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三道伐吳——錯過良機的南征

(一)戰前態勢

劉備退回永安不久,吳軍跟蹤追擊,在白帝城南面的南山安營,吳軍將領朱然、宋謙、潘璋紛紛上表,要求乘勝追擊,攻入蜀中,一舉拿下西川。

孫權拿不定主意,就問陸遜,陸遜、朱然、駱統等人都認為,曹丕近些天在南線集結重兵,說是要幫我們打劉備,但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還真不好說,對曹丕不能不留一手。如果我軍深入蜀地,到時候曹丕卻來打我們的建業、江陵,我軍來不及回援,那就大事不妙了。

孫權一聽有理,也就打消了入蜀的念頭,收兵回撤。

事情不出陸遜所料,曹丕果然動手了,不是打劉備,曹丕的目標正是孫權。

222年八月,曹丕接到孫權捷報,雖然心里很驚訝,他沒想到孫權這么快就將劉備打敗,但表面上當著東吳報捷使者的面,對孫權還是狠狠地夸獎了一番,夸完之后,進入正題,曹丕派人給孫權送了一份自己寫的《典論》,這是曹丕的得意之作,明顯是在向孫權炫耀。

接下來,曹丕向孫權提出了要求,送太子入質,并準備派自己的心腹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到江東與吳國結盟,順便將孫權的王太子孫登帶回中原。

孫權很客氣地表示,使者您就不用派了,我的人品您還不了解嗎?(曹丕心說,正因為了解,所以才需要人質。你小子奸詐狡猾,不扣人質,我可不放心。)咱們之間還用盟誓那么俗套!我兒子孫登還小(本年14歲),不懂禮數,等過兩年,他大一些,我再派他前去洛陽朝覲天子,您看如何?

曹丕一聽就火了,孫權是存心不給自己面子。去年(221年),曹丕就跟孫權提過一次,要封孫權的大兒子孫登為萬戶侯,讓孫登到洛陽受封,也就是去當人質。孫權這么狡猾,當然不干,只是成車地給曹丕送禮、說好話,但就是不送人。

誰知,曹丕如此執著,舊事重提,這時孫權打敗了劉備,感覺腰桿子硬氣了,便不再買曹丕的賬。

既然談不攏,那就打吧。曹丕早就為南征做好了準備。

八月,談判破裂,九月,曹丕“興師問罪”的大軍就出發了。這足以說明,曹丕早有準備,他早就想打了。

事實上,兩軍早就開打了。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孫權率大軍西進時,據守襄陽的曹仁很緊張,這足以說明兩軍的互不相信。曹仁擔心,孫權打著迎戰劉備的旗號,暗地里來偷襲他的襄陽,因為這時的襄陽,駐軍不多,而且幾乎就要發生糧荒。

很顯然,一旦吳軍北上,曹仁就只能撤退。魏國普遍主張放棄襄陽、樊城,以免到時孫權打來,更被動,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魏國君臣對孫權的不信任。曹丕于是下令曹仁后撤,曹仁放火燒毀了襄陽、樊城,主動退到宛城。

僅僅因為缺糧,就放棄戰略要地襄陽,曹丕君臣的短視可見一斑。曹丕的親信時任丞相長史的司馬懿曾堅決反對,但曹丕聽從了眾臣的意見,未理會司馬懿的勸告。

曹仁放棄兩城一個月后,孫權派將軍陳邵率軍沿漢水逆流而上兵不血刃輕取襄陽、樊城。關羽若是地下有知,知道這個消息,恐怕會被氣得活過來。當年,關羽拼盡全力打了幾個月都沒打下來的堅城,居然就這么讓吳軍占了一個天大的便宜。

但吳人也沒笑多久,隨后事情的發展再次證明了,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特別是在權謀盛行、烽火連天的三國時代,想要地盤,不打個你死我活,怎么可能。

