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企業經營管理
1.4.1 企業經營管理的概念
一般意義上的管理是指為達到預定目的而協調集體活動的實踐活動?,F代意義上的管理概念是指對一個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地計劃、組織和控制,以最有效地方法去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過程。
嚴格意義上的企業經營管理是指對企業整個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決策、計劃、組織、控制、協調,并對企業成員進行激勵,以實現其任務和目標的一系列工作的總稱。
1.4.2 企業經營管理的職能
企業經營管理職能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即戰略職能、決策職能、開發職能、財務職能和公共關系職能。
1.戰略職能
戰略職能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首要職能。因為,企業所面對的經營環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環境。影響這個環境的因素很多,變化很快,而且競爭激烈。在這樣一個環境里,企業欲求長期穩定的生存與發展,就必須高瞻遠矚,審時度勢,隨機應變。經營管理的戰略職能包括五項內容:經營環境分析、制訂戰略目標、選擇戰略重點、制訂戰略方針和對策、制訂戰略實施規劃。
2.決策職能
企業經營職能的中心內容是決策。企業經營的優劣與成敗,完全取決于決策職能。決策正確,企業的優勢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揚長避短,在風險經營環境中以獨特的經營方式取得壓倒的優勢,決策失誤,將使企業長期陷于困境之中。
3.開發職能
開發不僅僅限于人、財、物,企業經營管理的開發職能的重點在于產品的開發、市場的開發、技術的開發,以及能力的開發。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操勝券,企業就必須擁有第一流的人才和第一流的技術,制造第一流的產品,創造出第一流的市場競爭力。只有企業在技術、人才、產品、服務、市場適應性方面都出類拔萃,企業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得心應手,應付自如。
4.財務職能
財務過程,是指資金的籌措、運用與增值的過程。財務職能集中表現為資金籌措職能、資金運用職能、增值價值分配職能及經營分析職能。企業經營的戰略職能、決策職能、開發職能,都必須以財務職能為基礎,并通過財務職能做出最終的評價。
5.公共關系職能
企業需同它賴以存在的社會經濟系統的諸環節保持協調,這種同外部環境保持協調的職能,被稱為社會關系職能或公共關系職能。
公共關系的內容包括:企業與投資者的關系,與往來廠商的關系、與競爭者的關系、與顧客的關系、與職工的關系、與地區社會居民的關系、與公共團體的關系、與政府機關的關系。
1.4.3 企業經營管理的九項原則
1.經營管理原則
經營是龍頭,管理是基礎,管理必須為經營服務。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首先關注經營,研究市場和客戶,并為目標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A管理必須跟上,只有管理跟上了,經營才可能繼續往前進,經營前進后,又會對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企業發展的規律就是:“經營-管理-經營-管理”交替前進,如果撇開管理光抓經營是行不通的,管理扯后腿,經營就前進不了。相反的,撇開經營,光抓管理,就會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經營與管理之間的辯證關系表現為:管理始終貫穿于整個經營的過程,沒有管理,就談不上經營;管理的結果最終在經營上體現出來,經營結果代表管理水平。經營是選擇對的事情做,管理是把事情做對。所以經營是指涉及市場、顧客、行業、環境、投資的問題,而管理是指涉及制度、人才、激勵的問題。
2.目標原則
經營管理的目標不是支配,而是滿足勞資雙方為優先。所謂的滿足是指處在某一時點下,從各個狀況而言,雙方都能同意的水準。也就是說,雙方設定同意的目標。
3.命令一元化原則
在原則上,一位職員只接受一位上司的命令。為了避免復數命令造成混亂局面,命令一元化是絕對必要的。不過在特殊條件下,可以打破這項原則。
4.分業與專業化原則
工作時應盡可能采用分業制度及專業制度,若想使本原則與命令一元化原則不致發生沖突,可引入“指揮參謀組織”(line and staff)制度。
5.管理幅度原則
