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修養進取類話題——錘煉提升素養,成就合格管理者的必備之學問

話題1:初入職場,走對頭三步

跨進行業的門檻,年輕人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新挑戰、新考驗是肯定要面對的,能否順利地通過幾個必過的“關口”,進入職場的“快車道”,是必須破解的課題。那么,如何答好社會大課堂的“考卷”,走對頭三步呢?

1.謙卑立足,順利領取第一張入門“合格證”

我們知道,校園里有許多不勝其煩的考試,優秀的成績是令人自傲的資本,但走出校門后沒有上課鈴聲的考場則比比皆是,“老師們”用五花八門的考題在考察學員的謙卑態度、交往能力、吃苦狀態、務實精神,稍不留神可能就會碰壁,露出自己的短板。

有個故事,說明了這方面的道理。

某貨運公司的面試通知,讓大學畢業生李凡既興奮又緊張。面試那天,小李精心地梳洗打扮了一番。上午十點鐘,他走進了這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等工作人員向經理通報后,小李靜了靜心,提著書包來到經理辦公室門前,輕輕地敲了兩下門。

“是李凡嗎?”屋里傳出問詢聲。

“經理,您好!我是李凡。”小李慢慢地推開門。

“抱歉,李凡,你能再敲一次門嗎?”端坐在沙發轉椅上的經理抬頭注視著小李,表情有些冷淡。

經理的話雖令小李有些疑惑,但他沒有多想,關上門,重新敲了兩下,然后推門走進去。

“不,李凡,這次沒有第一次好,你能再來一次嗎?”經理示意出去重來。

小李第三次敲門,又一次踏進房間,“領導,這樣可以嗎?”

“這樣說話不好——”

小李又一次走進去:“我是李凡,經理,您好。”

“請別這樣。”經理還是淡淡地說,“還得再來一次。”

小李又作了一次嘗試:“抱歉,打擾您工作了。”

“這回差不多了,如果你能再來一次會更好,你能再試一次嗎?”

當小李第五次退出來時,他內心的喜悅和憧憬已經消失殆盡,開始有些惱火,心想,進門打招呼哪有這么多講究?這哪是招聘面試呀,分明是在刁難戲弄人。小李生氣地轉身離開,可剛走幾步又停了下來,不行,我不能就這樣逃開,即使這家公司不打算錄用我,也得聽到他們當面的回復。于是,他稍稍地舒了一口氣,再次敲響了門。這次,他得到的不是拒絕,而是熱烈歡迎的掌聲。小李沒有想到,第六次敲門,叩開的竟是一扇成功之門。原來,這家公司此次是打算招聘一名市場調查員,而一名優秀的貨運市場調查員,不僅要具備學識素質,更要具備耐心和毅力等心理素質,這六次敲門和問候就是考查一個人心理素質的考題。

啟示一,“紙上得來終覺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大家知道,在學生時代,有了好智商,可以考個好分數、上重點大學,因而智商高更令人稱羨。但進入社會后,知識同能力則不能畫等號,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課堂。富蘭克林講過:“人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搞好人際關系”,也就是你的素養和能力如何盡快讓人們認識、認可最重要。這時,情商提高到第一位。

故事中的小李為什么第六次叩開了成功之門,關鍵是他富有調整、穩定自己情緒的能力,鍥而不舍,不怕碰壁,用不懈的耐心、善于改變自我的態度贏得了入門“合格證”。

啟示二,自我加壓,完成擁有知識向擁有能力的轉變。有人曾向專家發問:什么是真正的聰明?專家回答道:聰明不是腦子里裝有許多知識,聰明更大程度上表現為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知識運用能力也就是知識的轉化程度,也可以說是“蛻變”的速度以及是否做到了較為徹底和完美。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知了的幼蟲叫作知了猴,它的成長過程中有一次很重要的蛻變。一般雌知了的卵埋到地下數年后,知了猴開始生長、發育、成熟。每逢雨過天晴,地面潮濕的時候,一個個膘肥體壯的知了猴,就會在夜間鉆出地面,尋找樹干往上爬行,數小時后,便會開始蛻皮,變成知了。蛻變是其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如果不完成蛻變,知了猴就只好長眠地下了,更談不上張開翅膀飛翔,雄知了也不可能到枝頭上去歌唱。