曹丕聽說吳軍占領襄陽,也后悔了,馬上下令讓曹仁領兵收復。

車騎將軍曹仁得令后,不敢怠慢,立即起兵,率右將軍徐晃、橫海將軍呂常、揚武將軍滿寵領兵南下。

陳邵抵擋不住,很快被趕跑。孫權沒高興幾天,襄陽又回到了曹丕手中,曹仁有了軍功,曹丕又有了提拔曹仁的借口,曹仁是活著的宗室親信中資歷最深的將領,也是曹丕依靠的對象,新的任命隨著曹丕的使者來到前線,曹仁被晉升為大將軍。

開戰的不僅僅是襄陽,淮南方向曹休也沒閑著,多次派兵偷襲對岸的吳軍,搞點偷營放火的小動作,但曹休的小動作也不算小,先后攻破歷陽的吳軍營寨,一把火燒了蕪湖民屯數千家。把吳軍折騰夠嗆。曹休殺人放火玩得不亦樂乎,曹丕對宗室親信向來大方,馬上提拔曹休做了征東將軍、揚州刺史,坐鎮東南。

但相比于即將展開的大戰,之前的這些邊境沖突,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二)魏軍全線進攻

222年九月,即猇亭之戰結束不到兩月,曹丕一聲令下,魏軍兵分三路,大舉伐吳。

大將軍曹仁(駐合肥)帶著兒子曹泰、將軍王雙、將軍常雕、將軍諸葛虔率軍出濡須(今安徽含山);攻擊東吳的濡須塢,攻克后,渡江進攻牛渚。

征東大將軍曹休(駐壽春)率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臧霸,領兵出洞口(今安徽和縣南)長江渡口,這里距濡須很近,曹休軍可看作曹仁的偏軍,曹休的任務是協助曹仁,兩軍遙相呼應,互為聲援。

曹休雖年輕,但曹丕對他給予厚望,曹仁已經老了,在曹丕眼里把曹休當作了接班人,曹丕打算把東南交給曹休,所以曹休麾下集中了東方五州兵馬,這五州分別是揚州刺史曹休本人兼任、青、徐(臧霸等),兗州刺史王凌,豫州刺史賈逵。屯駐于這些地區的部隊都歸曹休節制,總數有二十余軍,兵力十多萬。

上軍大將軍曹真、征南大將軍夏侯尚(時駐宛城)、左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領兵進攻南郡(今湖北江陵縣)郡治江陵。

魏軍三路并進,氣勢如虹。孫權也不甘示弱,分兵派將,準備迎戰。

牛渚方向:建威將軍呂范奉命率水軍迎戰洞口方向的曹休部。偏將軍全琮,揚威將軍、廣陵太守京城守將孫韶,建武將軍、領廬江太守徐盛隸屬呂范麾下,水軍統領安東將軍賀齊、吾粲也率水軍往來江上巡航警備。

濡須塢方向:負責對付曹仁的是東吳大將朱桓,部將偏將軍駱統、嚴圭駐守江中的中洲小島。

江陵方向:征北將軍朱然守江陵城,左將軍諸葛瑾都督公安駐守南岸公安城與朱然隔江相望。

吳軍的幾路主將,呂范是三朝老臣,也是孫權的大管家。眾將中,論軍事能力,呂范是最差的,領兵征戰這種事根本輪不到他,這位既不中看也不中用的草包。但誰讓人家資歷老,又是親信,所以孫權才讓他當主將。

呂范麾下的全琮日后是江東政壇的風云人物,常年駐防牛渚負責江防,能力遠超草包呂范。孫韶是宗室中的后起之秀,長期駐守京城,跟全琮一樣也是能力出眾的邊將。徐盛是淮泗將領,在老將逐漸凋零的黃武時代,徐盛是孫權重點提拔的對象。賀齊長期負責國內治安,圍剿山越,相當于孫權的武裝警察部隊司令。

在這次領兵出陣的吳軍將領中,江東大族出身或江東名士背景的將軍開始走上前臺獨當一面。

吾粲(?—245),字孔休,吳郡烏程人。江東名士,在吳郡與陸遜等名門公子齊名。孫權當車騎將軍時招入麾下當主簿,這次以參軍校尉的身份隨軍出征。

朱桓(177—238),字休穆,吳郡吳人。出身江東四大家族之一的朱氏。曾以蕩寇校尉身份領兵二千參與平定吳郡、會稽郡,后又帶兵平定丹陽、鄱陽山賊,以軍功升裨將軍。接替周泰擔任濡須都督,成為坐鎮方面的大將。孫權把關乎存亡的濡須交給朱桓,說明孫權對朱桓的忠誠能力比較放心,這才敢讓朱桓擔當大任。

