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風雨兼程:民營企業成長的軌跡作者名: 《風雨兼程》編寫組本章字數: 1396字更新時間: 2020-07-03 16:55:52
“零”的突破到“12”秒的跨越
微創傷醫療技術是一種通過在皮膚上的一個微小切口,在影像引導下,將治療器材輸送到體內病灶區進行醫治,甚至將病灶徹底消除的現代化醫療技術,今天的中外患者已經普遍知曉并享受著這種技術帶來的各種益處。在美國工作期間,我也有幸直接參與和領銜了微創傷技術在多種癌癥治療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當時,雖然這種技術在歐美國家已經占到手術總量的80%以上,但我國的醫療水平卻還基本停留在“手術刀和止血鉗”的“刀耕火種”時代,全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醫院和少數醫生能實施類似手術,而且所用器材百分之百全部依賴進口。比歐美高出數倍的手術費用使得絕大多數國內患者不得不在手術室前望而卻步。以冠心病治療為例,當時全國每年僅有區區幾千名患者有條件接受支架手術,能放得起支架既是社會地位和財富的象征,也常常成為一些能“花錢續命”的人的炫耀資本。我曾經聽一位醫生說起,一位農村患者家屬把家里的幾頭牛趕到醫院門口并哀求醫院,以此換得給親人體內放置一枚可以救命的支架。可以想見,這幾頭牛已是那位農戶全部的財產,但即使傾其所有,卻仍然無力挽回一條生命。
對于在海外長期從事先進醫療技術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我而言,這顯然是一種無聲而急迫的強大召喚,是直接催生“微創醫療”的內因。當在醫院里看到患者意識到或被醫生告知只能在人世間存在幾個月的時候無助的眼神,任何一位普通的醫療行業工程師、科技工作者或創業者的內心都會被這一幕深深刺痛,并牽發出一種痛徹心扉、深入骨髓的恥辱感。正是這種“恥辱感”和“痛感”及與此相關的思維慣性令我產生了從未有過的動力和愈挫愈勇的抗壓韌性,開始領悟了人生的責任、意義和取舍之間的智慧;也正是這種“恥辱感”和“痛感”使微創醫療奠定了“一個屬于患者和醫生”的“利他”性品牌觀,“以人為本,在以微創傷為代表的高科技醫學領域建設一個屬于患者的全球化領先醫療集團”的充滿人文情懷的企業遠景,以及“不斷創新向市場提供能挽救并重塑患者生命或改善其生活質量的高性價比醫療方案”這樣充滿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使命。
微創醫療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在微創傷醫療器械領域中實現了“零”的突破,“微創”二字既是公司品牌,也是中國馳名商標,甚至成為醫療技術代名詞之一。在公司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微創醫療在冠狀動脈藥物支架系統研發上從不間斷的高強度、高投入的研發活動和依靠“循證醫學”讓數字說話的品牌建設活動,使得公司終于在全球醫療行業內得到了廣泛認可。由于國產支架性能的提升及由此引發的同類產品大幅度降價,如今每年有數十萬名中國冠心病患者得到救助。
讓“微創·醫療”這一品牌在國內外得到尊崇的不僅僅是冠脈藥物支架,其獨具特色的“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腦血管覆膜支架”“大動脈血管支架”“心臟起搏器”“植入式心臟除顫器”“人工心臟瓣膜”,以及用于治療“卡爾曼綜合征”不孕不育的“人工下丘腦”等產品造就了今天“微創·醫療”品牌在全球范圍內日益彰顯和被認可的地位。今天,微創醫療自主研發并生產的260多個高科技醫療器械產品,覆蓋了骨科植入與修復、心血管介入、心律管理、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電生理醫療、神經介入、糖尿病及內分泌管理、外科手術等醫療行業內的十大主要領域,在遍及全球八十多個國家的五千多家大型醫院內,平均不到12秒就有一個微創醫療生產的產品用于將一名瀕危的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或者提升一名患者的生命質量,或者幫助一名患者創造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