戰(zhàn)中,梁軍受到吳楚軍壓迫,不停向周亞夫求救,但周亞夫按兵不動,用輕騎兵截斷了吳楚軍的糧食供給。缺糧的叛軍反撲未果,終于崩潰。叛亂歷時三個月即被平息。但周亞夫也因此同梁王關系惡化。
七國之亂平定后,周亞夫繼續(xù)擔任太尉,后又被任命為丞相。后因在太子劉榮廢立和皇后兄王信封侯問題上同景帝意見不一致,加上梁王在竇太后面前不斷攻擊他,周亞夫逐漸失寵。
一天,景帝在皇宮里召見周亞夫,要賞賜他食物。端上來一看,里面只放了一大塊肉,然而沒有切開,又不準備筷子。周亞夫讓主管宴席的人拿筷子來。
景帝微笑著看著周亞夫,說:“這樣還不能滿足你嗎?”周亞夫脫下帽子,向景帝謝罪,景帝說:“起來吧。”周亞夫就快步走了出去。景帝目送他走遠,說:“這個悶悶不樂的人,是不能做年少君主的臣子的。”
過了沒多久,周亞夫的兒子從負責制造器物的官署那兒,買了五百件皇室御用的用于陪葬的鎧甲盾牌。他虐待搬運這些東西的雇工,克扣他們工錢。雇工知道他是盜買官用器物,心里怨恨,就告發(fā)了他,當然牽連到了周亞夫。
景帝將周亞夫交給獄吏審理,獄吏對著簿書逐條審問周亞夫,周亞夫一字不答,也就沒有供詞。景帝得知,說:“我用不著供詞,也一樣可以治你!”下詔讓周亞夫去廷尉那里受審。
廷尉斥問周亞夫說:“你為什么要造反?”周亞夫分辯道:“我買的這些東西,都是陪葬用的,造反從何說起呢?”廷尉說:“你就算不是要在地上造反,也是要在地下造反!”接下來的日子,審訊逼問越來越嚴厲。
當初,獄吏來拘捕周亞夫的時候,周亞夫就想自殺,他夫人勸阻了他,才沒有死?,F(xiàn)在見到情勢已經無法逆轉,周亞夫就不再進食,五天之后,吐血而死。
周亞夫為文帝信任敬重,在平定七國之亂中又建首功,被任命為丞相;但是后來卻身陷囹圄,最后餓死,實在是讓人悲嘆。周亞夫為人粗曠,不太注意小的禮節(jié),數犯景帝之忌,違犯宮廷禮儀,這種不拘小節(jié)的性格為他招來殺身之禍。飛鳥盡良弓藏,歷來如此,非一朝之變。
飛將軍李廣
李廣是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著名將領,隴西成紀人。李廣的祖先是秦朝將軍李信,曾率軍戰(zhàn)敗燕太子丹。李廣身材高大,手臂修長,擅長騎射,打起仗來行蹤飄忽不定,行動敏捷。李廣還接受世傳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少年從軍,抗擊匈奴。他作戰(zhàn)英勇,殺敵頗眾,使?jié)h文帝大為贊賞。九年后,漢景帝即位,李廣升為騎郎將,成為景帝身邊的禁衛(wèi)騎兵將軍。吳王、楚王叛亂時,李廣以驍騎都尉官職跟隨太尉周亞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奪得叛軍軍旗,立下顯赫戰(zhàn)功。諸王叛亂平定后,李廣調往上谷、上郡、隴西、雁門、代郡、云中等西北邊陲做太守,抗擊匈奴的入侵。
前144年六月,匈奴攻入雁門關,到達武泉縣,還攻入上郡,搶走了牧馬場里的馬匹。漢朝將士戰(zhàn)死的有二千人。
李廣擔任上郡太守。一次,率領一百名騎兵出巡,不巧遇到幾千名匈奴騎兵。匈奴人看見李廣的部隊,以為是漢軍派出來引誘敵人的,趕忙跑上山坡布下軍陣。跟著李廣的那一百名騎兵都很害怕,想調頭回大營,李廣鎮(zhèn)定地說:“我們遠離大軍數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為是誘敵之計,必不敢攻擊我們?!?
