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很久以前就想過寫些東西,可一直也沒有行動,所以當第一次提筆開始寫文字到現在,我也嚇了一跳,因為在不知不覺中居然寫了很多,而且寫的還是比較晦澀的歷史題材內容。
現在說來,或許有給自己貼金的嫌疑,但喜歡讀點兒歷史內容,是我從很小就開始了的。在小學時候,尤其喜歡看漫畫、神話和課外讀物,時至今日我依然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習慣。漫畫、神話滿足獵奇需要,而中小學的課外讀物更是奇書,內容水平之高讓人驚嘆,如果想快速提高基本的文學素養,重讀此書有奇效。到了中學時代,記憶猶新的是每學期發新書,那時有個潛規則,發新書后的一節課是自習,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找歷史課本,不看正文專找小框框里的人物簡介和歷史事件,一節課的時間,差不多可翻完一本書,遺憾的是內容平鋪直敘,少了一些重復可讀性。反觀大學倒是汗顏,獨愛網絡小說,而且讀書時間越來越少,好在那時也是經典網文的爆發年代,品閱了不少印象深刻的作品。
對文字的喜愛,終于變成了寫作的動力,而選擇歷史題材,也算機緣巧合。在看過一本“厲害”的歷史書后,讓我對歷史正文的書寫方式,有了全新的認識。我覺得,這是改變傳統對歷史干巴巴的無趣敘述的方法——覺得歷史枯燥,不是因為內容本身枯燥,而是轉述的方式太枯燥。
其實,看歷史也是一種享受。
中國是一個非常喜歡寫歷史和讀歷史的國家。這個習慣一直從幾千年前,保持到今天。
歷史肯定不是新聞,只能算是舊聞,那些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為什么還會迸發出如此強大的魅力?因為書中的歷史人物,基本是那個時代的精英,而且這些精英做的最勇敢、最睿智、最激情、最幸運或者最陰險、最殘忍、最暴戾、最愚蠢的事情,大多會被寫進歷史里。試問這樣的故事,如何能不精彩呢?我想盡我所能,將這些精彩的故事,寫得好看一點兒,同時也加入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小見解,當然也有很多觀點是受到一些名家的點撥或摘錄而成。
在選取寫作年代的時候,很是糾結。最開始,本想要從唐開始寫起,可翻看史料時,又發現隋和唐的羈絆實在深遠,棄之不寫實在可惜,也不完整?,F在想來,這還是自己寫作能力不成熟的表現。不過隋的歷史作為唐朝的“前傳”,其中歷史的底蘊和故事的內容,確實豐富多彩,連著寫下來也不會留下遺憾。
需要說明一點,雖然本文絕大部分內容,是從《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中提煉而成,卻不敢稱為“真實的歷史”。只能說是在自己所看到的角度上,對歷史的解讀。因為歷史題材是一個龐大的寫作群體,同樣一段歷史,不同的作者通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內容。歷史本身沒有對錯之分,追究是非也毫無意義,我以為讀歷史最有意義的是觀察,當一個歷史人物或者說一群歷史人物,做成一件非常厲害的事情,或者造成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災難,如何吸取經驗教訓趨利避害。當然,歷史不可以復制,也不會重演,而我們大部分人,可能也不會經歷那些改變歷史的事件。僅是把看歷史當作娛樂,而后略微記得這片我們一直生活過的土地上,曾發生過什么事情,那些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曾經有怎樣的過往。從他們的事跡中獲得一些感悟,也是一個好事情。
毫無疑問,我們正處在一個美好的時代。記得小時候,家里的生活還在從“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開始起步,電視、冰箱等家電每添一件,都有莫大的滿足感,完美的生活就是擁有“四大件”。不知不覺間,那已經變成了歷史的一部分。如今的生活已經奔涌向前,曾經的目標不過是另一個起點。這個世界給了我們更多的機會,像我這樣非科班出身的野路子寫手,也能發表對歷史的觀點。
最后,感謝中國鐵道出版社,提供給我將這些觀點成書的機會。也希望讀者,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得閱讀歷史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