(三)洞口、京城之戰

十一月,曹休大軍到達長江北岸的廣陵,呂范聞訊立即率水軍在江面排開陣勢,阻止魏軍渡江。但天有不測風云,就在東吳水軍橫列長江之際,江面忽然刮起大風,這股不期而至的大風徹底打亂了吳軍水軍的陣形,很多船被吹到了北岸魏軍防區。

對這些送上門來的“禮物”,魏軍沒有理由不收,吳軍慘了,本來沒想打,卻被硬生生吹過來,幾千人做了魏軍的俘虜。

相比于這些被吹到岸上淪為戰俘的水兵,待在船上的水兵更慘,吳軍的戰船接二連三被吹翻,船上的吳兵紛紛落水,颶風下波濤洶涌的長江仿佛一只巨獸吞噬著吳兵,不計其數的士兵葬身水底。

出于求生本能,落水的士兵紛紛向尚未沉沒的大船游去,一旦攀住船舷就死不放手,誰都明白,這是唯一的生路。本就搖搖晃晃的戰船,加上這么多人攀住船幫,戰船搖晃得更厲害,船上的士兵,為減輕船身重量,開始揮刀砍向自己的戰友,一雙雙求助的手被無情地砍斷,不斷有被砍掉手指的士兵跌入大海,卻不斷有新的手攀上來,士兵絕望的喊叫聲、呻吟聲傳出很遠,景象慘不忍睹。

將軍吾粲的船也被人攀住,驚慌的部下也準備操起戈矛刺向求救的友軍,但吾粲制止了他們,并讓部下把攀住船舷的人救上來。部下有人提醒吾粲,救這些人上船,勢必加重船的重量,船只可能因超載而沉沒。但吾粲不為所動,下令全力救人,說寧可船重沉沒,也要救援。友軍落難,怎能見死不救!就這樣,被吾粲救活的有上百人。

一場颶風吳軍折損數千,呂范只好率殘余戰船退守南岸。幸好賀齊督率的水軍及時趕來增援,才穩住陣腳。

曹丕此時也親臨宛城督戰,聽到捷報,催促曹休立即渡江,以求擴大戰果,曹休馬上催促臧霸渡江。一級壓一級。

對臧霸,曹丕始終不放心,對前者保持高度警惕,特意讓曹休就近監視。這次出征,曹休秉承曹丕之意,讓臧霸的青徐水軍打頭陣。打贏吳軍除外患,打死青徐水軍就是除內亂。

臧霸不敢違令,親率一萬水軍乘五百只戰船渡江偷襲吳軍孫韶部鎮守的京口。

孫韶,字公禮。丹陽叛亂時,媯覽、戴員殺了孫翊,孫韶的父親孫河因質問兩人也被殺害,孫韶受命統領其父舊部,孫權從前線趕回平叛,路過京城,想試一試孫韶的能力,特意讓人假裝攻城,城上的反應相當迅速,士兵們各就各位,城上傳來的口令聲、應答聲此起彼伏,一切都有條不紊,不時從城上射下箭羽。孫權見孫韶指揮有方,這才放心,派人喊話,告知身份。

此后,孫韶一直鎮守京城。但吳軍顯然低估了魏軍的能力,特別是臧霸青徐水軍的戰斗力。吳軍沿江的守備松懈,被臧霸抓住機會,一舉突破,魏軍順利登陸,直到魏兵殺到眼前,孫韶都不敢相信魏軍已經登陸的事實,一萬魏兵對毫無準備的吳兵發起了突襲,一陣猛殺后,戰場上留下幾千具吳兵尸體,魏軍并不戀戰,得勝后便乘船揚帆而去。剩下孫韶傻愣愣地站在那里發呆。