于是李廣帶著他的一百名騎兵繼續(xù)前進,快到距離匈奴軍陣二里遠的地方,又讓大家停下來,下令說:“全都下馬,解下馬鞍!”他手下騎兵說:“敵人很多,而且離我們很近,萬一出現(xiàn)緊急情況,怎么辦?”李廣說:“敵人以為我們會逃走,現(xiàn)在我讓你們都解下馬鞍,是在向他們表示我們不會逃走,以此來讓他們相信我們是誘敵部隊。”結果匈奴騎兵真的不敢進攻。
李廣手下的騎兵,解下馬鞍,解開戰(zhàn)馬,然后躺在地上休息。這時,正好太陽西下,匈奴騎兵對李廣部隊的行為迷惑不解,不敢輕舉妄動。雙方對峙到了半夜,匈奴軍隊以為漢朝軍隊在附近有埋伏,想趁著夜色襲擊他們,于是率領人馬離開了。黎明時分,李廣才帶著百名騎兵回歸大本營。
前140年,漢武帝即位,調李廣為未央衛(wèi)尉。前134年,李廣擔任驍騎將軍,駐守云中郡。程不識擔任車騎將軍,駐守雁門郡。李廣和程不識都以邊境郡守的身份指揮軍隊,在當時都很有名氣。李廣行軍沒有固定編制,不講究行列陣形,到了水草肥美的地方就駐扎下來,各人自便,夜間也不派士兵巡邏警衛(wèi),軍中指揮系統(tǒng)的文書往來能簡省就簡??;然而,李廣也有遠遠地派偵察部隊的習慣,從來沒有遭受到突襲過。
程不識則講究行列隊伍,營寨陣形,夜間派士兵巡邏,要求軍隊中的文吏把文書整理清清楚楚,軍隊常常得不到休息;但也從來沒有遭遇過危險。程不識說:“李廣的軍隊簡單隨便,一旦受到敵人突襲,就沒有辦法抵御了;但李廣手下的士兵也很輕松自在,都愿意為李廣效命。我的軍隊雖然事務煩瑣紛擾,但敵人也不能侵犯我?!辈贿^匈奴人畏懼李廣謀略,漢軍士兵也多數愿意跟隨李廣打仗,而認為跟隨程不識打仗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前129年,李廣率軍出雁門關,被成倍的匈奴大軍包圍。匈奴單于久仰李廣威名,令部下務必生擒之。李廣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匈奴兵在兩匹馬中間用繩子結成網,把李廣放在里面。李廣裝死,匈奴兵于是將綁他的繩索去掉,改用一輛馬車載著他回去邀功。走了十幾里路,李廣突然一躍而起,跳到一個匈奴騎兵的馬背上,把他推下馬,奪了他的弓箭,逃了出來,匈奴人驚嘆不已。李廣在匈奴軍中贏得了“漢之飛將軍”稱號。
歸朝后,因為他損兵折將,李廣被漢帝革除軍職,貶為庶人。
幾年后,匈奴殺遼西太守,擊敗韓安國將軍。武帝重新起用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聞“飛將軍”鎮(zhèn)守右北平,數年不敢來犯。
一次,李廣外出打獵,看見草中大石,以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時,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支箭卻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張弓對石再射,卻始終不能再將箭射入石中了。
前119年,漢武帝派大軍襲擊匈奴。郎中令李廣屢次請求出征,武帝因為他年紀太大,起先沒有批準。過了很久,武帝才答應他的請求,任命他為前將軍,跟隨大將軍衛(wèi)青。
衛(wèi)青大軍出塞以后,從俘虜口中了解到單于駐扎的地方,便親率精銳部隊急速進擊,讓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合兵一處,從東路進軍。東路要繞道,路途遙遠,水源和青草也比較少,李廣就向衛(wèi)青請求道:“我是前將軍,應該做前鋒,如今您為何又讓我從東路進軍?而且我年輕時就開始與匈奴作戰(zhàn),直到今天才有機會正面對付單于,所以希望能在大軍前面做先鋒,去和單于決一死戰(zhàn)?!毙l(wèi)青應允。
李廣與趙食其率領的東路軍由于沒有向導,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所以落到了衛(wèi)青的后面,沒能趕上與單于的戰(zhàn)斗,等到衛(wèi)青率領軍隊回師經過沙漠南部時,才遇到李廣和趙食其二位將軍。
衛(wèi)青了解李廣迷路的情況,責令李廣到軍府完成書面報告。李廣說:“校尉們沒有過錯,是我自己迷了路,我現(xiàn)在自己寫報告交到軍府去。”
