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選擇它!就是選擇了成功(2)
- 記事本成功法
- 凡禹
- 3955字
- 2014-01-24 13:22:50
前面我們說過,記事本的使用是為了實現個人的夢想,但我們不是說,每個人的夢想都是正確的,極端一點,天方夜譚、無稽之談之類的夢想即使你擁有最大的、最堅定的決心,也無法實現。當你的人生夢想出現問題時,我們就應該適時知難而退,設定另一個人生夢想。
以下幾個基本的方法可以幫助你決定何時應堅持、何時應放棄、何時繼續嘗試以及何時知難而退。
■ 尋求更多的信息資源,防止重蹈覆轍
一個能干而直率的同事,是一個研究者所能擁有的唯一一項最重要的資源。在工作方面,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經常會建議新人在何時何地應該怎么做。他們所提供的信息,通常出自自己的親身經歷,如果你能在做此事之前,事先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就能避免重蹈覆轍,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向前輩請教,的確是個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 跨越無法克服的障礙
當你遇到無法克服的障礙時,通常即使再努力也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我們要趁早設法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及時亡羊補牢,解決一些還能夠解決的問題,就可以省下很多的時間與麻煩。通常,為了保全面子,人們不愿意去面對或不愿意去找出癥結所在,即使找到了癥結所在,他們也會裝做視而不見,否認只能拖延,這樣問題就會像黑洞一樣越來越大。比方說你的人生夢想是希望在公司中步步高升,但是這家公司始終是由家族成員擔任高層要職,或是在特定種族或性別中選擇,而你不屬于這些成員之一,這時你大概就需要轉移到成功的可能性較大的陣地,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夢想。
■ 衡量目標實現的回報
假如你是尋找消失的法老王墳墓的霍華德卡特,因為潛在的回收率相當大,你可以花上好幾年的時間。然而,如果你是業務員,你就負擔不起花一個月時間在一個最多只能創造幾塊錢利潤的準客戶身上。誠然,人生夢想也是一樣,為了一個對自己來說毫無意義的夢想而奮斗,實在得不償失。
■ 衡量目標實現的成本
在經濟學領域,將人假設為理性人,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最小付出獲得最大回報為標準來做出選擇。我們衡量目標的標準也應是這樣,既要考慮它的實現回報,也要考慮它的實現成本,只有回報和成本的比例達到最高,這個目標對于個人來說才是真正“實惠”的。
■ 要有自知之明
假如人的能力不夠,有些事情就不應該做。你也許有一個偉大的夢想,可是對你而言卻必須耗費太多資源才有可能成功,不妨稍微降低標準或者干脆放棄,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并能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實現的夢想。
■ 小心黑箱
有些游戲場地高低不平、有些紙牌不齊全、有些骰子的滾動有問題,大多數時間管理的書籍都不會提到這個問題。
可是,每年有無數的時間都浪費在一些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成功的事情、計劃、比賽上。訪問只是為了表演,選拔也被動了手腳,早就有了內定人選了。有效的時間管理專家知道進可攻退可守的道理,而且會進一步運用其技巧。因此,我們在做人生規劃的時候,首先要搜集一些關于這類的信息,除非你能控制這個黑箱,否則,當你足以證明不管你多么努力都沒有勝算時,請立刻改變你的計劃,重新加入另一場公平的比賽之中。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句廣告語說的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它表明了一種積極向上、永不滿足的心態。但是你對自己的要求沒必要太高,有的時候夠好就行了。我們沒有必要浪費太多時間去追逐完美的東西,對自己太過吹毛求疵,最后造成的結果可能是失敗。我們需要調整好對待成功的平淡心態,不要太看重結果,著重去享受實現成功的過程,其實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女演員佩吉·阿什克羅夫特有一次告訴導演諾里斯·霍頓,她從自己本身的經驗以及和一些好演員如吉爾古德與奧利維爾合作后發現:“有些偉大的角色……沒有人有辦法從頭到尾全力演出,一個演員只能期望他常常有能力達到巔峰狀態。”
博比·瓊斯也有相同的結論,他是唯一一個贏得高爾夫大滿貫的高爾夫球員,包括美國公開賽、美國業余賽、英國公開賽及英國業余賽。他說:“我一直到學會調適自己的野心后才真正開始贏球。也就是對每一桿有合理的期望,力求表現率良好、穩定,而不是寄望有一連串漂亮揮桿的成就。”
博比·瓊斯的領悟得來不易,他必須與想要強迫自己超越自身能力的欲望苦戰。他在高爾夫球員生涯的早期總是力求揮桿完美,當他做不到時,他就會打斷球桿、破口大罵,甚至會離開球場。這種脾氣使得很多球員不愿意和他一起打球。后來他漸漸了解,一旦打壞了一桿,這一桿就算完了,但是你必須盡力去打好下一桿。
有時候完美是必須追求的。比如制造航天火箭的人應致力于完美,考數學做計算題的時候應該沒有任何的錯誤。然而,有些完美即使辦得到,也不值得花時間去做。成功的時間管理者要知道什么時候應該追求完美,什么時候見好就收。
