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二十四史·少年簡讀版·第4卷: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南史作者名: 何孝榮本章字數: 2971字更新時間: 2020-07-02 10:18:20
劉穆之列傳
劉裕作為一個開國君主,手下文臣武將眾多,可謂人才濟濟,但他最賞識的還是劉穆之。在劉裕領兵在外時,劉穆之總是留守建康,主管朝廷內外事務,讓劉裕格外放心。劉穆之死后,劉裕惋惜地說:“劉穆之不死,可以幫助我治理天下。他一死,國家可怎么辦?”
檳榔的故事
劉穆之,字道和,小名道民,祖輩幾代居住京口(今江蘇鎮江)。他年輕時,家中貧困,生活放蕩不羈,很少講究禮節,特別喜好吃喝,嗜酒如命。
他常去妻兄家混飯吃,多次受到侮辱,也滿不在乎。他的妻子江氏非常通情達理,怕他受侮辱,勸他不要去江家。有一次,江家有喜慶之事,江氏叮囑劉穆之不要去,等江氏一走,他還是去了。在那里吃完飯,他向江氏兄弟索求檳榔,江氏兄弟嘲弄他說:“檳榔是消食的,你經常吃不上飯,要它有什么用呢?”
江氏不想讓丈夫受冷遇,就剪下自己的長發,拿到市場上賣掉,以自己兄弟的名義,請劉穆之吃飯。
后來劉穆之發達了,當了丹陽太守,準備宴請江氏兄弟。妻子哭著向劉穆之致謝。劉穆之大度地說:“我和他們之間本來就不存在怨恨,你不要太在意這件事。”在宴席上,劉穆之和江氏兄弟推杯換盞,非常盡興。酒足飯飽后,劉穆之命廚人用金盤子端出一大盤檳榔來,送給江氏兄弟。江氏兄弟非常羞愧。

▲ 劉穆之命廚人用金盤子端出一大盤檳榔來,送給江氏兄弟。江氏兄弟非常羞愧。
劉裕的得力助手
劉裕討伐桓玄,進攻建康(今南京),請何無忌推薦一個人給自己做主簿。何無忌舉薦劉穆之。劉裕說:“我認識他。”立即派人前去征召。劉穆之見到來使,只簡單收拾一下行裝,便來拜見劉裕。劉裕對劉穆之說:“我剛剛舉兵,想要討伐叛臣,急需一名軍吏,誰能擔當這個職務?”劉穆之回答說:“沒有比我更合適的。”劉裕笑著說:“你能屈身任職,我的事業肯定能大功告成。”
劉穆之隨同劉裕平定建康,劉裕在建康的各種安排,幾乎都經劉穆之一手操辦。劉裕每做一件事,都征求劉穆之的意見。劉穆之也竭盡全力,誠懇地提出自己的建議,并針對晉朝的弊端,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了不少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革除。令行禁止,不過幾天時間,朝野風氣大為改觀。劉穆之也因功遷尚書祠部郎,領堂邑(江蘇六合縣北)太守。
揚州刺史王謐死后,以劉裕的功勞,應該入朝輔政。將軍劉毅等人出于妒忌心理,不想讓劉裕入朝,派尚書右丞皮沈征求劉裕的意見。皮沈先把事情告訴了劉穆之,劉穆之假裝上廁所,密告劉裕說:“皮沈的話不可聽。”劉裕見到皮沈,叫他先出去,讓劉穆之進來。劉穆之對劉裕說:“你現在豈能謙讓,只做一個守衛邊遠地區的將領?劉毅等人與你一樣,都是從布衣起家,征討桓玄,推舉你做盟主,不過是一時之事,并沒有定下主臣的名分,你們之間勢均力敵,最終要相互殘殺。揚州是天下的根本,不能送給別人,以前授給王謐,那是當時的需要,現在若讓他人鎮守揚州,自己肯定會受制于人。你功高名著,不能再猶豫不定,應立即入朝,與他們爭個高低。你到了京城,他們肯定不敢越過你而把揚州大權授給別人。”劉裕一聽,非常贊同。從此開始入朝輔政。
劉裕鎮壓盧循之亂,劉穆之經常給劉裕出謀劃策。劉毅等人對此非常忌恨,經常在劉裕面前說劉穆之權力太大,劉裕不但不聽,反而更信任劉穆之。劉穆之在外邊的所見所聞,不論大事小事,全都告訴劉裕。劉裕一得到隱秘消息,便在眾人面前說出來,借以顯示自己無所不知。劉穆之喜歡與人結交,官府里常高朋滿座,他把這些人作為耳目,探聽各種信息,因而朝野中的事情,劉穆之沒有不知道的,即使是親朋好友的事,他也毫無隱匿地向劉裕報告。有人借此譏諷他,他說:“劉裕對我有知遇之恩,道義上我不能有所隱諱。”