吳軍被當頭打了一記悶棍,再不敢大意,京口的孫韶吃了大虧,駐防牛渚的全琮吸取教訓,整天甲胄不離身,日夜派兵巡江,生怕魏兵再摸過來。吳軍被搞得草木皆兵神經兮兮。

曹休雖然打了勝仗,但從曹丕的意圖看,曹休軍也不過是支偏師,曹丕壓根兒沒打算讓曹休大舉南攻,因自古平江南,最理想的渡江地點不是廣陵,而是采石。相對廣陵,采石的江面要窄得多,從這里橫渡長江更容易,特別是在古代普遍使用抗風力不強的木船的情況下,沒有哪個主將會給自己找麻煩,放著采石不攻,偏偏要去廣陵自找苦吃。

曹丕讓曹休從洞口(廣陵附近)出擊,其目的無非是牽制騷擾對岸吳軍,支援擔任主攻的曹仁軍。

雖說曹休軍只是助攻,但孫權卻頗為重視這路魏軍,因為在曹休軍中有一位足以讓他以及江東人人肝顫,為之色變膽裂的猛人——張遼。當年合肥之戰的余威,至今仍在,吳人對那場慘烈的逍遙津一戰仍記憶猶新。

孫權對手下眾將說張遼雖身患重病,但也不能大意輕敵,如在戰場相遇,一定要多加小心。張遼當時的確得了重病,到了廣陵一直臥病在床,不久在江都去世,一代名將就此告別了戰場。

(四)孫權改元

就在吳軍與魏軍沿長江一線展開攻防戰的同時,孫權的后方再次起火,孫權也品嘗到了被人背后捅刀子的滋味,向他下手的正是讓他跟他哥哥孫策頭痛一生的山越以及那些隱藏在深山里不服他的宗族武裝。

孫權與曹丕全面開戰的消息傳遍江東,一直躲在山區等待時機的山越,意識到反攻的最佳時機來了。于是,各地山越紛紛起兵,從山里出來,到處攻城拔寨,在孫權的大后方折騰得天翻地覆。

吳郡錢唐大帥彭式等宗族武裝,趁機四處招兵買馬,準備大干一場,孫權不得不抽調江防部隊迅速回援。孫權的老根據地江東六郡有山越,剛剛打下的荊州也不平靜,劉備東征,荊州武陵郡、桂陽郡原劉備舊部,也紛紛起兵響應劉備東征大軍,可惜劉備戰敗,這些義軍失去呼應,但仍據守險要與吳軍抗衡。

此時孫權的主力都在前方,后方無兵可用,不得不讓鎮守交州的步騭率交州兵一萬,北上增援。

后方到處警報不斷,前線又連打敗仗,孫權焦頭爛額,不得不厚著臉皮,向曹丕上書求饒,請曹丕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在“認罪書”里,孫權把自己說得好可憐,還說如果曹丕不肯原諒他,就自我發配去交州反省。最后還說等兒子孫登再大一些,就讓張昭親自護送去洛陽。到這時,孫權還在拿人質說事兒,忽悠曹丕。

曹丕倒也大方,說認罪就不必了,你把兒子送來就行,你的兒子早上到,晚上我就退兵。

就為了一個人質,雙方使節往來不斷,足足談了一年,也沒談出個結果,曹丕十分想要,孫權找各種借口不給。

孫權知道混不過去了,心一橫,干脆跟曹丕徹底翻臉,也不用曹丕的年號了,自己改元黃武,以示跟曹丕決裂,正式單飛,雙方徹底分道揚鑣。

說起孫權的這個年號也很有意思,曹丕稱帝后的年號叫黃初,劉備緊隨其后也做了皇帝,年號章武。孫權的年號叫黃武,從曹丕、劉備的年號各取一字。

按說都有了年號,也該登基稱帝了,但孫權卻并沒有馬上稱帝,江東群臣以為孫權在等群下勸進,也學曹丕、劉備的大臣,紛紛上表勸進,但孫權卻百般推辭,大家以為孫權是按程序演戲,頻繁上書。