它也稱為“管理范圍”。每個管理人員所管理的人數皆有一定限度。通常,作業員以15~30人為限,事務員以6~8人為限,企劃方面以2或3人為限。當然也可以視情況而定,可彈性增減。
6.管理層次原則
管理階層愈短愈好。如果拉得過長,不但命令傳到低層需要浪費較多的時間,且內容亦有可能歪曲。本項原則必須與第五項原則相互協調。
7.權限委讓原則
權責對等,工作與權限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把工作交給部屬時,必須連同權限一起委讓。它的結果是,委讓者必須管理委讓出去的權限。
8.分權化原則
權限委讓必須遍及組織全體,這是分權化原則。有了分權化制度,就要具備完整的公司管理體制。分權化包含決定及執行。
9.目標管理原則
分權化的結果,擔當者必須自己設定目標,或與上司一起設定目標。成績若相當不錯,部屬的自主性及參加意識便會相對地提高。
1.4.4 企業經營管理的內容
企業的全部活動,按其性質可以分為生產活動與經營活動。生產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充分利用企業內部的資源條件,提高生產效率,以經濟有效的方法,按預定計劃把產品生產出來。經營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了解企業宏觀、微觀環境及競爭形勢,根據環境的變化趨勢制訂企業目標、戰略計劃和投資決策,保障企業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據此,企業的經營管理內容可以有狹義和廣義兩種。
廣義的經營管理內容為企業經營活動管理的全部,包括對生產活動全過程的管理,以及其他企業經濟活動過程的管理。狹義的經營管理內容主要包括除生產制造過程以外的其他企業經濟活動過程的管理,內容多屬于決策性問題。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點是根據社會需求制訂企業的經營戰略目標,對各種可選方案進行決策,并使生產活動適應企業宏觀、微觀環境變化,保證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它可以細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制訂經營戰略與決策
制訂經營戰略以及對具體的方案進行篩選、做出決策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而且戰略與決策要由企業的高層決策機關來做,因此,此方面尤其顯得重要。其主要內容包括:在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制訂經營方針和各項經營策略;根據確定的經營目標、銷售額、目標利潤和目標成本等指標,對產品發展方向、技術發展水平、企業發展規模、職工收入和福利水平等做出具體決策;通過長期發展規劃和短期營運計劃,規定現實這些目標和方針的程序和步驟。
2.企業組織機構設計
企業的經營管理依托于企業組織機構,沒有合理而有效的組織機構,不利于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激勵人力資源和指揮職能的發揮。
3.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現代管理學普遍認為,人力資源是所有企業所擁有的資源中最為重要的資源。如果一個企業缺乏人力資源,或人力資源開發不完善,即使它有了資金、物質、信息等資源,也會失去優勢,甚至變得毫無用處。相反,如果一個企業有了優質的人力資源,即使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吸收社會的投資,在沒有廠房等物質條件的情況下,白手起家,在沒有信息的情況下,收集和分析信息,也能使企業發展壯大起來。
4.企業資金經營管理
資金是企業機體中循環流淌的血液,企業經營的資金是開展有效的生產經營活動和資本經營活動的必要條件。為此,企業必須在社會上進行籌資活動,對所籌集到的資金進行良好的成本管理,并且還要把有限的資金合理有效地投入到將給企業帶來更大盈利的經濟活動中去。因此,企業的資金經營管理主要包括:籌集資金管理、投資決策和效果分析等。
5.企業營銷管理
企業為了進行產品生產,就有必要進行市場調查和市場預測,為本企業的產品開發和產品設計提供一個依據。在此基礎上,確定一個穩定的目標市場,制訂一個合理的價格,通過廣告和銷售策略,把本企業的產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市場中去。對這一系列活動進行統一管理的過程就是營銷經營管理。
6.企業文化與形象管理
為了贏得良好的公眾形象,企業必須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塑造企業形象,為此,要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