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格心理學:讀懂性格背后的心理真相
- 高方濤
- 1914字
- 2020-06-29 14:48:45
六、自戀性格:我是最獨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我
自戀存在于所有愛的關系之中,它給人自信、催人上進、助人成功,但過度自戀就會成為一種性格缺陷,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無窮的煩惱。其實,自戀性格的人的愛和正常人的愛的差異就在于看待他人的角度不同。正常人將自己和他人都看作獨立的主體,將愛看作自己的欲望在他人身上的一種投射;而自戀性格的人將他人當作自己的附屬,將愛變成了肯定自己的一種手段。

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是生活的主角,其他人都是配合自己演出的龍套,相信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他們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無法真正理解身邊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對這個世界至關重要,周圍的一切都與自己有關系,將外在的客體當作自己的附庸。
他們在人際關系上總是很難劃清自我和他人之間的界限,總是嘗試用自己的想法來控制他人的行為。對他人是極權主義,對自己是自由主義。他們對自己以外的事情漠不關心,仿佛宇宙中只有自己重要,所以他們十分敵視外界。
他們把很多事情過分理想化,并自認為無所不能,有了一點兒成績就沾沾自喜,拿微不足道的成功來欺騙自己。他們對權力、榮譽、理想、愛情有著過分的奢求,幻想自己會像電視劇中的主角一樣成功。
為了維持自己驕傲自大的幻想,他們經常隨意批評他人,通過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但他們自己聽不得別人的一點兒批評,只想生活在贊美之中。為了挽救自卑心理,維持表面的驕傲自大,他們在受到批評和打擊后就會啟動防御機制,對批評自己的人進行貶低或者遠離,以此保證自己內心的驕傲。
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很驕傲,自尊心卻很脆弱,稍有挫折就會產生否定自己的想法,一旦遇到比自己好的人就會產生嫉妒心理。自戀性格的人常有普遍性的人際關系問題,而且他們的抑郁情緒、人際困難或不切實際的目標還可能影響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們對功利的追逐也可能使他們獲得較高的工作成就。
案例14 讓男友避之千里的“刁蠻公主”
黃梅失戀了,這是她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事,她這只“白天鵝”竟然會被人甩了!這個事實令她非常憤怒,她永遠無法忘記男朋友和她分手時說的那句:“我不可能一輩子侍候你這個‘刁蠻公主’?!?/p>
沒錯,黃梅從小就是家里的“刁蠻公主”。父母和兩個比她大很多的哥哥都把她當成掌上明珠,對她疼愛有加、百依百順。也許因為她聰明伶俐和出眾的漂亮,無論走到哪兒,她都會惹人注目。讀大學時,她是學校的?;?,追求者如云,但同時又是舍友最討厭的人。她經常讓別人幫她買早餐、打開水,卻不會真誠地道謝;輪到她值日了,也會以忘記為由讓他人代勞。
和男友在一起后,黃梅總認為對方高攀了自己,憑著自己的美貌與氣質什么男人找不到,于是她總是對男友頤指氣使、百般刁難。時間久了,男友對她的大小姐脾氣實在堅持不下去了,自然會和她分手。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過黃梅這樣的“自大狂”“自私鬼”,而這正是自戀性格的典型特征。與他們相處時,往往會令我們身心疲憊,恨不得避之千里。
1.形成原因
每個人在孩童時期都有一種上帝心理,認為自己能夠掌控一切。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他們的自戀與外界的不足就會產生沖突,這時就需要父母的鼓勵和陪伴來肯定他們。如果缺乏外界的肯定,出于自我保護的原因,他們就會對自我認同的缺失進行自我滿足,這樣就形成了自戀情結。
如果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超出孩子本身的情感需要,就會讓孩子的自我認同不斷擴張,直到父母的愛再也無法填補為止,形成更大的落差心理和更嚴重的自戀情結。
另外,孩子有很強的模仿性,如果父母都是比較自戀的人,就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很不好的榜樣,讓孩子也變成這樣。
2.應對方法

(1)改變自我中心觀
擺脫自戀情結的第一步就是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擺脫兒童心理對自己的束縛。這種強烈的自我中心觀與兒童時期的自我認同極為相似,餓了就大哭大鬧,不開心了就隨意亂發脾氣,其他人都要讓著自己。朱迪斯·維爾斯特在《必要的喪失》一書中說到:“一個迷戀于搖籃的人不愿喪失童年,也就不能適應成人的世界”。
自戀性格的人可以將自己的行為和想法列舉出來與兒童相比較,看看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尚未擺脫襁褓的束縛,進而改變這些給自己帶來自戀情結的行為,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
(2)學會愛他人
僅僅脫離自己的世界是無法獲得長久生存的,如果沒有及時獲得外界的溫暖,他們很容易再次陷入自戀的困窘之中。所以,自戀性格的人可以將自己對自己的贊美轉移到對他人的認同上,這樣不但能得到他人的反饋,彌補自己情感的缺失,還可以從對他人的認同中體會到社交活動的樂趣。
心理透視
很多人總是將自戀與自信混為一談,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自信是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之后的理性判斷,而自戀是一種病態的自我欺騙。自戀不但不是自信,還是自卑,為了掩蓋自卑才變得自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