孫權見群臣誤會了,不得不說實話,孫權并非不想當皇帝,自他接班上臺,沒有一天不想黃袍加身面南稱帝。但眼下自己跟曹丕、劉備都鬧翻了,形勢岌岌可危,先保住地盤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稱帝,還是先緩緩吧。

此時的孫權特別缺乏安全感,長袖善舞很會搞外交的孫權如今也面臨被夾攻的危險,在生存危機沒有解除之前,孫權只好把自己稱帝的好日子向后推。

(五)濡須塢之戰

濡須水源出巢湖,古濡須水是巢湖最早的通江河道。

濡須水出巢湖后一路東流經濡須山、七寶山,兩山對峙,中有石梁,鑿石通流,形勢險要,是古巢湖的出口。

濡須水口即是東關,也叫柵江口。濡須口位于濡須山、七寶山之間,有東西兩關(西關,在東關西十里七寶山上)。東關在南岸,吳軍在此筑城防守。

東關,位于廬州巢縣東南四十里,東北距和州含山七十里。其地有濡須塢(今安徽無為北)扼守南北通道,是南北對抗兵家必爭之地。東吳向來重視對此地的防守,先后守在這里的周泰、朱桓都是東吳名將。

西關,在北岸。魏軍也在此修有營壘。

魏軍理想的進軍路線是從渦水、潁水入淮河出淝水,再越巢湖出濡須水,負責進攻濡須的是大將軍曹仁以及他率領的魏軍主力,曹仁的對手就是朱桓。

相比于身經百戰見慣陣戰、與關羽這樣的猛人都交過手的曹仁,朱桓只能算無名之輩,朱桓的從軍經歷實在挑不出什么閃光點,在這之前他只打過山越之類不入流的角色。要知道,人家曹仁可是打過赤壁大戰的,跟周瑜、關羽都打過對手仗,可謂沙場名將。

一上場,曹仁就來了一個聲東擊西。缺乏戰場經驗的朱桓果然中計。

曹仁率領數萬大軍直奔濡須而來,揚言要攻濡須東三十里的羨溪,朱桓得到報告,當即分兵去救羨溪。曹仁得知朱桓上當,馬上指揮大軍朝濡須殺來。這時,朱桓已經把手下大部派去救羨溪了,濡須只剩下五千人馬。聽說曹仁數萬人轉眼就到,守軍十分恐慌。

朱桓一面派人騎快馬去追回增援羨溪的部隊,一面安撫在場的部下。朱桓為穩定人心,不惜埋汰起對手曹仁。

朱桓看著面有懼色的部下說:“兩軍交戰,勝負不在兵馬,在于主將。諸位,曹仁你們聽說過,領兵打仗,曹仁豈是我的對手(這就有點兒吹牛了,曹仁誰人不知,但知道你朱桓的,的確不多,誰讓您出道晚呢)!我軍雖少卻據守堅城,北靠高山南臨大江,曹仁兵馬雖多,能奈我何。曹仁所部遠道而來人馬疲憊,不足為懼,即使曹丕親來,我們都不怕,何況是曹仁鼠輩(又吹牛了)。”

朱桓隨即命令偃旗息鼓,在濡須也擺出空城計。

曹仁真正想打的是濡須中洲,所謂中洲乃是濡須水中的一座小島,朱桓所部士兵家屬大部在此,家屬對部隊的重要看過之前關羽走麥城的都知道,曹仁也想學呂蒙,準備對朱桓軍的家屬下手,一旦得手,朱桓所部勢必軍心動搖,便會不戰自潰,濡須唾手可得。想法不錯,但朱桓不是關羽,所以歷史并未重演。

曹仁派兒子曹泰進攻朱桓據守的濡須城,派大將常雕、王雙乘戰船進攻濡須中洲。隨曹仁出征的揚州別駕蔣濟乃是本地人士,熟悉地形,他提醒曹仁,吳兵占據西岸,其水軍盡在上游,我軍如深入中洲,敵兵若從后切斷我軍退路,大軍深陷險地,恐非萬全之策。但曹仁自以為得計,對蔣濟之言充耳不聞。

