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史·少年簡讀版·第4卷: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南史
- 何孝榮
- 2596字
- 2020-07-02 10:18:20
檀道濟列傳
檀道濟身出寒門,長大成人后參加了謝玄創建的北府兵,后來投到劉裕部下,成為開國元勛。宋文帝劉義隆繼位后,為了自己地位的穩固,相繼殺掉權臣徐羨之、謝晦。檀道濟功高震主卻不知反省,也慘遭殺害。劉義隆親手毀掉了他的最后一道長城。
戰功卓著
檀道濟是南朝名將之一。他與劉裕是老鄉,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檀道濟從小失去父母,兄弟五人由叔叔檀憑之撫養長大。檀憑之年輕時與劉裕交情深厚,劉裕起兵討伐桓玄,檀道濟兄弟五人和叔叔一起,追隨劉裕,成為義軍的骨干。恢復大業成功后,檀道濟因軍功升任太尉參軍。
義熙十二年(416),劉裕北伐后秦,檀道濟為先鋒,一路所向披靡,敵人望風而降,檀道濟率軍直逼洛陽。在進軍路上,他們抓獲很多俘虜。有人主張把俘虜全部殺死,建立一座高丘,以顯示武功。檀道濟說:“討伐罪人,慰問百姓,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下令把所有俘虜全部釋放。中原一帶的人們聽了之后,都非常感動,歸降的人絡繹不絕。劉裕平定長安后,檀道濟被任命為瑯邪內史。
劉裕登基為帝,檀道濟由于輔佐有功,任丹陽尹、護軍將軍。劉裕病重,檀道濟出朝為南兗州刺史、鎮北將軍。
劉裕臨終前,考慮到國家剛剛建立,尚不穩固,太子年幼貪玩,還沒有威望,便仿效前朝帝王托孤之事,選拔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四人為顧命大臣,讓他們念及多年來的主臣舊情,竭力輔佐皇位繼承人劉義符。
討伐謝晦
劉義符就是宋少帝,他性格頑劣,不務正業,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材料。徐羨之等人將他廢黜,接著派刺客暗殺了他。檀道濟被征召入朝,因參與廢立有功,宋文帝劉義隆即位時,封他為武陵郡公,檀道濟多次辭讓,都沒有獲得準許。
宋文帝是徐羨之、謝晦等人扶植上來的,但他一想起自己的兄長被權臣殺死,就心有余悸。登基兩年后,他便追究徐羨之、傅亮等人的罪行。宋文帝征召檀道濟入朝,命他出兵討伐謝晦。
檀道濟入朝的第二天,徐羨之、傅亮二人被殺,隨后宋文帝派遣檀道濟和到彥之為先鋒,討伐謝晦。出征前,宋文帝向檀道濟詢問平定謝晦的策略,檀道濟答道:“臣下過去與謝晦一同跟隨武帝(劉裕)北征,如果說攻入關中地區一共用了十條計策,其中有九條就是他謀劃的。謝晦才略過人,通達干練,別人幾乎難與匹敵。然而,他從沒有獨立指揮過一支軍隊與敵方作戰。因此,指揮一場戰爭恐怕不是他的特長。臣下知道謝晦的才智,謝晦清楚臣下的英勇,現在臣下奉王命西出征討,不用對陣,就一定會把他擒獲。”
后來,果不出檀道濟所言。當謝晦得知檀道濟領兵而來時,心中膽怯,幾萬軍隊不戰自潰。檀道濟也因此官遷征南大將軍、江州刺史。
唱籌量沙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派遣到彥之侵伐北魏。北魏采取以退為攻的策略,到彥之先勝后敗,損失慘重。檀道濟以都督征討諸軍事的名義,率軍北援。轉戰二十多天,指揮大小戰斗三十余次,幾乎每戰必勝。他在進軍歷城時,因糧草被北魏士兵突襲焚燒,不得不回兵南撤。誰知在這關鍵時刻,軍中有人向魏軍投降,泄漏了缺糧的情況,魏軍尾隨追來。宋兵將士人心惶恐,猶似驚弓之鳥,幾乎崩潰。可檀道濟卻沉著自如,夜里,他命一些親信,吆喝著一斗、二斗、三斗……假裝清點糧草,然后把所剩下的一點糧食撒在表面上,偽裝成糧草充裕的樣子。等到天亮,魏軍看到宋軍并不缺糧,以為降卒謊報軍情,將降卒斬首示眾。魏軍也不再緊緊追隨。檀道濟深夜唱籌量沙,指的就是這段故事。

