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一大步
- 從1986年開始
- 兩條泥鰍
- 2113字
- 2020-07-27 21:49:30
趙正本來是來談幫綠翡翠修一條路的,結果走出地署大院的時候,他就莫名其妙被老張拉下了水。
這位領導啊,鼻子十分靈敏,總能嗅到別人都嗅不到的味道。趙正還沒做大做強的時候,他就篤定這年輕人能夠做大做強,趙正才剛剛開口跟他說公司的事,他就下定了決心讓他來做這個掌門人。
要說老張是趙正的貴人,這說法沒有錯。但在趙正看來,他是不是千里馬暫且不評論,但老張的確就是他的伯樂。
趙正原本就是想自娛自樂,種個地,養個魚,發個家、致個富。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能知足常樂。趁著改開的大潮,撈一筆,以后當個富家翁,此生足矣,僅此而已。
可他現在,面臨的攤子越來越大,居然還和市政、公路建設掛鉤,這就有點出乎意料了。約等于請客吃飯,只做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人。還都不能得罪,只能挖掘自己的潛能,讓另一桌的客人也酒足飯飽、心滿意足了。
徐莉見趙正心事不寧的,于是問了句:“怎么了這是?從沒看你這愁眉不展的樣子。”
“我也想知道!”趙正抬起頭,道:“你覺得,我們開個子公司,參加市政建設怎么樣?”
徐莉嚇了一跳,“你有這個業務啊?可我們沒這個技術啊!”
趙正搖頭,“騎驢難下罷了。”
他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說給了徐莉聽。徐莉聽得很認真,聽完之后臉上卻露著笑容,難得被領導看中,委以重任。換做別人,得開心死了。公路就不說了,對我們綠翡翠來說絕對是如虎添翼。重點是市政工程,這可是大買賣。政府工程,隨便做做,就旱澇保收。
趙正斜著眼睛看她,姐啊!公司一旦成立,那就是幾十口甚至上百人吃飯的問題。老張不同意則罷,他要是同意趙正提議的模式,公司里所有的人全都脫離事業編制,那就是絕了他們的后路,結果連吃頓飯都惆悵的話,那他趙正就是罪人!
趙正道:“就像你和周大哥一樣,如果哪天我們不行了,我們倒閉了,你們怎么辦呀?你孤家寡人倒是沒什么,找個男人嫁了就完事了。可是周大哥,拋家舍業地跑來幫我們,真遇到那時候,他一家老小又該怎么辦!”
“什么怎么辦的!?”徐莉張嘴就噴,“我怎么發現你現在磨磨唧唧,一點都沒當初的那雄心壯志了呢?多大點事,你不讓他倒閉不就完了!?事在人為你知道嗎?那么多人如果真的愿意跟著你干,那就是你這輩子最大的財富。你沒能力嗎?你能力挺高的,當今這個世道,沒幾個農民像你這么眼光長遠,膽色過人的。周哥有句話說的好,現在是中國最好的時代,最適合乘風破浪!你不去造船出海,卻呆在這總想些有的沒的,你是怎么回事啊!?”
趙正被徐莉這一頓噴,頓時被噴醒了不少。
她這話說的有道理啊,放眼世界,還有誰比他更具前瞻性的?說得沒錯,乘風破浪的年代,畏縮不前就是原罪。
接了,這活趙正決定接了。
只是這么一來,趙正陪顧翠文去省城讀書,成分就更加復雜了一些。
老張那邊的辦事效率非常之高,趙正前腳離開宜城,他后腳就在地委會議上提出了趙正給他的方案。當然,并不讓人意外的是,這方案的反對聲音也非常大。但是反對的點,卻出乎了趙正的意料。
地委有些人,怕這件事會產生一個案例。導致以后宜城的編制體系內的人,不忠于本職,想法太多。不得不說,這種想法也具有前瞻性。因為再過幾年,大批體制內的人下海經商,確實給人上了一堂生動的現實課。
這種爭論在宜城地委來說,絕對是破天荒的頭一遭。但是老張拍著桌子,以項上人頭作保,頂住了壓力。
用他的話說,改革不改變,那還改什么革?改開不開放,那還改什么開?他寧愿大家都出去找事做,為宜城創收、為宜城建設添磚加瓦,也不愿大家都呆在衙門里混吃等死。在趙正給他描繪的藍圖里,有成群的高樓大廈,有干凈寬敞的城市交通道路,有四車道甚至六車道并行的高速公路和環城路,還有綠茵遍地的休閑公園、高大霸氣的地標建筑。從此告別天空的蜘蛛網,下雨不再讓馬路變成河流……
老張在會議上把這些一字不動得都說給與會者們聽,這是一個普通農民的想法,你們品,細品!
市政和公路局隨后按照會議精神下發了文件,主要招收的是具備工程建設經驗、市政管理流程經驗以及專業技術資格人員。首期招聘定員二十三人,包括兩名行政經理、一名總經理助理、一名人事主任、一名財務主任以及其他的十八個工作崗位。
文件一下,市政和公路兩局瞬間嘩然。
這文件中并沒有提及具體的薪資待遇,只用了一句“公司自負盈虧,個人收入采取基本工資與效益獎勵和年底分紅的方式支付。”
但文件中明確地告訴了大家,想要吃這碗飯,就必須放棄現在的身份。出了這個門,就不再是公家人。
很多人之前開會之后就得到了消息,還遐想著能身兼數職,多一份收入。就算不能多一份收入,但至少可以見機不妙,撩腳走人,左右都不算是壞事。可這文件一下來,就直接斬碎了他們的如意算盤,讓這一部分人瞬間偃旗息鼓。
還有一部分人持著觀望的態度,內心有想法,只是不敢輕易嘗試。
只有最后那一小部分人,在權衡利弊之后,毅然決然地拿起了筆,認認真真地填了一張足以改變他們一生的招聘表格。他們這些人,注定了要在別人異樣的目光和私底下的嘲笑聲中走出自己人生的最大一步。
趙正和顧翠文下火車的時候,已經是九月初。而這時,綠翡翠試驗田已經開始了收割和計量工作,新開墾的十五畝葡萄地已經翻整完畢,正在育肥養地,挖溝引水、準備年底栽種。山外的一百畝魚塘正式動土,一期的二十畝魚塘,正在穩定運作,宜城也迎來了綠翡翠第一批羅非魚的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