有時候你必須繼續進行下一個計劃,許多你必須做的計劃和工作就像跨欄一樣,你不應該碰倒柵欄,但是少碰倒一個柵欄不會有額外的加分,你只要跳過去。同理,如果你所做的計劃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跨過很多柵欄,那么你花費太多精力在第一個柵欄上,就會精疲力盡而沒有多余的氣力完成剩下的部分,同時,你的速度也會減慢。最好的跨欄選手會僅以細微的差距跳過柵欄。
艾倫·休恩梅克所著的《大學生生存手冊》中提到這一點。他建議學生用最小的差距跳過障礙,以便為眼前其他的事情保留精力。忽視獲得學位基本要求——如果未修完統計學的研究生,不論他們在其他專業上是多么有天賦,永遠也得不到學位。休恩梅克談到一個他在伯克萊的學生,這個學生喜歡研究,努力工作而且做得很好,“但是他在其中一個障礙處跌倒了。在發表25篇論文之后,他被退學了。”
休恩梅克的論點適用于許多其他的領域。假如你現在已經確定好一個目標,當遇到某些障礙的時候,不停地鉆牛角尖,企圖用跳高的方式跨欄,最終你將會失敗,而失敗將使你的自信心受損,對未來沒有希望。很多事情如果都用追求完美的標準來處理的話,那么你將面對的是,沒有什么事情能夠做得符合你的期望值。
記事本——達到夢想的外部記憶體
記筆記的過程,有助于我們大腦的思考,并將思考的結果確定在記事本上,以便時時提醒我們下一步的行動。類似于筆記心理學的理論,舉一反三,我們記筆記的方式,會逐漸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進而形成比較固定的行為反應。也就是說,你記筆記的方式,就是你思考的方式,就是你運用頭腦的方法。正因如此,你記筆記的方式,一方面能夠讓你合理安排好時間,做事有條不紊;另一方面能夠鍛煉你的思維,為你的思考方式立下規矩,從而使你的大腦漸漸閃耀出智慧的光芒。
那么,記事本到底有什么用呢?
持有一本記事本并使用它,是因為你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更有條理,并期盼你的今天比昨天美好,明天比今天絢爛,真可謂是現實生活中智慧的發光點。也正因為有著這種期待,我們努力,我們學習,我們使自己更可愛。
每個人都曾經在一年之初,翻開一本新的記事本,下一些決心,做一些反省。打開這本新記事本時,我們祈盼使用這本記事本的這一年或自己的人生與生活能更美好。
然而,結果是怎樣呢?夢想成真或是成空,今年比去年有收獲或者今天成為昨天的翻版,一切如舊,沒有任何變化或奇跡。于是,我們只能在“記事本能改變我們的生活嗎?”的想法,及“是不是該換一本更好的記事本?”的期待之間,搖擺不定。
這暫且不提。問題的重點是,你究竟在記事本中記些什么。當然,不管你記什么都好,這是你的自由;但你如何去記一件事,卻是超乎你想象的重要。
你在記事本上記什么、如何記,意味著你每天想什么、希望做什么,也就是意味著你生活的視野。要如何生活?做些什么事?換言之,筆記的使用方式,就成為你對自己生活所做的一個設計。
因此,記事本不僅是單純管理每天行程的隨身工具,同時,更是協助人們達到夢想的外部記憶體。事實上,成功者的訣竅不外乎兩件事情:一是制定目標,二是把目標用自己的手寫在記事本上。
在當今科技發達時代,多數人是不折不扣的拇指族,靠一根拇指就能通過手機或PDA,鍵入許多行程或當日重點,為什么還要大費周折寫在記事本上呢?
那是因為當我們把夢想與目標寫在記事本上時,就像是藉由文字的力量,給自己加油打氣。假若我們把記事本化作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寸步不離身,可以隨時對自己的人生地圖作一番檢視。
因此,與其說記事本是單純管理行程的工具,不如說是攸關人生能否成功筑夢追夢的外部記憶體。
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和讀書方法
此外,你還應注意一些做事的基本原則,掌握了這些方法,將使你的行動更富有效率。
1. 沒有截止日期的工作,不要期待有成果
如果沒有定下期限,就會有“有空就做”這樣曖昧不明的想法。人的惰性就是“反正不急的事情現在就不做”。
有一種“截止日期心理”的說法,就是“緊急的事情交給最忙的人做”往往會更有效率。因為忙碌的人往往有“什么時間之前要完成什么事情”的概念。提高工作效率,不但更有成就感,同時可以擠出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
2. 將所有目標變得更明確
無論你為自己制定了什么樣的目標,都應該多角度地仔細考慮。你的目標必須是明確的。
前美國財務顧問協會的總裁劉易斯·沃克,一次接受一位記者有關穩健投資方面的采訪。他們聊了一會兒后,記者問道:“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無法成功?”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標。”記者請沃克進一步解釋。他說:“我在幾分鐘前就問你,你的目標是什么?你說希望有一天可以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這就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目標。問題就在‘有一天’的表述不夠明確,因為不夠明確,成功的機會也就不大。”
“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買一間小屋,你必須先找出那座山,算出小屋的價值,然后考慮通貨膨脹,算出5年后這棟房子值多少錢;接著你必須決定,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個月要存多少錢。如果你真的這么做,你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只是說說,夢想就可能不會實現。夢想是愉快的,但沒有配合實際行動計劃的模糊夢想,則只是妄想而已。”
諸位,如果你制定了遠期或近期的目標,一定要把它們具體化,例如:
一些實用的建議
目標:參加聚會活動擴展人脈