▲ 檀道濟進軍歷城時,糧草被北魏士兵突襲焚燒。
當時,檀道濟所屬軍隊不多,而魏軍則四方匯集,聲勢浩大,對宋軍構成嚴重威脅。檀道濟命令手下將士全部披上鎧甲,自己身著白色便服,神情自若地坐在車上,率領人馬緩緩地撤退。魏軍見此,害怕檀道濟設有伏兵,不敢緊追,這樣宋軍安全回師。檀道濟由此威名大振,魏軍從此極為懼怕檀道濟,有的人甚至畫出檀道濟的圖像,作為驅鬼之神。檀道濟回到建康,官進司空,鎮守尋陽。
功高震主
檀道濟本是劉裕手下的一員猛將,功勛卓著。宋文帝登基,他有擁立之功。鎮壓謝晦,遠征北魏,他顯示出卓越的指揮藝術。檀道濟的左右心腹也都也身經百戰,驍勇無比。特別是參軍薛彤和高進之,力大無窮,勇冠三軍,人們都把他們比作檀道濟的左膀右臂。檀道濟的幾個兒子才氣縱橫,精明強干,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所有這一切,使檀道濟的聲名和威望顯赫得無人可比。對此,宋文帝很不放心,害怕他權勢太大,有朝一日進京篡奪皇位。當時有人就在背后用眼神指著檀道濟說:“誰知道他是不是當年的司馬懿呢?”
有很長一段時間,宋文帝經常病得臥床不起,其中有幾次非常危險。領軍將軍劉湛官迷心竅,特別想執掌朝政大權,他害怕檀道濟從中作梗,決心除掉檀道濟。彭城王劉義康對檀道濟也有所畏忌,擔心文帝一旦駕崩,沒有人能夠使他甘心俯首稱臣。
元嘉十二年(435)宋文帝病重,北魏軍隊趁機南伐。宋文帝征召檀道濟入朝。檀道濟的夫人對檀道濟說:“功勛太顯赫,就容易招禍。現在朝廷無事召您入朝,恐怕大禍就要降臨。”檀道濟沒有在意。到達建康后,正好碰上宋文帝病愈,因而安然無事。第二年春天,朝廷允許檀道濟還鎮尋陽,檀道濟行船未開,宋文帝的病情又趨嚴重。劉義康假借宋文帝的詔令,宣召檀道濟再次入朝,說是要給他設宴餞行,當檀道濟來到王宮時,立即被捕入獄,旋即遇害。檀道濟的幾個兒子和一些親信隨后也慘遭殺害。
檀道濟冤屈而死,人們非常憤慨。當時就流傳首這樣兩句歌謠:“可憐《白符鳩》,枉殺檀江州。”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同情。
自毀長城
檀道濟被捕之后,異常氣憤,兩眼冒火,目光如同火炬一般,不大一會兒,便喝下十斗酒。然后摘下頭巾,用力摔在地上,憤怒地吼道:“這是自毀長城啊!”后來檀道濟的死訊傳到北魏,魏人都高興地說:“檀道濟一死,江南那些小子再也不值得害怕了。”從此,魏軍經常向南進犯,大有飲馬長江之勢。
幾年以后的一天,宋文帝問尚書仆射殷景仁:“誰可頂替檀道濟擔任軍隊的主帥?”殷景仁答道:“檀道濟因多次立有戰功,威震天下,但除了打仗,別的他就沒有什么可以稱道的了。”宋文帝說:“還不能這樣看吧。漢時李廣活著,匈奴不敢有南侵的奢想,像他那樣的人,天下又能有幾個?”
元嘉二十七年(450),北魏大舉南侵,南朝軍隊一敗再敗,眼看就打到江北的瓜步(江蘇六合)。宋文帝登上建康的石頭城,向遠方眺望,憂慮重重。嘆息道:“檀道濟如果還活著,豈能有今天的被動局面!”
讀史學成語
勇冠三軍:冠:位居第一;三軍:軍隊的統稱。指勇敢或勇猛是全軍第一。
例句:三國時的張飛可謂勇冠三軍,敵人聽了他的名字都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