李廣回來對自己的部下說:“我從年輕時開始,與匈奴打了大大小小七十多仗,這次有幸跟著大將軍出征,能夠與單于正面交鋒。誰知大將軍將我的部隊調到東路,路途遙遠,結果還迷失了方向,這莫非就是天意!況且我六十多歲,總不能再去面對那些刀筆小吏吧!”于是自刎而死。
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里沒有多少多余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的事,深得官兵愛戴。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見水,見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嘗飯食。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甘愿為他出死力。
知道李廣自殺的消息,全軍將士沒有不哭的;百姓聽說以后,不管認識還是不認識的都為他流淚。
李廣一生皆在邊關戍守,與匈奴七十余戰(zhàn),以驍勇善射、智謀超群著稱。匈奴聞其名則遠而避之,不敢與其相戰(zhàn),堪稱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李廣治兵寬緩不苛,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邊關軍民的愛戴,在士兵中都有著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氣天下無雙”的將軍。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等,都是贊揚他的名句。然而李廣沒有能夠裂土封侯,引來史家一片惋惜、民間無數惆悵。
張騫通西域
張騫,漢中城固人。他是一個意志力極強、辦事靈活而又胸懷坦蕩、善于待人處事的人。
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想聯(lián)合大月氏共同抗擊匈奴。月氏曾經居住在敦煌和祁連山之間,是一個強國,匈奴的冒頓單于攻下了它,老上單于殺了月氏王,剩下的月氏部眾逃到很遠的地方去了,月氏人仇恨匈奴,但苦于找不到聯(lián)軍攻打匈奴。武帝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招募使者出使月氏,最后選中了漢中人張騫。
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張騫帶領著一百多名隨從,取道隴西,踏上了出使月氏國的路程。但是,踏入月氏國必須經過匈奴腹地。匈奴人起了疑心,匈奴的單于擒獲張騫,扣押了他十幾年。在匈奴生活十多年,張騫始終保存著漢朝的特使符節(jié),匈奴單于硬叫他娶當地人為妻,已經生了兒子,也沒有動搖他一定要完成任務的決心。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機會。
后來張騫看準機會得以逃脫,朝著西方月氏所在的方向跑。跑了幾十天,到達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大宛聽說漢朝富饒,一直有與漢交通往來的愿望,但卻無法實現(xiàn),所以見到張騫非常高興,為他安排了向導和翻譯,抵達康居(今哈薩克斯坦東南),再由康居轉送到大月氏。大月氏原來的太子做了國王,攻打大夏國之后,瓜分了大夏國的土地,在那兒安居下來。當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很少有外敵入侵,因此他們已經漸漸消除找匈奴復仇的念頭了。
張騫在大宛居住了一年多,一直不確定月氏人到底怎么打算,就返回中原。張騫沿著南山走,想通過羌人的領地返回,沒想到又被匈奴捉住,被扣押了一年多。后來趕上伊稚斜驅逐匈奴太子于單,匈奴國內大亂,張騫就和堂邑氏的奴隸甘父逃回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