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后期,土地兼并十分嚴重,豪強地主勢力迅速膨脹。
由于社會危機日益加重,廣大農民紛紛起來反抗。據統計,從公元107年到184年,農民武裝暴動就有近百次。當時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小民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輕。”農民群眾就是以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前仆后繼,堅持著斗爭。
在封建統治階級層層控制下,發動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這要進行長期的秘密準備工作。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就是由張角利用“太平道”,經過10多年的努力,才發動起來的。
張角是河北巨鹿(今河北平鄉)人。他創立了“太平道”,以行醫為掩護,秘密傳道,組織群眾,向貧苦的農民宣傳“人無貴賤,皆天之所生”的平等思想,提出要建立一個財產公有的“太平”世界。因此,廣大貧苦群眾擁護他,尊敬地稱他為“大賢良師”。10余年間,徒眾達10萬。
為了更廣泛地發動群眾,張角和他的8個弟子,分別活動在青、徐、幽、冀、兗、豫、荊、揚等八州,吸收了幾十萬人加入了“太平道”。張角把他們編成36方。大方1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方都設“渠帥”為首領,統一在他領導下。176年,司徒楊賜曾上書靈帝,請求誅殺太平道的渠帥,以免釀成后患,可見太平道已引起統治階級的嚴重注意。
張角在組織工作就緒后,又親自到京師洛陽觀察政局,并不斷地派人秘密搜集情報,尋找最有利的起義時機。最后,他選定了“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為全國各地同時發動起義的日期。張角又讓部下在群眾中廣泛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他還特別派人在京師洛陽的寺廟,以及各州郡官府的門上,用白土寫上“甲子”兩個大字,作為起義的信號和打擊的目標。
184年二月,張角弟子唐周向東漢政府告密,叛變了農民革命。接著,義軍首領馬元義被捕慘遭車裂,洛陽的1000多名道徒也慘遭殺害。張角與宮廷的秘密聯系斷絕了。東漢政府隨即下令搜捕張角。在這萬分緊急的形勢下,起義提前爆發了,“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張角自稱“天公將軍”,他的弟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他們分別指揮著農民起義軍。這支隊伍很快發展到幾十萬人。每個戰士頭上裹著黃色的頭巾為標志,因此被人們稱為“黃巾軍”。
黃巾軍面對野蠻兇暴的敵人,進行了頑強的搏斗,連續打了許多勝仗。四月,波才領導的潁川黃巾軍,在圍攻京師洛陽的戰斗中,擊敗了皇甫嵩和朱儁的4萬多東漢主力軍。6月,南陽黃巾軍攻擊了宛城(今河南南陽市),趕走了新任太守秦頡。張角兄弟親自領導的河北黃巾軍攻占了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南),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等地。八月,東漢政府被迫發出最后一張王牌,把皇甫嵩調到河北前線來,兩軍在廣宗相持。
在這緊要關頭,張角不幸病死。黃巾軍由他的弟弟張寶、張梁率領,繼續與敵人作戰。農民軍打得皇甫嵩不敢出營應戰。后來,由于他們驕傲輕敵,放松了戒備,遭到了敵人突然襲擊。十一月,張梁與3萬勇士戰死,5萬多黃巾軍將士舍身投河,壯烈犧牲,許多隨軍家屬遭到敵人慘殺。與此同時,張寶指揮的10萬大軍,與皇甫嵩在下曲陽決戰,全部犧牲。
起義雖然最后失敗了,但是它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沉重地打擊了極端腐朽的封建地主階級,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
在農民起義的沉重打擊下,腐朽的東漢王朝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