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格心理學:讀懂性格背后的心理真相
- 高方濤
- 1391字
- 2020-06-29 14:48:43
四、馬云:堅忍不拔,冷靜、自信的社會變革推動者
“深凹的顴骨,扭曲的頭發,淘氣的露齒笑,一個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2000年,馬云成為第一個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國內地企業家。從一個大學英語教師到中國首富,馬云用堅忍不拔的性格譜寫了自己傳奇的人生。馬云曾經自喻為“一個騎在盲虎身上的盲人”,但就是這個自稱看不清未來方向的傳奇男人挺過了一個個艱難的時刻,創建了阿里巴巴這個互聯網帝國。

作為一名互聯網創業者,馬云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基礎,他曾表示直到現在自己只會收發郵件和瀏覽網頁。那么,這樣的人是如何成為互聯網巨頭的呢?
案例6 書生馬云:一個屢屢被拒的“騙子”
網上有一段流傳甚廣的視頻,馬云向國家體育局推銷自己的網絡產品“中國黃頁”,但1996年的中國人根本不知道網絡為何物,而這個長相奇特的小個子怎么看都不像好人,所以被人屢屢拒絕。這是央視的《東方時空》節目在1996年,由馬云的老鄉樊馨蔓拍攝的一部名為《書生馬云》的紀錄片。
這個紀錄片也成為了當時馬云的真實寫照。在很多人還不知道互聯網為何物的中國,推銷“中國黃頁”的馬云被很多人當成“騙子”。據傳,馬云第一次上央視就有編導對記者說:“這個人不像好人!”逆境中的馬云天天提醒自己:“互聯網是影響人類未來生活30年的3000米長跑,你必須跑得像兔子一樣快,又要像烏龜一樣耐跑。”
直到1997年底,“中國黃頁”終于找到了盈利模式,并創造了年營業額700萬的奇跡。馬云一度將雅虎作為“中國黃頁”的發展目標,然而與杭州電信合資的失敗宣告了這一夢想的破滅,最終的結局是馬云不得不放棄所有股份辭職北上。
但屢屢失敗并沒有擊倒馬云,他說:“每次打擊,只要你扛過來了,就會變得更加堅強。通常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我總是想明天肯定會倒霉,那么明天真的打擊來了,我就不會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擊我,還能怎么樣?來吧,我都能扛得住。”
放棄大學教師的鐵飯碗,放棄自己擅長的英語,轉身投入一個自己都還沒弄明白的新興行業,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面對屢屢失敗的現實,在困境中一次次嘗試,正是這種堅忍不拔的毅力才讓他沒有被困難擊倒,忍過了黎明之前的漫長黑暗,最后獲得了成功。
堅持不懈是馬云成功的保證,但創造一個商業奇跡,深刻地改變整個中國社會乃至世界的面貌,就不只是他堅持不懈的毅力了,還有他強大的自信和勇于改變世界的勇氣。
1996年,在大部分中國人都不知電腦為何物時,馬云說:“我想占領海外的市場,這是很重要的。等到有這么一天,我們中國所有的電腦,打開了里面都是外國的東西,那時候后悔就來不及了。失敗了也無所謂,我至少把一個概念告訴了別人,我不成功,會有人成功的,但首先一點,我希望中國人早點兒成功,不要再拖下去。”
從電子商務到移動支付,馬云一直走在創新的時代前沿上。他的成功之路不但是一個商人的成功之路,更是中國電子商務的崛起之路。在他眼中,變革社會本身比自己取得商業成功更有吸引力,像所有那些偉大的社會變革者一樣,他們不沉溺于自己的成功,而是不斷地攀登一座座更高的山峰。
馬云說:“一路走來,最讓我感到驕傲的事情不是取得了什么成績,不是存活下來,而是化解每一次危機,戰勝每一個挫折。”阿里巴巴的故事還在繼續,馬云的故事也還在繼續。
心理透視
馬云說他想建立的是一個延續102年的公司,因為阿里巴巴是1999年建立的,他希望到22世紀阿里巴巴還能存在。這就是一個社會變革者的夢想,重要的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改變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