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把管理平臺做實做強:鐵路企業管理者的88個實用話題
- 臧修生
- 2126字
- 2020-06-23 14:20:31
話題11:踏實做事,認真履職
人一旦步入管理崗位,就需要牢記為官的宗旨,不違做事的規矩,時刻明了權力是誰給的,以員工的利益作為管理的根本,“戴正烏紗帽做官,掂著烏紗帽做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越雷池一步。幾年之后,當階段性反思反省經驗教訓時,感覺上對得起國家,企業里對得起員工,家中對得起父母,那就是極大的慰藉。
1.“知止常止,終身不齒”
唐太宗虛心納諫,反映在厲行節約上有一事例。
當時,唐太宗打算在洛陽一帶重修乾元殿,作為外出考察的行宮。但一小官員張玄素卻上了一道奏折說:“修了阿房宮,秦朝倒了;修了章華臺,楚國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這都是歷史教訓。現在,陛下耗費億萬錢財,大興土木。陛下的過失遠遠超過了隋煬帝”。張玄素竟把太宗比作暴君隋煬帝,滿朝文武都為他捏了一把汗,膽子也太大了。但太宗并沒有怪罪張玄素,反而下令召見了他,問道:“卿說我不如隋煬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紂相比,怎么樣呢?”張玄素直截了當回答:“如陛下真重修了乾元殿,那就和他們二人一樣昏庸”。聽了這話,太宗不僅沒有發怒,反而收回諭旨,宣布停修乾元殿,并表揚了張玄素直言敢諫之舉,賞給他500匹絹。
富有博大的胸懷,是領導者的一個基本素養,群眾提的意見要聞過則喜,講的好的建議,要虛心采納。唐太宗本身是一個封建帝王,都能做到這一點,又何況我們呢?不可因下屬提的意見、建議不順耳,就置之不理;不能因對方提意見的方式方法欠妥,就反感惱怒;也不應以提意見者選擇的場合不合適,就拒絕接受;更不應計較對方說話的口吻直接直率,認為自己有失尊嚴,就打擊報復。
李瑞環在談到如何處理上下級關系時,曾提到有“三個險步”::心里沒群眾——忘本;不關心群眾疾苦——變質;濫用權力欺壓群眾——背叛。領導者日常拍板決策,搞管理,應把員工利益放在首位,體現員工利益和企業利益的高度契合,做任何決定,都應認真掂量一下,考慮到這樣做,員工擁護不擁護,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贊成不贊成。堅決杜絕那種涂脂抹粉、勞民傷財、揮霍浪費的“敗家子”作風。
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歷史上有個《同一盤菜看興衰》的故事:明代宮廷膳食有道必上的菜為豆腐,是明太祖朱元璋訂的規矩。他提倡樸實,禁止奢華,出身農民當過僧人的朱元璋衣食從簡,擔心傷民。其坐的車該用黃金的地方,都用銅代替。明成祖見別人用米喂雞都斥責。但到后來明朝越來越腐,嚴嵩被抄家產時僅餐具一項,就包括金筷子兩雙,鍍金的1110雙,鑲銀的1009雙,象牙的2091雙。到了明萬歷年間,張居正吃一頓飯換衣數次。到了成化年間,宮中用餐有一道菜表面看像豆腐,菜名叫“百鳥腦”,實為用近千只鳥的腦子制成。當時的大明帝國像一輛走下坡路失去控制的大車,停下都難。
俗話說:“學好三年,學壞三天”。說明一個人如放縱自己,會迅速走向變質、頹廢。在社會大環境下,領導者作為舉旗指路之人,是小氣候的風向標,舉手投足、一言一行,都要考慮可能帶來什么影響,是好的表率作用,還是壞風氣的引領作用,“一寸不牢,地動山搖”。應經常用上邊的規定做鏡子,用員工的意愿做尺子,反光鏡中找差距,顯微鏡下查根源,放大鏡下看作為。過一個時期自我檢查、衡量一下得失,看看自己的合格分、稱職率和優良度是否有變化、有提升。
李商隱有詩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應該說,我們的收入待遇、生活條件同過去相比,有了很大提高,應該相對知足,“知足常足,終身不辱”。日常管好自己的嘴,邁開自己的腿,把控自己享樂度。曾國藩說過:“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但只要有決心、有毅力、有制度,也可以做到嚴以自控。
“揮霍不是富有的象征,只是粗鄙的外化;奢靡不意味腰包的充實,只意味頭腦的空虛”。白居易有兩句詩:“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領導者只有把這方面的思路條理清楚了,單位和自己的前程就會越來越寬廣。
淮海戰役期間,黃維作為國民黨軍隊的兵團司令被活捉。后來他作為戰犯坐牢27年,一直對共產黨在大陸的勝利不服氣。在獄中,他仍以將軍自居,走路挺胸抬頭,暗地里卻一直在思考:為什么共產黨的小米加步槍能打敗幾百萬美式裝備的“國軍”?
黃維作為黃埔一期的學員,曾深受陳立夫的器重,30歲當師長,抗戰勝利后任兵團司令,留學回國后平步青云,仕途一直順暢,直到被俘。
黃維1975年被特赦后,提出要到西柏坡看看。他走進中共指揮三大戰役舊址、軍委作戰室,看到了4間不到60平方米的屋子時,這位將軍驚呆了,他怎么也沒想到三大戰役的指揮部這樣簡陋:一部老掉牙的電話,兩張模糊不清的地圖,三套繳獲來的國民黨舊桌椅。作戰科、情報科、戰史資料科都擠在這個狹小屋子里辦公,連標圖的紅藍鉛筆都是從國民黨軍隊里繳獲的。與此相對照,他想到了南京總統府的高樓、鋪著高檔呢絨的大桌子、真皮沙發等等。感嘆道:“毛先生真英明偉大,國民黨當敗、蔣介石當敗呀!”
“兵民是勝利之本”,民心向背決定戰爭的勝負,也決定歷史的走向。古人云:“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政黨、一個團隊乃至一個人,如果以民眾意愿為意愿,開始時就是力量再小、再弱,也會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相反,如果崇尚奢華,用權背離民意,花錢大手大腳,鋪張浪費離譜,也會由盛轉衰,失去民心、失去權力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