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史·少年簡讀版·第9卷:遼金元
- 何孝榮
- 3724字
- 2020-07-02 10:18:09
太祖淳欽皇后述律氏列傳
述律平生于公元878年,她的母親則是耶律阿保機的姑姑。按照契丹族的氏族傳統,耶律氏族和述律氏族是通婚的兩個部落,彼此都在對方部落尋找配偶,而述律平與自己的丈夫阿保機又是姑表兄妹,結成連理屬于親上加親。所以在她十四歲的時候,按照氏族的習俗,嫁給了二十歲的表哥耶律阿保機。
助創大業
阿保機成為本部酋長后,有了權力便開始東征西討,擴充疆土,獲取了大量的奴隸和財富。而述律平也緊緊地跟隨在阿保機的身邊,為他出謀劃策,和他一起四處征戰。隨著阿保機夫婦的戰功越來越大,他們也成為契丹人心目中的大英雄。隨著上一代可汗去世,阿保機由于聲望甚高坐上了“可汗”之位。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保機的謀士中漢人越來越多,所以他的一些思想深受漢人們的影響,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想要改變契丹的可汗選舉制度。因為在漢人統治的王朝,皇帝都是實行世襲制度,而契丹的可汗制度則是每隔三年進行一次選舉,得票最多的才能坐上王位,耶律阿保機想坐穩可汗的位子,所以阿保機便有了將每隔三年進行一次選舉的契丹可汗制度改為世襲制度的念頭。而這個念頭,也得到了妻子述律平的強烈支持。夫妻倆開始運用權謀,為這個目的而暗中準備。
契丹部落聯盟原本并不是由可汗獨掌大權,而是由幾個機構共掌軍政民大權。阿保機想把他們的權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于是在述律平的建議下,想方設法地將他們的權力分散,分為北、南兩院,最后契丹部落聯盟的主要權力都握在了阿保機手里。但是耶律阿保機夫妻的做法漸漸引起了契丹貴族的反對,而首先站出來反對他的正是他自己的親兄弟,他們都不服氣耶律阿保機,所以就密謀用武力奪取“可汗”之位,之后就發生了歷史上的“諸弟之亂”。

平定諸弟之亂時,述律平曾身穿戎裝,親自上陣殺敵。
阿保機剛開始還念及手足之情,曾經想要釋放卷入叛亂的一部分親戚。然而述律平卻是一個心腸強硬的人,她不同意耶律阿保機的仁慈,她認為在國家大政上必須要狠心,所以幫他下定了斬草除根的決心。隨后,在迭剌部內部進行了一場勢力大清洗,把所有反對阿保機的人通通殺掉了。
在這場大清洗之下,最終有上百名皇親國戚被處死,甚至連阿保機唯一的同胞親妹妹也未能幸免。這位曾經擔任過部落祭司的公主死時大約三十出頭。可見述律平的手段之狠,但正是因為述律平對于平亂態度堅決,才為阿保機的政權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條件。
在這場“戰爭”之后,朝廷上下一心,共同擁戴耶律阿保機當可汗,維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穩定。
卓識遠見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之后,就想開始對外擴張,他十分欣賞和羨慕中原國家的文化和富饒,所以就想要出兵攻占中原地區。但是述律平卻不贊同耶律阿保機的出兵計劃。
她對耶律阿保機說:“我們國家才剛剛建立,國家內部事務還沒有解決,軍事實力還沒有恢復起來。我們也不知道對方國家兵力的虛實,如果貿然出兵攻打,萬一失敗了的話,不僅我們千辛萬苦維持的政權不保,而且可能會使國家滅亡。所以我們此時不能出兵,未來一段時間我們需要養精蓄銳,見機行事。”阿保機聽了述律平的話后,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暫時放棄了對中原出兵的計劃。
述律平雖然目前不贊同出兵漢地,但是她的內心還是做著入侵中原地區的打算,只是建議耶律阿保機審時度勢,穩步前行,先滅掉周邊的小部落,然后慢慢地發展壯大,等有了足夠的軍事實力之后,才能一舉攻下漢地,到時候就沒有人能夠阻止遼國的大軍了。
耶律阿保機雖然聽取了述律平的建議,但是在內心中一直藏著這個愿望,那就是南下。終于有一次,他忍不住內心的欲望,開始了自己的計劃。
這件事的起因是當時的中原王朝的義武節度使王處直的兒子王郁來到契丹,他與唐朝的皇帝不和,所以百般游說阿保機讓他攻打河北,趁機奪了這塊富饒的土地。
耶律阿保機本來就想侵入漢地奪取那些富饒的土地,又經王郁這般慫恿,就把現實的情況拋在腦后,貿然出兵河北。述律平聽說耶律阿保機要攻打河北,趕忙去阻止他,但是被欲望和利益沖昏了頭腦的他怎么會聽從述律平的建議呢,所以述律平最后還是沒能阻止他出兵。
結果契丹兵團在短暫的勝利之后,便遭到當時唐朝晉王李存勖(不久便稱帝建立后唐)的打擊,遼國大軍遭受了重大損失。又加上突然天降大風雪,將士們一時死傷無數,結果大敗逃歸北方。
經過了這場戰爭后,耶律阿保機終于理解了述律平的勸諫,對述律平的眼光十分信服,他開始吸取教訓。按照述律平給他的建議,先滅掉周圍的小部落,擴大勢力。于是開始對周邊小部族如黨項、吐谷渾、突厥等部用兵。正如他所料,逢戰必勝,吞并了眾多的小部落之后,遼的土地和軍事實力開始擴大和增長了。勢力范圍越來越大的遼國盛名也不斷地傳播,引得周圍的小國都紛紛依靠稱臣。
耶律阿保機正是依靠述律平這位賢內助出謀劃策,國家才不斷地發展壯大。
斷腕皇后
述律平是一位內心極為剛毅果斷又心狠手辣的女子。她具有做大事的能力和魄力,為了達到目的甚至不惜自殘。
阿保機在公元926年死在了返回皇都的路上。她以太子耶律倍年少為由,自行臨朝稱制代行皇權。阿保機和述律平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真實情況是她不喜歡大兒子,她想要二兒子繼承王位,所以她開始不遺余力地鏟除她認為可能會妨礙自己易儲大計的“異己”。
那些曾經跟隨阿保機出生入死的文武重臣因擁護耶律倍,都被殺殉葬。為了掃清反對她的政敵,她借口“侍奉先帝”去殺害朝中的大臣。
原平州刺史趙思溫,是在幽州戰役中向耶律德光投誠的漢人。因與述律平政見不合,于是在一次上朝期間述律平以“侍奉先帝”為由,想借機除掉他。趙思溫不僅是驍勇的武將,還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官員,他站起身來,當著滿朝文武向述律平發問:“先帝最親近的人是太后,太后為何不以身殉葬去侍奉先帝呢?讓我們做臣子的前去侍奉,哪能讓先帝如意啊?”
