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社會的誕生(巖波日本史第一卷)
- (日)吉村武彥
- 2494字
- 2020-07-02 16:13:46
中文版總序
巖波青年新書版《日本的歷史》全九卷的中譯本將在中國以“巖波日本史”為名出版。在日本,很多出版社均以系列叢書的形式出版日本史。僅在巖波書店,除青年新書外,還以巖波新書系列刊發了《日本古代史》六卷、《日本中世史》四卷、《日本近世史》五卷、《日本近現代史》十卷。此外,巖波講座迄今也推出了三個有關日本史的系列。通史類的日本史系列在其他出版社,如講談社、小學館、吉川弘文館、角川書店、中央公論新社等,也是長銷的主打書目。它們有的圖片豐富,有的插有漫畫,特點各異,讀者群也不同。尤其是“青年新書”的主要讀者對象被定為“青年”,即高中生和大學本科生,所以具有論述曉暢、插圖豐富、每卷篇幅較短等特點,每一卷都是重印十次以上、超過三萬冊的長銷書。
本套“巖波日本史”叢書雖然屬于輕薄型的歷史通俗讀物,但是九卷的字數加起來可達百余萬,如此分量的日本“通史”在中國恐怕是第一次被全譯出來吧。在“新書”大國日本,僅僅“新書”系列的新書每年就達兩百種,而號稱面向高中生的“新書”惟有“青年新書”一種。在日本一些重點中學的圖書館里,“青年新書”一直被如數擺上書架,受人喜愛。把日本國民應該具備的、準確而廣泛的日本通史知識,以翻譯的形式原汁原味提供給中國的讀者,可以提高中日之間知識交流的質量,加深相互理解,在中國的出版史上也是劃時代的事件。去年恰逢巖波青年新書創刊四十周年,該新書刊發種類現已經達到九百種,其中九十四種已經實現電子化。
“巖波日本史”叢書將日本列島上出現人類到現代時期的歷史劃分成九個時期,下面具體描述一下各卷的大致內容。
1.吉村武彥《日本社會的誕生》。“日本人”的祖先究竟是何時、自何處來到這個列島的?稻作的起源來自何處?關于邪馬臺國的最新學說是什么?本卷是一本基于現代考古學最前沿成果而推出的最新版“日本”前史。
2.吉田孝《飛鳥·奈良時代》。推古天皇第一次派出小野妹子等作為遣隋使的六〇〇年之后,日本拼命努力汲取大陸的先進文明,直至鐮倉幕府成立,建立了持續約五百年的律令制國家框架。本卷的論述涵蓋了從佛教的傳播、《大寶律令》的制定、東大寺大佛開眼到平安京遷都的動亂兩百年歷史。
3.保立道久《平安時代》。從七九四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一一九二年源賴朝在鐮倉開設幕府的約四百年間,王公貴族們在地方上以確立莊園制度為基礎,盡情享受著“春日鶯歌秋紅葉”的風雅榮華,他們的日常生活到底如何?本卷主要聚焦這段歷史時期。
4.五味文彥《武士時代》。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可以聽到《平家物語》的中世鐮倉時代,一面是新興武士勢力在全國各地群雄割據,另一面是充滿新的創造力的佛教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本卷描繪了從源平之爭到鐮倉幕府成立、蒙古襲來,直到能樂在室町時代的將軍府華麗起舞的“應仁之亂”前夜的歷史。
5.今谷明《戰國時期》。群雄割據、全國爭霸的戰國時期,也是工商業大力發展,寺廟街和商埠繁榮,品茶會、詩歌會、插花等游藝風靡一時的自由奔放的時代。本卷描繪了從“應仁之亂”到豐臣秀吉一統天下、生活奔放的中世世界。
6.深谷克己《江戶時代》。德川家康建立幕藩體制后的兩百六十年間,被譽為“大江戶八百八町”的江戶城,其繁榮景象超過巴黎和倫敦,全國各地名君輩出,實現了世界少有的長期和平與穩定。如此的“太平盛世”緣何成為可能?在解開其秘密的同時,本卷將追蹤德川十五代將軍治世的魅力。
7.田中彰《明治維新》。在經過佩里來航浦賀、開國、倒幕、西南戰爭、自由民權,急劇走向建立現代立憲制國家、激烈動蕩的幕末維新運動中,以薩摩藩和長州藩為首的幕府末期的志士們成為引領這個風云突變時代的核心人物。本卷論述他們心中究竟有怎樣的“新日本國”藍圖,思考大變革的歷史意義。
8.由井正臣《帝國時期》。沉醉于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勝利中的現代日本,此后快速強化軍國主義,將朝鮮和偽滿洲變成殖民地,悍然發動了前后長達十五年的殘酷戰爭,不僅給日本人民,也給亞洲各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心理創傷。這場戰爭究竟為何會發生?本卷思考“大日本帝國”給今天的我們留下的教訓。
9.鹿野政直《日本的現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后的六十余年中,日本人在亞洲、在世界究竟是怎樣前進發展的?本卷從經濟高速增長、安保斗爭、沖繩、“富裕度”、管控社會、高考競爭、女性、人權等各個方面找出這個時代的特點,從根本上尋求“戰后”乃至日本的“近現代”本身的意義。
以上九卷均為新撰寫的單本書,所以每卷內容的側重點各不相同。通覽到前近代的前六卷,有兩個特點:第一,沒有采用以權力中樞為中心的權力斗爭史觀,或者以政治領袖為中心的英雄史觀,而是留意地方上的活動,以及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尤其關注北海道(蝦夷)和沖繩(琉球)的動向。第二,重視東亞地區,特別是中國和朝鮮半島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
在掌握這些特點的基礎上再看第七卷,你就能想到從通史視角看明治維新的意義了,即日本力圖通過不流血革命來建立現代統一國家,跳出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明圈并進入西方文明圈這一歷史的劃時代性。再到第八卷,你會注意到日本的這種現代化很快就向曾經的文明圈中心露出了侵略的利齒,其歷史沖擊力非常之大。然后請中國讀者結合第九卷最后一章敘述的日本今后的去向,思考經過第八卷卷末敘述的戰后改造,每一個日本人如今在職場、在家庭、在地區社會,是怎樣一種生活狀態。
巖波青年新書版《日本的歷史》出版于二〇〇〇年代初,其一貫的執筆方針引領了當前的全球史學潮流。雖然本套書是日本史,但是并不局限于一國歷史的視角,而是采用在世界史中看日本,或者在日本史中引入世界視野的思路。日本教育界從二〇二二年開始,在歷史科目中將不再采用原來的世界史和日本史的雙軌路線,而是合并成“歷史綜合”科目。本系列叢書作為“歷史綜合”的輔助讀本今后也會繼續發行。
另外作為青年新書日本史相關書籍,順便提一下最近發行的話題作品,有齋藤成也《日本列島人的歷史》(2015年)、東野治之《圣德太子》(2017年)、田中優子《全球化中的江戶》(2012年)、松澤裕作《生存艱難的明治社會》(2018年)、后藤謙次《講給十多歲人聽的平成史》(2018年)等。
馬場公彥
(陳訪澤 譯)
二〇二〇年三月于橫濱。期待新冠肺炎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