▲ 劉裕派使者去征召劉穆之。
劉裕日常的一舉一動,劉穆之都給予適當的調理規范。劉裕文化低,字寫得很差,劉穆之對劉裕說:“寫字雖然是小事,但關系到一個人的聲譽。你書寫的布告要傳遍天下,希望還是能夠注意一些。”劉裕既不愿下功夫練字,又無這方面的天分,因此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字也沒有什么長進。劉穆之見此,又給劉裕出了一個主意,說:“你只要縱筆寫出大字,一字方圓一尺也可以,字大就會有特點。氣勢就會不同凡響。”劉裕覺得很在理,從此便把字寫得很大,一張紙不過六七個字。
劉穆之平時不太喜歡舉薦人,對別人的舉薦,也從來不聞不問,順其自然。他常對別人說:“我雖然不如別人善于舉薦人才,但也不會把壞人舉薦上去。”劉穆之和朱齡石都以能寫尺牘聞名于世。一次,他們二人一起坐在劉裕面前,根據劉裕的詢問,筆述自己的見解。從早晨到中午,劉穆之寫出一百函,朱齡石寫出八十函。劉穆之見解精辟,幾乎全部內容都為劉裕所采納,而朱齡石則相差很遠。
留守后方
劉裕和劉毅的矛盾終于激化,公元412年劉裕西討劉毅,命令諸葛長民鎮守后方。劉裕懷疑諸葛長民有二心,決定讓劉穆之留下,名為輔助,實際上是進行監視,并授予劉穆之建威將軍,增派將佐,配備軍隊。
諸葛長民得知劉裕準備親自率兵出征,確實有過借機發動政變的設想,可又猶豫不定。他知道劉裕最信任劉穆之,于是把劉穆之請到官府,讓手下人全都出去,單獨詢問劉穆之。他說:“現在有很多傳言,都說劉裕對我不太滿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事情呢?”劉穆之為穩住諸葛長民,防止劉裕外出期間發生變故,回答說:“宋公劉裕率軍遠征,把老母和年幼的孩子委托給你,如果他對你不信任,怎能這樣做呢?”諸葛長民聽了這番話,心情才稍微安穩一些。劉穆之趕忙做好應急準備,劉裕回到建康,立即殺掉了諸葛長民。

▲ 劉穆之建議說:“你只要縱筆寫出大字,一字方圓一尺也可以,字大就會有特點。氣勢就會不同凡響。”
以后劉裕幾次率兵征討,劉穆之都負責留守后方。朝中政務,無論大小,全由他一人決定。劉穆之的官職也隨著不斷升遷,做到尚書左仆射,相當于宰相。
性格豪放
劉穆之勤奮刻苦,才華超人。對內總理朝政,對外供給軍旅,處理各種事務干凈利索,從不拖沓延誤,而且條理清楚,處置恰當。他特別喜歡議論談笑,有時談得興起,整日不知疲倦。平常一有空閑,便讀書寫字,校定經籍史冊。
他性格豪放,生活喜歡講排場,每次吃飯必須用一丈見方的大飯桌,做十個人的飯,請十人作陪,從不自己單獨吃,手下人都習以為常。他曾對劉裕說:“我出身貧苦,很多東西都沒有吃過,成了你的下屬之后,時時想約束自己,但都沒有做到。早晚兩餐,確實過于豐盛一些,除此之外,沒有一點對不起你。”相比他的功勞,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缺點。
義熙十三年(417),劉穆之突然病逝。當時劉裕正在率軍北征,接連打了幾個勝仗,攻克長安,關中、河南等地也指日可下,可他聽到劉穆之的死訊,極為震動,悲痛傷心,立即返回建康,唯恐朝中失去控制。
劉裕做上皇帝,朝政繁多,百廢待興,更使他經常想起劉穆之。一天,劉裕對大臣們說:“劉穆之不死,可以幫助我治理天下。他一死,國家可怎么辦?”
光祿大夫范泰安慰他說:“現在皇上圣明,滿朝文武大臣都是杰出的人才,劉穆之雖然功勛卓著,但他的死,也未必就關系到國家的興衰。”
劉裕笑著說:“你聽說過千里馬嗎?劉穆之就是千里馬啊。”然后又說:“他一死,人們就會輕視我了。”短短一句話,足以看出劉穆之在劉裕心中的地位。
讀史學成語
人才濟濟: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出自《尚書》:“濟濟有眾,咸聽朕命。”
例句:科學院擁有大量博士生、碩士生,真可謂人才濟濟。
不同凡響:凡響:平凡的音樂。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例句:小明的這番競選演講不同凡響,他剛講完,同學中就爆發出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