實際上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也需要完成類似的“蛻變”,這個過程應該是越短越好,與實踐的距離越密貼越好。

據一家權威機構調查,改革開放30多年來各省市高考“狀元”有3000余名,通過對這些人大學畢業后的跟蹤了解,發現相當數量畢業后沒有多少建樹,并非工作上的佼佼者。究其原因,校園里的“學霸”屬于接受知識、擁有知識的優勝者,同社會上企業里的成功者不可相提并論,書本和校園里的文化教育確實可以使人長進,但僅僅書本教育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的知識堆砌,如果缺乏現場一線的錘煉、鍛造,其潛在的能力就不可能得到開掘和運用,原有的“桂冠”就是空殼而已。

但從另一種意義上講,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大量的專業教育,這并不等于不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正如一句名言所說:“學歷不代表能力,能力離不開學歷”。

啟示三,踏實做事,虛心學習。受過高等教育,擁有一定書本知識,應該說是一種優勢。但是,切勿將優勢變包袱,將學歷變成自以為是的擋箭牌,甚至產生“世人皆睡,唯我獨醒”的錯覺。

俗話講:“飽谷穗頭往下垂,癟谷穗頭朝天錐”。作為涉世未深、缺乏實踐經歷的年輕人,應該把自己當作一張白紙,認清“能力是金牌,實力是銀牌,學歷是銅牌”的現實,彎得下腰,低得下頭,以小徒弟、小學員的身份出現,虛心向有真才實學的人們學習,向實踐要能力、要實力,踏踏實實做事,盡快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2.盡快適應,填充內在的分量

據報載,一則《向下看與向上看》的短文,讓我們可以悟到為人處世的道理。

一個年輕人小有成績,便開始自我滿足,看不起人。一天,年輕人與一位智者結伴而行。一路上,年輕人夸夸其談,趾高氣揚,而智者卻沉默不語。當他們到達一個山頂時,智者問:“向下看,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樹林、農田、房舍,還有如螞蟻般大小在田間勞作的人們。”

“那你有什么感受?”

“萬物都在我之下,我好像就是大地的主宰。”

“如果向上看,你會看到什么呢?”

“我看到了更高的高山,高山上的白云,白云上的藍天。”

“那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年輕人一時語塞。

“一個懂得向上看的人,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所處的位置;一個明白頭頂永遠有一片藍天的人,才不會自負地把自己擺到至高無上的地位。”智者輕聲說道。

年輕人恍然大悟,從此變得好學上進,謙虛待人。

如何盡快融入職場的前提,就是堅決拋棄唯我獨尊、自鳴得意、狂妄自大、蔑視他人的消極心態和不良偏見,讓自己迅速從“寶塔尖”上走下來,回歸平凡的自我。

人們常把心高氣傲、眼高手低的人喻為“一瓶不滿,半瓶晃蕩”。自然界中,人們的日常生活里也常見兩種不同的現象。

有人形容說,郊外的小河,可以聽到潺潺的水聲,而寬闊的湖面,卻反而不見動靜。

潺流的小河中,只有小魚,而深不可測的大海里,卻隱藏著大魚。小河中的魚,只要稍有動靜,就會驚跳躍起。可是,深淵里的魚,卻依然悠閑自在地游著。一旦河水上漲,小魚就有被沖走之憂,而深淵里的大魚僅僅擺動鱗片,卻毫發無傷。譬如陀螺,轉動得越快越穩定,猶如靜止一般。可是,末了要停止時,卻會搖擺不定。認真工作的人,就像陀螺一般“動靜如一”,看起來寧靜祥和。不認真為事的人,反而搖擺不定,心猿意馬,聒噪不休。