濡須城中的朱桓,一面指揮部下守城,一面派水軍堵截魏兵,果如蔣濟所料,魏兵擅長攻城野戰,但水戰卻非吳軍敵手。被吳軍截住,一陣廝殺,魏軍大敗,常雕陣亡,王雙被生擒活捉。魏兵死傷一千多人。

朱桓之所以把家屬安排在濡須中洲,就是因為那里遠離陸地,而想攻上島,必須通過吳軍水軍這一關,老將曹仁還是輕敵了,才會為朱桓所敗。

曹仁以己之短攻敵之長,遭遇敗績實屬正常。

曹仁大敗而回,羞愧難當,不久抑郁而終。數年之后,曹休步了曹仁的后塵,這是后話。

(六)江陵攻防戰

“江陵,全楚之中。北有襄陽之蔽,西有夷陵之防,東有武昌之援”。“從來善用荊州者,莫如楚,楚都于郢,而其爭中原也,則在方城、漢水之外,是今日襄陽以北地矣。西則以黔中、巫郡隔礙秦、雍,控扼巴蜀,非今日歸州、夷陵諸境乎?東則越冥阨以迫陳、蔡,由夏州、州來、符離以通江淮,非今日武昌、黃、蘄之郊乎?是則全楚之形勝,莫過于荊州也。”(《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十五湖廣一)

江陵的戰略地位不需多言,僅就其地理形勢山川之險而論,南有長江天塹,江津戍與馬頭戍(今湖北公安北),南北夾江對峙,南北要沖,扼東西之交通,江防重地。西有西陵峽、夷陵、荊門、虎牙沿江軍事險要。

夷陵居三峽之口,扼守益州、荊州水道之咽喉,上鎖巴夔,下引荊襄,戰略鎖鑰。東有云夢大澤及長江,與江夏郡分隔,東南可守荊江口(今湖南岳陽城陵磯),東守漢水及西岸當陽長坂。

后世八百里洞庭當時還是平原,洞庭平原是一片足以與江漢平原媲美的三角洲。

江陵得失關乎魏軍能否平定江南。一旦魏軍占領江陵就可席卷荊州而后順江東下,直指建業。后來晉軍滅吳就是先取江陵而后水陸并進掃平江東。江陵得失牽動全局。所以,曹丕才派心腹夏侯尚、大將曹真擔當主攻。

只要看看領兵將領曹真、夏侯尚的身份履歷即可知,曹丕對江陵的重視程度。

曹真,曹魏第二代宗室中最杰出的將領,深受曹操信任,奉命統領最精銳的虎豹騎。多年來,曹真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多次立下大功。

曹丕即位后,對這位名將一如既往地信任。

夏侯尚(?—226),字伯仁。夏侯淵的侄子,從他的姓氏上就可看出他的身份,曹與夏侯本一家。值得一提的是,他跟曹丕是從小玩到大的發小,關系親密,夏侯尚曾隨曹彰北征烏桓,曹丕即位后,自然要優先提拔自己的好兄弟夏侯尚。

夏侯尚被提升為征南將軍,以他此前的資歷,論戰功這個名號將軍的位置是輪不到他的,曹操的五虎上將張遼等人是征戰沙場數十載才以戰功躋身于名號將軍之列,而夏侯尚因他特殊的身份,平步青云。

夏侯尚之前并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打劉封一支偏軍還是與徐晃合作又有內應相助才獲勝。

曹真當時的官職是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節鉞。夏侯尚是征南大將軍。雖然都是大將軍,但也有主次之分,論資歷經驗和在軍中的威望,這次遠征主將自然非曹真莫屬,而曹丕安排夏侯尚做曹真的副將,明擺著是讓夏侯尚分享戰功,為日后提拔他創造條件。

曹丕為這支部隊配備了當時超級豪華陣容,潁川名士曹丕親信辛毗是曹真的軍師,曹操的五虎上將,于禁被曹丕羞辱死了,樂進病死,張遼在曹休軍中,剩下的兩員大將張郃、徐晃,曹丕全派給了曹真。