眾人聽到這些話之后,無不感到震驚,有些官員甚至還想看述律平出丑。但這時她卻立刻做出了反應,回答道:“兒女們都還很幼弱,國家沒有一個能做主的,我暫時還不能去侍奉先帝。但是我不會什么都不做。”緊接著,她揮動金刀,毫不遲疑地將自己的右手齊腕砍下,鎮定自若地命人將這只手送到阿保機棺內代自己“從殉”。
眾人隨即驚得目瞪口呆,都在心里對這位連對自己都如此心狠的皇后產生了深深的恐懼,都被這個女人的狠辣果斷的行為所折服。從此以后,滿朝文武大臣都對述律平畏如虎蝎,對她的主張再也不敢違抗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鐵血狠辣的皇后,卻有常人想象不到的人生結局。
之前說到了述律平對孩子有偏心的傾向。她偏愛幼子耶律李胡,不喜長子耶律倍。但是她的這個小兒子卻十分平庸,既無大志也無勇謀,所以朝廷上下一致反對他繼承皇位。述律平沒有辦法,只好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推舉二兒子耶律德光繼承皇位。無論怎樣,她就是不想讓大兒子當上皇帝,可見她多么不喜歡耶律倍。于是,在她的高壓政策之下,大臣們紛紛支持耶律德光稱帝。就這樣,二兒子耶律德光如她所愿,登上了遼國的皇位。登基后的耶律德光把耶律倍封到了東丹國,讓他做起了東丹的國主“人皇王”。
述律平的偏心行徑并不因為二兒子登基帝位而就此罷休,她為了鞏固耶律德光的契丹國主地位,對遠在東丹國的耶律倍依舊百般防范。最后終于逼得耶律倍遠走他鄉,逃離了遼國的國土。
然而不久后,耶律德光在入主中原時,突發疾病在半路死了。消息傳到朝廷后,立即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恐慌和擔憂。耶律德光的去世意味著述律平的小兒子耶律李胡最可能繼承皇位。但是大臣們一想到是他們母子統治國家時,內心都很害怕,他們都被述律平之前的殘暴統治嚇怕了,而且他們也不想受到耶律李胡那個平庸之人的統治,于是不甘坐以待斃的大臣們決定另奉新君。在這時,他們突然想到了耶律倍還有一個兒子尚存人世。于是,他們就找到了長子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想請他繼承大統。耶律阮是耶律倍與契丹妻子所生,當耶律倍逃離遼國的時候,耶律阮母子選擇留在了遼國。一直以來眾人都對耶律倍的經歷抱不平,本來就應該是他來繼承皇位的,最后卻落了個流亡他國的下場,所以眾人想擁戴他兒子也是十分合情理的事情。
于是就在耶律德光病死的第二天,耶律阮便在朝廷大臣的擁戴下正式登上了遼國皇帝之位。然而耶律阮繼任皇帝位的消息很快就傳到述律平的耳中,一心想要寶貝兒子耶律李胡當皇帝的她當然不同意,于是立即下令整頓兵馬,封耶律李胡為“兵馬大元帥”讓他奪回帝位。但是耶律李胡根本就沒什么才能,無論威望還是統兵能力都是十分缺乏,自然完成不了她的厚望,很快便被耶律阮的大軍打得一敗涂地。述律平怒火更旺了,決定親自整頓兵馬,和自己的孫子決戰。然而最終在耶律屋質的勸說之下,雙方罷兵言和。之后,述律平和孫子耶律阮達成了正式的“橫渡之約”,承認耶律阮稱帝。
但是,仍有不甘的述律平又與小兒子耶律李胡密謀造反。不過這次政變尚未來得及發動,就被人告發了。耶律阮把述律平母子都幽禁起來了,就這樣強硬了一生的遼國的第一任皇后,在幽禁中度過了自己的下半生。公元953年,“應天皇太后”述律平終于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七十五歲。
讀史學成語
養精蓄銳:養足精神,積蓄力量。也指保存部隊的戰斗力,準備新的戰斗。
例句:我們這次未贏,但是我們養精蓄銳,下次再戰!
心花怒放:心里高興得像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
例句:她頓時心花怒放,喜悅飛上眉梢,兩只眼睛瞇得像兩個小小的月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