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同舟共濟類話題——誠心相待,善于溝通的團隊共事協調之法則

話題12:提升團隊溝通協調力

現在,常常聽到人們發出無可奈何的感嘆:職場中干事難、理事難、共事難。在職場中有個好人緣,混得像模像樣難上加難。特別是建立朋友圈、處事成事的學問,好像是個深奧莫測的無底洞,深不見底,寬不見邊,難處啊!有人不禁要問:同人打交道真有這么難嗎?答:那當然!比如跟領導打交道,人們都知道有句老話“伴君如伴虎”嘛!

結果,有一次在學員課堂上,有位教授說,我認為不一定,告訴大家三句話。

第一,“伴君如伴唱”。大家既要看到同領導打交道的難點,也應琢磨應對之法。領導是向導,是領路的人,是觀大局理大事的,是抓實施抓落實的,是執行者。對于上級領導的部署、要求和指示,首先是讀懂領會,然后細化實施,“領導主唱我伴唱,共同唱好安全運輸這臺戲”,這才是天職和本分。

第二,“官之初,性本從”。下級服從上級是組織原則,如鐵路行業有鐵的紀律,反映鐵路隊伍的半軍事化特點。從大的方面講,這同任何企事業單位、任何系統行業的組織形式大都是相吻合的。這是神圣職責,天經地義,不可含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反映的是我們這支隊伍的高層次要求,也是我們應具備的向心力、戰斗力。有句格言還說明了另一種含義:“不能服從的人,就不能當指揮”。

第三,“諫為貴,訥為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下級服從上級是基本要求,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含糊不得。但從另一方面講,在基本服從的前提下,如果對領導的工作要求有意見有建議,也需要善意提出來,這就是“諫”。有人講:給領導提意見建議不是“犯上”“犯傻”嗎?當然不是!現在許多企事業單位各級領導都是知識型的行家里手,這類領導人不希望自己的下屬唯唯諾諾,成為任人隨便撥拉的“算盤珠子”,他們希望下屬具有真知灼見,善于發現團隊工作中的問題,對領導的思路要求“橫挑鼻子豎挑眼”,隨時幫襯自己,他們視“諫”為“寶”,這是領導的胸懷所在,也是開明領導的必備智慧和素養。

作為下屬,在開明領導“敞懷納諫”的情況下,就有一條“意見、建議要提好”的說法。何謂“好”?就是下屬所提意見建議“內容、方式、技巧、場合、口吻”都要好。如果做到了這五好,你的意見建議的采納率肯定會讓人刮目相看。

當然,作為領導更應該有“諫為貴,訥為寶”的意識,拿下屬的意見當事,視職工的建議為寶貴財富,讓“民欲”涌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確保單位的部署、決策和要求符合實際,反映大家的意愿。古話說得好:“上下同欲者勝”。各部門如果形成這種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局面,其結果還難以想象嗎?

但是,作為下屬的你,能夠把上述三句話領悟透并付諸實踐嗎?具備了同領導打交道的相應藝術和技巧了嗎?如果你是領導者,在下屬諫言內容正確有益的情況下,不計較不挑剔他說話的方式、技巧、場合和口吻,張開雙臂,熱誠歡迎;仔細研判,完善自己和決策。任何領導都要逐漸建立起自己崗位層次的“智囊團”,拓寬上下聯系的渠道和方式。還有人講,同上級打交道還好點,“同僚最難纏”,同級之間你管不了我,我管不了你,日常共事礙手礙腳、馬勺碰鍋沿那是家常便飯,用古詩詞形容最恰當貼切“剪不斷,理還亂”。應該說,“你處我處咱得會處,關系是處出來的”。如何才能處好呢?應做到“三合”:先磨合,后融合,最后契合。共事是緣分,合作是本分,是同級相處的至理名言。

實際上,現場更多的是同一線職工打交道,活要給他們派,任務靠他們完成,因此就出現了這種怨言:“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一樣米養百樣人”,現場一線什么“歪瓜裂棗”都有,管他們最難了!答案在哪里?這方面有一句箴言:“沒有難帶的下屬,只有無能的領導”。盡管你沒有什么十八般武藝,但你對癥下藥,“見招拆招”,你管理技巧到位,那就沒有捋不順的伙計。

成功大師卡耐基有句話說得好:“職場中的專業技能只占15%,其余85%全在于領導藝術和管理素養”。后者是全腦支配的,前者是手腳支配的。專業是手段,素養是利器,你要想在職場的汪洋大海中暢游無阻,指哪打哪,無往而不勝,就必須提升溝通協調之道,加速磨煉自己的“金剛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武市| 都安| 登封市| 图木舒克市| 乳源| 加查县| 辰溪县| 巴林右旗| 迁西县| 桑植县| 鄂托克前旗| 普兰店市| 宣恩县| 黄陵县| 原阳县| 鸡泽县| 南漳县| 阜平县| 灌云县| 千阳县| 墨玉县| 凤阳县| 莒南县| 柘城县| 伊宁县| 昌黎县| 吕梁市| 维西| 大同县| 伊吾县| 宽甸| 甘德县| 汕头市| 兴宁市| 嵩明县| 北流市| 桐柏县| 阿合奇县| 临邑县| 和林格尔县|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