有智慧的人,不會為了小事而顯得慌亂,失去分寸,面臨重大問題時,也能果斷判斷,輕松地渡過難關。相反,心態消極的人往往只顧眼前,一旦面臨抉擇,就會不知所措。

兩個等量的工作,認真做事的人會善始善終,心情浮躁的人會半途而廢。也可能,一人旁無所顧地專心工作,另一個卻因負荷過重,口出怨言,魂不守舍。

氣定神閑之人,即使工作繁重,也會全力以赴,不會比較付出和獲得是否劃算;自命不凡的人,以自我為中心,率性而為,對分配的任務,常有微詞,對利益上的事,斤斤計較。

仔細看來,前者往往能盡快適應環境,成事成才,成為“領頭羊”;后者消極做事,小氣為人,必然落伍現實,很難融入于快步前行中的團隊。

3.要想成為棟梁之材,必須像大樹般成長

一則大樹理論,富含豐厚的哲理。要想成為一棵大樹,須擁有5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時間。樹苗種下去,絕不可能很快就變成了大樹,一定是歲月刻畫著年輪,一圈圈地往外長。說明要想成功,一定要給自己時間。時間就是體驗的積累和延伸。

第二個條件:不動。沒有一棵大樹,第一年種在這里,第二年種在那里,不久就會成為一棵大樹,一定是千百年來經風霜,歷雨雪,屹立不動。也就是要想成功,一定要“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堅守信念,專注內功,終成正果。

第三個條件:根基。樹有千百條根,粗根、細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地吸收營養,成長自己。絕對沒有一棵大樹沒有根。

第四個條件:向上長。一棵大樹不會只向旁邊長,長胖不長高;一定是先長主干再長細枝,一直向上長。這就告訴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進取向上。不斷向上才會有更大的空間。

第五個條件:向陽光。大樹絕不會面向黑暗,躲避光明。陽光,是樹木生長的希望所在,大樹知道必須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陽光,才有希望長得更高。作為職場上的年輕人,要想成功,一定要樹立一個正確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愿望才有可能變成現實。

(1)認清自我,發奮努力。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作為職場新人,既不可高估自己,自以為是;也不能低估自己,妄自菲薄。以往學到的知識,并非毫無用處,它是自己成長的條件和優勢,一旦同實踐相結合,將煥發為無限的能量。你有著巨大的成長空間,也面臨不可多得的機遇。而對機遇,抱有僥幸心理是不足取的,也不可消極等待機遇主動來敲門,應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時刻以經驗和才干充實自己的實力,創造條件,機遇由偶然變為必然,一旦機遇出現,立即抓住它,讓其為自己提供一個更大的發展平臺。正如一句俗言所說:“關系是泥飯碗,會碎;學歷是鐵飯碗,會生銹;能力是金飯碗,會升值。”

(2)盡力工作,不計時間。你無論在哪一個單位工作,都要盡十二分的力,甚至加班加點。這樣做,一方面你本人會因完成工作而獲得滿足感;另一方面,你將有更多獲得認可的機會。因為對于本職工作不惜額外付出的人,比起下班時間一到立刻離開單位的人,甚至時常提前下班的人不可同日而語,就工作態度而言,前者更容易受到領導的肯定,成功的機會將更多。

(3)虛心求教,與周圍同事打成一片。應抱有“歸零”的意識,“歸零”并非是否定自己的過去,更多的是反映渴求掌握新東西的愿望,提升自己素養的求知欲。不知道的東西,要盡量多問,做到了這一點,周圍的人會認為你是虛心好學、敬業樂群的人,更愿意同你交往,你獲得的認同感及自我實現價值將自然而然逐漸提升。

(4)理性做人,智慧做事。有人講,20%的人用作為展示自己,有80%的人用閱歷炫耀自己;20%的人買時間,80%的人賣時間;20%的人做事業,80%的人做事情;20%的人計劃未來,80%的人早上才想今天干什么;20%的人改變自己,80%的人改變別人。你要做這20%,還是那80%,一個聰明的人肯定會做出智慧的選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县| 宜兰县| 曲靖市| 黄大仙区| 庐江县| 沭阳县| 灌南县| 兴安盟| 苍溪县| 夏津县| 青冈县| 太仆寺旗| 温宿县| 汶川县| 浙江省| 庄浪县| 赣州市| 黄骅市| 黄冈市| 正定县| 沙洋县| 巴塘县| 科尔| 蚌埠市| 永年县| 巨野县| 凯里市| 锡林浩特市| 兴义市| 台东市| 弥勒县| 行唐县| 滦平县| 内丘县| 宜兰县| 长治县| 辽中县| 朔州市| 南宫市| 双流县|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