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胎教范例 讓寶寶更聰明
- 鄭國權
- 550字
- 2020-06-19 19:01:56
民間藝術:扭秧歌
秧歌是一種載歌載舞的綜合藝術,用鑼鼓等伴奏,將舞蹈、歌唱等融為一體的民間藝術。
秧歌的歷史
扭秧歌是傳統的中國民間藝術,是一種漢族舞蹈,源于插秧耕地的勞動生活,與祭祀農神、祈求豐收所唱的頌歌有關。扭秧歌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明清之際達到了鼎盛期。主要于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時在廣場上表演,是一種集歌、舞、戲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
秧歌的傳說
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古代農民在插秧、拔秧等農事勞動過程中,為了減輕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漸漸就形成了秧歌。
民間的另一種傳說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爭。古代黃河岸邊的百姓為了生存,奮力抗洪,最后取得了勝利,大家高興地拿起抗洪的工具當道具,唱起來,跳起來,抒發高興的心情,隨著參加人數的增多,有了舞蹈動作和舞蹈組合,逐漸就形成了秧歌。
民間的第三種說法,根據《延安府志》記,有“春鬧社,俗名秧歌”,可見秧歌可能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爺的活動。
秧歌的形式
民間主要流傳著唱秧歌、扭秧歌、戲曲秧歌、戲劇秧歌四種形式。
每逢重大節日,例如新年等,城鄉都組織秧歌隊,拜年問好,互相祝福、娛樂。另外,不同的村鄰之間還會扭起秧歌互相訪拜,比歌賽舞。
扭秧歌時人們所穿的服裝色彩對比強烈,有紅藍黃綠。大家在鑼鼓的伴奏聲中邊歌邊舞,以此抒發愉悅的心情,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