曹真的對手是朱然,與曹真相比,朱然也是一位新人,跟曹仁與朱桓的情形相似,朱然此前上場的機會并不多,但每次都是在關鍵時刻立下奇功。219年十一月曾跟隨潘璋生擒關羽,222年七月又在與劉備的猇亭之戰中,親率所部五千人乘船深入劉備后方,與陸遜前后夾擊劉備,為東吳立下大功。

可見,朱然出道雖晚,但表現不俗,堪稱東吳第二代將領中的佼佼者,加上又是孫權親信,不然,孫權不會把鎮守江陵的重任交給他。

當時從襄陽到江陵,幾乎一馬平川,交通便利,曹真的大軍并未費多少周折,便兵臨城下。魏軍在江陵城外扎下數座大營,隔絕江陵與外界的聯系,把江陵團團包圍。這一圍就是六個多月。

江陵被圍,孫權心急如焚,這座好不容易才從關羽手中奪回的城池,無論如何不能丟。孫權并沒讓朱然等多久,魏軍圍城,孫權迅速派出援兵前往解圍,增援朱然部。

222年十二月,吳軍第一路援兵孫盛所部一萬人趕到江陵。孫盛兵少不敢直接進攻曹真,便在江陵中洲修筑營壘,與城內守軍成掎角之勢,相互聲援。

江陵中洲,又名百里洲,位于江陵西南長江江心。這座江心小島方圓百里,島上有不少百姓在此種地為生,這座不起眼的小島此刻成為拱衛江陵的一座屏障,孫盛欺負魏軍水軍實力不強,所以把這座小島當做屯兵之地,防守并不嚴密。

魏黃初四年(223)正月,曹真決心先掃清外圍,派左將軍張郃進攻江陵中洲。曹真與張郃共事多年,彼此了解,不久之前,兩人還曾聯手合力掃平西北安定盧水胡人叛亂,彼此配合默契。張郃領命后,帶兵成功登陸江陵中洲,大破孫盛,趕走吳兵后,魏軍在島上重新構筑防御工事,屯兵據守。

孫權接到敗報,得知孫盛兵敗,急令長江南岸公安城的諸葛瑾等人領兵救援,魏軍方面擔任阻擊任務的正是夏侯尚。

得到孫權的最高指示,諸葛瑾不敢怠慢,迅速行動,兵分兩路,一路渡江進攻江陵中洲,水軍一部巡航長江負責阻擊北岸魏兵增援。

白天,夏侯尚沒有采取行動。到了晚上,夏侯尚率馬步兵一萬乘油船,從下流水淺處悄悄渡江,夜襲諸葛瑾南岸大營,一把火燒了諸葛瑾停在港灣里的戰船,水陸并進大破諸葛瑾。

公安援軍被夏侯尚擊退。第二路援兵也失敗了。

魏國江夏太守文聘也成功擋住從沔口(即夏口)方向來援的吳軍,文聘的水軍不多,但漢水水淺,只能通小船,吳軍的大船開不進漢水,在文聘的防線面前,一籌莫展。東吳江夏太守孫奐率領的第三路援軍被文聘擋住去路,大敗而回。

二月,前線頻頻失利,孫權見眾將無功而返,終于沉不住氣了,只好親自出馬。孫權從鄱陽湖千里迢迢趕到黃鵠山(今蛇山,與夏口對望)督戰,令老將韓當率軍攻擊前進拼死向江陵靠攏。

但曹真營寨堅固,魏軍的防守猶如銅墻鐵壁,韓當根本擠不進去。

此時江陵城對外聯系被完全切斷,成了一座孤城。與此同時,曹真指揮大軍發動持續猛攻,魏軍在城外堆起土山,在山上修筑塔樓,其高度已遠超城墻,魏兵站在上面,城里的一切看得一清二楚,每天魏兵都會站在上面居高臨下向城里射箭,箭如雨下,城上吳軍只能伏在城墻上,連頭都不敢抬。

地面上的攻城戰打得不可開交,曹真又開辟第二戰場,派人在城外挖掘地道,以土工作業的方式逼近城墻。

在魏軍一浪高過一浪的猛攻下,朱然居然奇跡般頂住了。但城里守軍得不到增援,越打越少,到了223年三月,尚有戰力的已經不到五千,江陵是座大城,區區五千人用起來捉襟見肘。

江陵縣令姚泰負責防守北門,眼見城外魏軍的連營一眼望不到邊,城里就只剩下這幾千老弱殘兵,糧草也快用完了,姚泰動搖了,在他看來此城早晚必破,必須趁魏兵還沒打進來,給自己找條后路。姚泰派自己的親信悄悄潛出城與魏軍取得聯系,表示愿做內應,到時打開城門,接應魏軍進城。

姚泰的密謀很快被朱然知道,朱然二話不說砍了姚泰。

魏軍失去內應,只好另想辦法。過了不久,夏侯尚派人從北岸搭了幾座浮橋到百里洲,又派馬步兵一萬,從浮橋登上百里洲準備長期固守,魏兵從浮橋上日夜橫渡不停。

奉命前來解圍的吳將潘璋等,見魏軍勢大,不敢強攻。此時正值隆冬時節,江水很淺,吳軍的戰船還未開到便會擱淺,想解圍只能另想對策。很快,潘璋有了辦法,說起來也不新鮮,還是火攻,這招周瑜、陸遜都用過,算是吳軍的保留戰法。

此時潘璋軍在夏侯尚大軍上游五十里處,潘璋派人砍了好多蘆葦,然后把這些蘆葦成捆成捆綁在木筏上,打算點燃后,將木筏順流放下,火燒魏軍浮橋。就在吳軍準備再次使用火攻時,魏軍突然撤兵。

原來魏軍中有人看出了架設浮橋的危險,此人就是隨同曹丕坐鎮宛城督戰的董昭。董昭對曹丕說,我數萬大軍深入江心小島,幾萬人進出僅靠幾座浮橋,過于冒險,萬一敵人火燒浮橋,江水上漲,幾萬大軍就會被困在島上,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曹丕也覺得有理,趕緊派人令夏侯尚馬上退出。魏軍撤退時,吳軍果然趕來攔截,幸虧退得早,只損失了幾千兵馬,不然三萬人真的可能被吳軍趁勢圍殲。

魏軍退出百里洲十天后,江水暴漲,曹丕不禁佩服董昭料事如神。這時,曹仁在濡須戰敗的消息傳來,曹丕見江陵也久攻不下,只好下令全線撤退。

曹丕三道伐吳就此收場。

在這場孫曹大戰中,東吳在世名將悉數登場,但表現最搶眼的卻不是他們而是如朱然、朱桓為代表的第二代后起之秀。但很多人可能注意到了,一個大人物始終沒有露面,這就是陸遜。

陸遜到哪里去了?答案是夷陵。此時夷陵已改名西陵。陸遜特別重視西陵的戰略地位,曾跟孫權說,西陵得失不僅關乎荊州安危更關乎帝國的存亡,必須選精兵良將鎮守。

西陵當大巴山南麓,北距襄樊,東連江陵,西接峽口。守此可兼顧兩面:向西,守住巴蜀之敵出川峽口,向北助守江陵外圍屏障。

魏兵沒有舟船補給,難以攻克。而魏軍一旦攻擊江陵,西陵也可快速增援。當曹真、夏侯尚圍攻江陵時,陸遜正屯兵西陵。

江陵被圍期間,陸遜一直按兵不動,可能是因為他覺得朱然能扛得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柯坪县| 隆林| 建湖县| 星子县| 莆田市| 溧阳市| 萨嘎县| 江永县| 依安县| 南江县| 巴彦县| 井冈山市| 鄂托克旗| 托里县| 临清市| 尉犁县| 子长县| 屏东县| 青州市| 盐边县| 忻州市| 高邮市| 新乡市| 靖宇县| 三门县| 恩平市| 武山县| 临沧市| 宁安市| 石家庄市| 林州市| 六安市| 绥德县| 改则县| 阳江市| 汉寿县| 高阳县| 手游| 徐水县| 惠州市|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